传统节日
-
中国人为什么一年要过两个新年呢?
2017/12/26 -
冬至大如年,如何数九过寒冬
2017/12/22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
是最早被制订的一个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
冬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你不知道?
2017/12/22 -
重阳节的历史演变
2017/10/11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
2017/9/28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
、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在每年的中秋佳节,吃月饼
是一项最不可或缺的习俗。 -
重温民间祭月拜月习俗 过一个风雅的中秋节
2017/9/25 -
端午节名字的来由
2017/5/18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
端午节,首先是为了纪念一位诗人
2017/5/18 -
吃粽子赛龙舟,过一个完美的端午节
2017/5/18 -
奶奶说:端午节
2017/5/18
立夏一过,北京天气就只能用热字来形容。生活在城市热岛中的我们恨不得每天都在空调房,棒冰堆和游泳池中揉猫过日子。想必这个端午节,也将在炎热中度过。



元旦,春节,那是因为我们国家采用两种方法纪年,一个是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阳历纪年,也称公历。公历以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为一年,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此一年为365天,分成12个月,每年的1月1日就是阳历的新年“元旦”。
冬至,又称“长至”、“一线”,意指这一天中国所处的北半球白昼最短,以后每天白昼渐长,“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称为冬至。按农历历法,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有八个标志阴阳四时始末的节令,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八月节、八月半、八月会、团圆节。”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介绍,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古时八月秋收时节要举行秋社,是丰收后酬谢土地神的。到魏晋时过中秋已经十分普遍,唐朝时中秋成为国家法定节日。至明清时更有人认为,此节与元旦同...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广为流传的民谣,简单明了地叙述了端午节的习俗和特点,每到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爱国诗人屈原,据说,粽子和龙舟都与这位诗人有关。
端午节除了插艾蒿、挂菖蒲等习俗外,还有一直广为流传的食粽子和龙舟竞渡的习俗。虽然关于粽子的传说大多与屈原有关,但食粽子的习惯早已有之,它是端午避恶驱毒的夏令风俗之一,俗谚“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栱”,可见粽子是一种既可口应时,又标志季候转换的节令食物。而赛龙舟,发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