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 创建于2006年,大型网上纪念馆平台,绿色网上祭奠、网上扫墓

周姓迁徙分布

天堂网    2016/12/6

       周姓的最初发源地在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

       秦汉时期,周姓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中心地带繁衍生息,后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秦时,有河南临汝的周姓人迁往江苏沛县。西汉时,有河南叶县周姓人迁往河南平舆县。汉末,此支中又有迁往安徽庐江的,河南周燕在汉时迁往山东任太守。可见,这一时期,周姓已活动于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且以河南为主要支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大规模的南迁使得周姓人也卷入其中,于是湖北、江西、江苏等地有了周姓人活动的足迹。如晋代,有周访任江西浔阳梁州刺史。南朝宋有周毅在江西临川郡任太守之职。隋唐时,周姓有了大范围的分布与发展。唐初,随着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周姓族人有加入者,此为周姓最初入闽者。唐僖宗时,又有周姓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而后移居广东者。这一时期,周姓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地区。宋元时期,周姓人最为显著的特点仍是南迁,以致于此期周姓名人多出于南方,如哲学家周敦颐、词人周邦彦、音韵学家周德清等。明清时期,是周姓发展中一个比较兴盛的时期,台湾、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也有了周姓人居住。据记载,明初周正行五兄弟从江西迁到贵州麻阳。清初有福建人周延郡入台,广东人周朝德居于台湾。此时,周姓可谓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今日周姓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所占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地区。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一。

周姓如今已是全国十大姓之一,人口数址达数千万之多。其分布规律,在北方以河南、山东为主,南方以江西、浙江为主。从其人口数量和在全国大姓中所处的地位来看,根据某些学者近年对北京、上海、陕西、四川、辽宁、广东、福建等7个省市的174900人的抽样调查,发现周姓在被调查的1133个姓氏中居于第十的位置,有人口3242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854%。其具体情况是:
 
在被调查的25646个广东人中,有754人姓周,占被调查总数的2.94%,居广东大姓的第十位;
在25239个四川人中,有691人姓周,占总数的2. 738%,居四川大姓的第八位;
在25948个北京人中,有429人姓周,占总数的1.726%,居北京大姓的第十一位;
在25092个上海人中,有579人姓周,占总数的2.308%,居上海大姓的第十位;
在25029个辽宁人中,有281人姓周,占总数的1.123%,居辽宁大姓的第十六位;
在25244个福建人中,有271人姓周,占总数的1.074%,居福建大姓的第二十一位;
在23795个陕西人中,有237人姓周,占总数的0.996%,居陕西大姓的第十七位。

周姓迁徙史周朝时期的迁徙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一度成为巨族。

战国秦汉时期的迁徙
周姓主要繁衍播迁于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且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
两汉时期 ,河南、山东一带,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业五年(609年),600年间,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此后出现了周浚。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

隋唐至宋时期的迁徙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唐宋战乱,中原周姓南迁闽浙粤。

1、入闽
唐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
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县令,生三子,三子随父居固始县。唐昭宗乾宁四年(896年),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人闽,选择福建建瓯县(1913年建安、瓯方二县合并设置)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周枢随父宦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昭宗乾宁四年人闽,居住马伏,为人闽之始祖。周枢的后裔周枯,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周枯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古代宁化县属汀州),犹长于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由河南迁人福建宁化县的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
北宋灭亡时,山东、河南一带的周姓,大批随宋高宗南渡长江,定居浙江。
周密祖籍山东济南,曾祖周秘,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金兵攻陷汴京后,周秘跟随宋高宗南渡长江,迁居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南宋初年,北方士大夫流落江南者以此地为多,宋高宗允许他们占据寺院。曾祖周秘先后居湖州的铁观音寺、天圣寺。祖父周珌,青少年时也在湖州铁观音寺、天圣寺客居近20年。
这支周氏的祖先是河南人,流布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祥符,即今河南开封(宋代置祥符县,明代并开封县入祥符县,1913年又改祥符县为开封县)。祥符周氏十三世周靖,北宋末年在汴京中进士,为太学博士。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周靖护从宋高宗南渡长江,侨居浙江杭州,所以周靖为河南祥符周氏南徙浙江的始祖。第二阶段在诸暨。周靖由杭州迁居浙江诸暨县的紫岩山,村里名叫盛厚,在诸暨县城西北六十多华里处。第三阶段在绍兴,周靖七世孙周澳,号楮斋,担任元朝地方官府的掌管文书的官员,入赘山阴俞姓人家为馆甥(女婿),于是占籍山阴(秦置县名,唐代并置会稽、山阴二县,1912年二县合设绍兴县)。山阴(绍兴)之有周氏,实自楮斋公(周澳)始,周澳是周氏迁绍兴的始祖。绍兴十一年(1141年),周靖由杭州迁居诸暨县西北的紫岩山,以后他的子孙又分别迁居诸暨县的南门江、大五指、清平、丰江、溏头、新州、梅山;山阴县(今绍兴)的塘下、周桥、瓜田、张川、前梅;萧山的周家湖、来苏。浙江诸暨、萧山、绍兴一带的周氏,追根溯源,是北宋末、南宋初从河南开封一带南徙的。

