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永念母亲 恒继家风
  查看图片
曹月琴
1945-06-25 ~ 2025-06-21
 
到访:1640  墓地祭奠:8   留言:14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姓名:曹月琴
出生:1945-06-25
逝世:2025-06-21
祖籍:陕西华阴市
宗教:无
职业:赤脚医生

    曹月琴(小名川),女,汉族,1945年6月25日生于陕西省华阴市夫水镇托定村小堡子,父曹万云(曹来年),母牛翠云,为家中长女,有6个弟,小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先在农村务农,后随丈夫进城后成为丈夫单位(事业单位)集体工。因在事业单位从事过集体工,2012年按省上政策办理了养老保险金补交,从此享受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身高156厘米、体重49公斤(2015年6月)。
    1953年9月—1956年7月,在华阴市夫水镇小堡子村小学读书。
    1956年7月—1963年9月,在家帮干家务、从事农业生产。三门峡建库移民,于1959年举家迁至蒲城县坡头乡安王村一组魏家村。
    1963年9月—1966年9月,从事农业生产。1963年18岁时嫁给同是移民的同乡联兴大队二组黄场村、在陕西地质局物化探队(驻周至县城)工作的李天时(后更名为李克修)为妻。时家有公婆及祖父母,与二叔一家(四五口人)共居两个庄基的大院。
    1966年9月—1976年7月,从事农业生产,参加蒲城县赤脚医生培训,成为乡村赤脚医生。积极参加大队或公社革命样板戏等编排和演出。先后生育一子两女。期间与二叔家隔墙分了院。
    1976年7月—1987年8月,从事农业生产,在联兴大队医疗站工作,后任医疗站站长。经常参与公社计划生育工作。1978年10月先于其夫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于1987年春天送长女到丈夫所在单位物化探队所属彩印厂当集体工。
    1987年8月—1996年5月,1987年42岁时随夫农转非落户周至县城,先后任物化探队涂料厂涂料工、小卖部售货员。期间于1990年12月送子参军。
    1996年5月—1999年7月,1996年51岁时随夫迁居西安,先居东郊长乐坡物化探队家属院,期间曾任物化探队彩印厂保管员。
    1999年7月至终,不再从事社会工作。2014年迁居省直机关三爻小区C区。2022年12月移居和平门外陕西地矿集团儿子处。
    黄场村期间,积极参加生产队劳动、乡村医疗和其他集体活动,生活虽苦却乐观开朗,与邻友善,乐于帮人,与社员比锄地、割麦、拉粪,歇晌时摔跤、追逐打闹、开玩笑,欢声笑语,热火朝天;1980年包产到户后,因家无劳力,责任田耕种吃力,娘家兄弟及村中青壮常来帮忙,甚至有老头悄悄去地里帮干了活却不言说;因婆婆有精神疾病不能正常从事家务和劳动,家务主要由她操持,先后照顾和抬埋了4位老人,生养了3个子女,翻盖了2次房;结婚后常为娘家操心并在经济上给予力所能及的资助,帮助六兄弟逐一成家,针对生活上的小矛盾经常协商调解、论是断非、纠偏扶正。文革期间,父亲被诬陷为叛徒遭到批斗,与大弟多方跑动最终为父亲平了反;因夫家成分为上中农、丈夫叔父解放前任过乡保长被管制等原因,多次遭查抄、批斗,敢于站出来并长期有理有节进行斗争,并与贫协主席王安乐等结下“仇怨”,多次在受到“欺负”后叫来娘家兄弟撑腰;积极编排革命样板戏等节目并参加大队、公社组织的文艺演出,得到群众认可和欢迎。任赤脚医生及大队医疗站站长期间,热情为村民看病、接生,经常夜里被人叫走,危转和挽救生命不下10人次,并积极参与公社组织的计划生育宣传和超生排查整治工作,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结下了更多人缘,多次被公社或大队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到周至、西安后,除干好临时工外,能歇不歇,有病克服,先后又帮子女带大了外孙、孙子、外孙女。2009年7月28日作为职工家属党代表,参加了物化探队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
