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
时代正在推动祭祀模式发生转型
2020/4/9 -
清明是一次感恩提醒
2019/3/6 -
传承清明节传统文化
2019/3/6 -
重建社会:今天的中国人还需要祠堂吗?
2018/5/21 -
应提倡“网上祭奠”
每年清明节前后,各地的扫墓队伍便一拨接着一拨。有的祭祀者一到墓地,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燃放随身带来的烟花、鞭炮,同时烧一些纸钱、花圈、纸别墅、纸手机、纸首饰等,顿时整个墓地里火星四溅、乌烟瘴气。
2018/4/2 -
《2018年清明文明祭扫活动实施方案》
2018/3/23 -
清明节就快到了,关于清明扫墓与禁忌你知道多少?
2018/3/23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因此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也有些民族会在其它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
网上祭奠为何能够脱颖而出,其优势和意义何在?
2018/3/21
网上祭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可以让用户突破时空的阻隔,实现全天候、全球化的祭奠、缅怀,以充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敬意。
-
怎么看待清明节网络祭祀新形式
2018/3/20 -
清明节祭祖扫墓习俗
2018/3/19



清明是人们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辈的传统时节,近日,关于清明节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清明扫墓先扫除心中尘埃”“还清明以清明”“清明勿忘感恩”“清明踏青,放飞心灵”……清明节又至,你怎样度过你的清明节?说说你对清明节的感想与感悟吧!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带给人们更多的,当为对丰盈厚重的文明积淀和文化蕴含的反思与传承。这不仅是匡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更对激励人们追梦前行具有积极意义。传承清明节传统文化,需要把握“春光明媚、景物清朗”的寓意。
近十年来,在东南沿海宗族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祠堂的重修与公共祭祀的重现,成为一种非常典型的文化现象。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祠堂的功能与祭祀的形式,在“不古不今”中彰显其意义。笔者对汕头市潮阳区中心城区的三座祠堂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现以这三座祠堂,尤其是萧氏“四序堂”为中心,考察祠堂祭祀活动对今天的家族重...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为进一步巩固“禁鞭禁燃禁售”工作成效,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祭扫环境,昨日,我市下发《2018年清明文明祭扫活动实施方案》,对全面落实文明祭扫和安全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好安全保障、宣传引导和优质服务工作进行部署。
网络祭祀已逐渐成为祭祀新形式 随着清明节假期的临近,祭祀活动也开始进入到筹备当中。传统的祭祀用品开始销售,互联网上几家大型祭奠网站上的悼念活动也已经悄然开始。不少网友选择网络祭祀来表达对亲人好友的怀念之情。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或后十天内。有些地方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各地不同的扫墓祭祖习俗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