2、入粤
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广东。
新会县桥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门,原河南汴(汴京,开封)人,宋南渡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乃居新会桥亭。又,新会县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监,字天枯,原籍河南许州长葛县,遭元乱,千里间关,扈宋少帝至粤之冈州崖山。
广东新会县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
梅县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县,随宋高宗南渡,迁居福建宁化县。南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东县(今五华县,在广东东部,梅江上游),至七世祖周瑄,始迁梅县。周碹是梅县始迁祖,又是由闽迁粤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广东梅县周姓称他为“始祖七位公”。

元明清时期的迁徙
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于元明间徙居湖南宝庆邵东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垦湘潭,后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间“迁屯益阳”,于是“隶籍益阳”。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县厚田迁来。
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移居台湾
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
周姓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
清康熙到乾隆年间,有泉州人周延群乘船东渡,入垦台北县石碇乡;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县景美镇开垦奠基。清嘉庆年间,富阳(今属浙江省)人周凯曾任台湾道台,后死于任上。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除赔偿日本巨额款项外,还把台湾省割让给日本。
日本在台湾省进行了50年的殖民统治,强迫当地居民接受奴化教育,改为日本姓。台湾周姓曾被迫改姓武冈、武光、吉田、吉本、吉冈等日本姓。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国民党台湾省政府明令废除日本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的原周姓人士恢复周姓。台湾土著中曾使用日本秋野姓的这部分人,奉令废日本姓时,选用了汉姓周,使台湾周姓人数和分布范围上都有所扩大。

迁往海外
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岛与南洋一带;海外周姓侨胞,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包括现今的海南省)两省。海外周姓华人来自广东省的潮州、汕头地区的,占较大比例。
1、广东省揭阳县的伯劳浦乡周氏。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朴叟,人称周伯,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来广东揭阳县。他在埔上开荒,又引清泉上埔,人们于是将“埔”字去土添水,改为“浦”字,将“伯劳浦”作地名。伯劳浦乡往海外谋生的人较多。泰国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阳县伯劳浦家族会,此外还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2、福建周姓移居南洋。清末福建周姓之移居南洋,先后梯航南来,开拓新天地。其彰明较著的创始人有:周英美之开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经营巫罗加什,周公秀之垦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贸迁于新加坡及马六甲,周孙品、周孙华之往来各地沟通侨信等。

9、近现代周姓分布

至1995年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所藏周姓家谱共计59部,其中有10部以上的为江苏、浙江、湖南三省。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收录:1840年至1988年9月逝世的周姓名人188人,其中8人以上的省份依次为:浙江31人、江苏(包括上海)26人、湖南24人、湖北18人、安徽15人、四川12人、广东(包括海南)8人,其他省份则在6人以下。
据1993年11月19日《经济晚报》、1995年2月 13日《光明日报》载文统计,按占汉族总人口百分比多少计算,现代汉族的19个大姓,依次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等。这19个大姓加起来约占现代汉族人口的55.6%。周姓居第九位。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1991年第3期载,周姓占汉族人口1%以上,这就是说,现代周姓人口不少于1300万。根据最新研究资料,周姓在中国大陆地区占第9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1%。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要高一些。
台湾土著、瑶、东乡、彝、布朗、白、蒙古、回、土家、保安、黎、壮、羌、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服QQ:
  • 点击QQ交谈
  • 点击QQ交谈
转告
      转告至:
      手机版进入

  • 请在微信扫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