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廖洪增,生于民国元年(1911年)。真实生日其实他也不知道。因为自幼失去双亲,很小就出来做学徒。在旧社会,吃尽了穷人的苦。因家庭贫寒,他很小的时候就偷师学艺,学的了一手木匠手艺,自食其力。三十多岁才成家立业,在老家新径村生下长子廖潭祥,三四十年代从事造船行业,游走于东江到广州珠江。赚取了一部分钱回老家添置了田地房产,解放后因老家要建水库,本要移民到附城乡涧洞村,因之前长期定居老隆,作为移民个别户定居在老隆镇。五十年代先后又养育了一子二女。解放后公私合营后进入龙川造船厂做工人。为了妻室儿女,他起早贪黑,拼命工作,不管在多么困难的环境里,他凭着坚韧的毅力,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坚强的背梁支撑起家庭,对家庭倾注了毕生的经历。
在乡亲的眼里,他是一个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的老人。在他的一生中,帮助过好多的乡里乡亲。所以在乡亲们的心中有一个很好的口碑。乡里乡亲也给他最好的肯定。
在儿孙的心理,他又是一位慈祥、善良、可亲、可敬的父亲和爷爷。小时候,能吃到爷爷买的三角饼、核桃酥,是件十分开心的事情。他经常教导儿孙要勤劳,自食其力。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捡鸡粪也要比别人早才能捡的到”。
退休后他修养在家,但也热心公益事业。遇有修桥造路的事情他十分热心。城门坑到造船厂的路之前一直是泥土路,在他的积极带领下,修造了水泥路,方面了水上新村居民及船厂职工上下班出行。
“春风催人憔悴,叶心落心落泪”,洪增公活在儿孙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