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何新华、宋稳纪念馆
  查看图片
何新华
1925 ~ 1985
  宋稳
1926 ~ 1984
 
到访:3517  墓地祭奠:3   留言:0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百年华诞缅英魂——追忆可亲可敬的父亲光辉岁月与不朽精神
何登侃  2025/9/15 14:30:00  浏览:31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星辰般璀璨,照亮历史的天空,指引后人的方向。父亲生于1925年10月、逝于1984年11月。父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用行动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值此百年诞辰之际,我们以最深切的敬意,追溯父亲的生命足迹,缅怀他的崇高精神。
    一、青春报国:投身革命的赤子之心。
父亲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桃园村一个普通家庭。尽管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他却以炽热的爱国情怀和追求进步的信念,早早投身革命。1948年6月,父亲在新河县硝磺局开启工作生涯,同年12月加入青年团,1952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硝磺局科员到县工商科、民政科、统计科,再到计委会、陈海乡党委,父亲的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而沉稳。青年时代的他,已展现出卓越的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1949年被团县委评为乙等模范,1951年在陈海下乡推广棉花种植时被评为县级模范,1956年再获模范荣誉。这些荣誉背后,是他深入基层、躬耕实践的汗水,更是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
    二、砥柱中流:建设年代的实干先锋。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父亲以实干家的姿态活跃在地方建设一线。1957年任陈海乡党委书记期间,他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民生;1962年任县计财委主任时,他精打细算、统筹资源,为地方经济恢复殚精竭虑;特别担任副县长、副书记、县长后(1964至1984)。他更以全局视野推动县域发展,在教育、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留下深刻印记。即便在文革期间遭受不公批判与迫害(1966-1968年),他始终坚守信仰,从未动摇对党的信任。1970年后,他先后在邢台拖拉机厂、新河县委、县革委等重要岗位任职。1983年任县人大主任。无论在何种职务上,他始终以“人民公仆”自勉,脚踏实地、勤勉履职,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新河县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清贫如水:廉洁奉公的典范。
    父亲身居要职却始终两袖清风,家中从未积累半分额外财富。1984年意外离世时,他的个人账户仅余250多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令人震撼,更令人肃然起敬。父亲在任县长期间曾多次婉拒下面看望他时带的一些礼物,他始终坚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传统。他的清廉并非刻意标榜,而是融入日常的自觉选择:一件旧衣穿多年,一顿粗茶淡饭足矣,却将全部心思用于工作与助人。这种“甘守清贫、不负初心”的品格,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父亲您一生清贫,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物质财富,您给子女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
     四、廉洁传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父亲一生清正廉洁。小时候经常听父亲对母亲说,你在家不准收任何人的礼品(包括土特产),经常教育子女。记得有一次某个夏夜,他将我们姊妹三人叫到身旁,神色肃然的对我们说:“人生有三样东西绝不能碰”,他竖起手指,“公家的钱、不该拿的礼、原则性的妥协。”,“咱们家可以清贫,但不能不清白。”
    如今忆起那晚父亲虽未讲大道理,只将三十载为官坚守化作三句家常。而今我们姊妹,皆谨记那夜教诲——最好的家风不需千言万语,而是父亲用一生书写的无字之章。
   五、精神永续:穿越时空的价值光芒。
    父亲离开我们已近四十年,但他的精神从未褪色。他的一生,是忠诚、奉献、清廉的集中体现。父亲的一生,如同一首质朴而壮丽的诗篇,写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深情、对理想的坚守。父亲您虽已离去,但其精神早已融入新河县的山水田园。山河为证,日月同辉;您的精神,千秋永存,万古流芳! 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长女:何树青
                长子:何登侃
                次子:何  诚
                及全家所有亲人

                二零二五年十月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