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 创建于2006年,大型网上纪念馆平台,绿色网上祭奠、网上扫墓

福建清明祭扫:海外游子参加骨灰撒海公祭 网上祭奠成新风

天堂网    2017/3/28

人民网福州3月28日电(余杉芳 实习生张霜霜)饮水思源,寻根问祖,慎终追远,这是人类的情感积淀。清明节来临之际,福建节地生态葬公祭、寻根问祖文化祭扫和“时空邮局”、“时空话吧”也成为一道新风景。

清明时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旅居海外的游子参加父母骨灰撒海公祭,根在福建的海外乡亲也用回乡省亲等方式寄托情思,表达中华民族独特的清明之情。

节地生态葬:福州骨灰撒海活动首次突破百位

“最重要的是活在心里。”福州市民鲍大爷相信随着现代人思想观念的开放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用海葬等环保方式,“中国人口那么多,那要占用多少土地啊。”

3月28日上午,福州市2017年节地生态葬公祭暨公益骨灰撒海活动在福州殡仪馆千秋堂举行。这次活动也是继1996年福州举行海葬以来,首次突破百位,达107位,共87个家庭参加。首次骨灰撒海活动,参加者仅4位。

今年的公祭典礼,也将是福州市第三年持续为选择生态葬法者举行的免费集体祭奠活动,有几位海外归来的人参加了公祭活动。

在福州长大的陈大爷,30年前在美国留学,现在一家在美国工作。他尊重父母的生前遗言,为过世的双亲选择了回归大自然的方式殉葬。“以前每到母亲祭日时,我就在美国朝向中国的方向祭拜。”今年,他专门回来参加福州市举办的节地生态葬公祭暨公益骨灰撒海活动,也把对两位老人家的思念洒向大海,他在太平洋的那一端的海水也连接着同样的思念。

福州市殡葬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骨灰撒海是一次重大改革,它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移风易俗。

寻祖问根:漳州南靖张氏清明省亲

对于中国人来说,每个姓氏的宗祠就是他们的一个精神家园。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的张氏家庙德远堂是远近闻名的祠堂,因其建筑独特还成为一处游人必到的景点。在海内外所有塔下人的心灵深处,它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

“每年清明前后,我扫完自家的墓,就会到祠堂,和村民一起祭祖。”塔下村的村民张如茂告诉记者,德远堂张氏子孙从明末开始向外迁徙居泰国、新加坡、台湾等地,每年这个时候,不管旅居何地,德远堂张氏后裔都不忘回乡省亲祭祖,追思祖德。

德远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祠堂二进五间,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左右。大厅正中悬挂着一块由十五代孙清朝进士张金拔书写的“德远堂”三个鎏金大字的匾额。 横梁上镌刻着宋代朱熹的警世之言:“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这是塔下张氏作为祖训世代奉行的座右铭。

在张如茂看来,一代代的繁衍,各地的族人已经离祖先“越来越远”,但是祖先一直都在保佑着他们。“和附近村庄比起来,我们村的小孩都比较会读书,估计和从小接受文化熏陶的关系,我儿子就是600多分考上了上海同济的。”说着说着,他开心地笑了起来。

清明节对塔下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每年这时候当地会准备一头猪、一头羊、鸡鸭鱼三牲、层盒果酒加起来至少12种来祭拜。

“每年清明前后,地板都是红彤彤的,海外赶回来祭拜的人络绎不绝,”张如茂表示,这几天村里人就开始多了起来,外地回来的走家串户一起去祭拜的人很多。

天堂信箱:祭扫新风寄哀思

“妈妈,愿你在另一个世界可以继续你最爱的文艺事业”、“奶奶一路走好!在天堂要给自己多买点好吃的!多买点漂亮衣服”、“爷爷,您走得太匆忙,留下太多的回忆让我细数”…… 近日,福州市殡仪馆清明祭扫逝去先人的民众,通过信件寄托哀思,将念想投入“信箱”,“寄往”天堂。

祭祀祖先,缅怀先人,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传统祭扫方式悄然消失,如今,鲜花祭祀、网上祭奠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今年,福州市殡仪馆祭在馆内安放了“时空邮局”、“时空话吧”, 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邮局”和电脑上,吹起了祭扫新风。

走进殡仪馆大门,最为醒目的是一个小亭子样的“时空话吧”,吧里有台电脑、视频录像机,谁都可以走进去录一小段视频。“时空话吧”旁边是一个“时空邮局”,邮局分两块,一块是时空书信,纸笔放在上面,谁都可以写下对亲人的问候和思念,写好的信件可直接投进信箱。信箱旁边是一个“纸钱、鞭炮信箱”,前来祭祀的人可以用鞭炮、纸钱换鲜花,少一份焚烧,多一份福州蓝。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责编:张湉、吴舟)

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服QQ:
  • 点击QQ交谈
  • 点击QQ交谈
转告
      转告至:
      手机版进入

  • 请在微信扫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