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75岁了,身体每况逾下,今年就住了三回院。七月底以来精神向好,能走几步了,甚至能单独出门了,只是还吃不下饭,三颗葡萄、两个饺子,半袋牛奶就是一顿饭。吾父感叹,如此下去怎么得了,还不硬硬耗干了去。我们心焦。
前不久叫来我和平门外的新房过75岁生日,加上前面的不断动员,心说这下好了,父母可与我朝夕相处、不必因为不在眼前而让我不安心了。孰料生日刚过就要回南郊三爻去,大舅五舅怎么劝也不听,弄得本计划在我这里多住些日子的大舅,跟他们回南郊后不几天就又回蒲城了。娘不愿住我们这里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她和我父亲还能走能动;二是怕我们操心、受麻烦、不方便。我说,操心是必然的,麻烦也是应该的。你们在我眼前,我操的是“明心”,不在我眼前,我心一直悬着,操的是“悬心”。不愿麻烦别人甚至子女,一切都尽量自己动手,这是他们一生最为仁善的品质。现在都七八十岁的人了,从来没吩咐过我们给他们洗衣服,从手中去夺有时都夺不下来。关于来我新房“团聚”的问题,其实父亲已基本同意,说如果我母亲愿意来,他也不反对——我母亲走那儿他就跟那儿,老来相伴么。但父亲的观点是:父母的家是子女的家,子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家。唉!难怪至今他们都没有在女儿家住过一天。
父母能不能与儿子一起生活,孙子自然不在话下,儿媳的态度是关键。我让妻子态度放恭敬点、手脚放勤快点,主动多次去邀请,依然无济于事。我对娘说,你们不在我眼皮底下,我怎能放心?娘说,眼不见心不乱,这也是她的经验。我心说,这就是你与我爷我奶相处下来的经验吗。都坐上轮椅了,还不愿来吗?还算能跑能动吗?娘除了生活尚能自理,家务已基本不做,父亲一人照顾虽还可以,但已经开始吃力了,何至于要将父亲累倒了再考虑吗?儿行千里母担忧,母病痛苦儿怎能不操心。
五十年前,是爹娘牵着我的手学会了走路,一步步成人成家成业。五十年后的今天,爹娘正在老去,儿的手怎能不把你们牵住。五十年前娘的手是那样白嫩、那样有力,可提儿于肩,转圈打轮子秋,现在娘的手满是皱皮,无缚鸡之力,像当年外婆一样消瘦了。
娘啊娘,儿要牵住你的手,来和平门住新房,去城河公园看风景、看繁华。
2020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