    性格泼辣大胆,处事雷厉风行。干活不惜力,能将近200斤的麦子从打麦场扛回家中途不歇一口气;文革期间敢与造反派周旋和斗争;见争斗敢出面劝架,敢从菜市场剑拔弩张的人手中夺刀;做事从不拖泥带水,是家事的主要决策者,也是家里的主心骨。
    性情乐观开朗,逢事心宽能解。遇到不顺心的任何事,都能一分为二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认识,总能找到解决的最佳方案。话说得很硬,事看得很开,心放得很大,呈现给邻里亲朋的多是积极生活的状态、主持公道的姿态、乐观开心的神态。遇难事会开解,凡事不做死局,不一条道走到黑,成为子女甚至丈夫心灵的安抚者、激励者、指引者。
    心地宽广无私,为人光明磊落。不管是生产队劳动、公社搞计划生育、物化探队从事临时工,还是与亲朋乡党相处,始终遵从大义、道义,从不藏着掖着,该高声争执不陪笑,该替人说话不打谜,该包打不平不装哑,总是坦坦荡荡、清清白白、磊磊落落做人做事。与村书记路培英有矛盾,但却与其儿媳交了朋友。“仇人”王乐安死后,回村看望村中老人时也看望其妻竹叶(婶子),其妻来西安时也专门到家中看望她。
    美丑是非分明,坚持公理原则。不管是劳动、工作还是在家庭生活中,爱憎十分分明,从不和稀泥抹光墙,有意见敢提、见不公能争、遇是非可断。与公婆及弟媳们相处,甚至会得理不饶恕人,也弄出些矛盾来。对子女要求严格,说教与打骂并举。儿子贪拿了小女的白老虎馍,不留情面地追到桥陵中学(初中)训斥并索回。子女各自成家后,儿子女子同帮衬,内孙外孙同对待。常训诫儿子要善待媳妇,将媳妇当女儿待;训诫女儿要会做媳妇,将女儿当媳妇看。
    与人仁爱心善,怜贫惜苦身受。外表看上去很泼辣,内心却纯粹善良。经常教育子女要与人为善,常给上门乞讨的人施舍饭食或直接引进门与子女一个桌上吃喝,甚至留宿过夜。好吃的东西总要留给长辈或亲朋,对自己和子女却十分吝啬。心中常感念共产党恩情、新社会好处,进城后见路边乞讨者,不顾子女“假乞丐”等言论,仍然坚持施以援手。出嫁二女均不收一分彩礼。菜市场买东西从不狠砍价。街上遇发野广告的从不拒收。见到城管处罚农民模样的人会上前说情。
    性格要强、自立,除在村子、单位积极争上游外,在家中保持有独立的人格。终生不理财,年轻时不要求丈夫将存折交到自己手里,不三天两头向丈夫要钱,老了还将自己的养老金领取卡交由丈夫管理。子女就业后也从不向子女要钱。生活讲节约,花钱不铺张,大事讲原则,小事凭自觉。虽为家属,却不从属,从无危机感,保持了独有的自尊,将自信拿捏得死死的。
    少儿时因父亲阻止,没有接受文艺苗子招录培养,失去了从事文艺工作的机会;1963年左右,因已订婚、未得到夫家许可后,放弃了邯郸大伯联系她去石家庄火车站当售票员的工作;因经济不宽裕,未治好父亲的病,致不到60岁去世;未让母亲晚年享更多福,母亲不忍她西安、蒲城两头跑着照顾而“自刎”。如上四条成为她终生遗憾。
    2017年左右身体状况变差,与夫一起立了遗嘱,死后遗体捐赠国家搞科研、骨灰分撒安王村父母及黄场村李家公墓等处,不让子女穿白戴孝搞仪式。2018年查出肾衰竭待尝期。2020年心梗做了一个支架(小女李胜颖办理),行动变缓。2023年2月开始血液透析。2023年“五一”节期间,携轮椅最后一次回了娘家——安王魏家村。2023年8月在儿子家中摔了一跤致左股骨骨折,瘫痪在床。2025年1月吃饭不能自理。2025年3月与西安市碑林区红十字会签订遗体捐赠志愿登记证书(孙子李大中办理)。2025年6月21日在儿子家中去世。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