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吴绍华1912年9月12日生,1960年2月24日去逝。解放前读过几年私熟,一辈子务农,农闲时跟你祖爷爷一起做些人死后在阴间住的房子活,挣奌钱补充家中生活。解放后一直务农,是生产队记分员。也会做竹器活,1960年,在公社干竹器活时,因他的饭被别人冒领吃了而饿死。爷爷和奶奶为了养活我们兄弟姐妹,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辛苦了一辈子。特别是我能有今天,全靠你爷爷的鼎力支持,当时大队和生产队要留我在家当会计,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好多社员也劝说我父亲,让他把我留在家多好哇,可父亲坚决支持我上学,没有钱把家里大衣柜的铜包角都拆下来卖了供我上学,一直读到了大学。我原想大学毕业后,挣钱好好孝敬父母,可是没想到我大学还没有毕业,他就走了,因为我没有路费钱,也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后事也是兄弟姐妹们办的。每当我想起此事,心如刀绞,深感对不起父亲,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真想放声大哭一场。故我让你给你爷爷做个天堂家园,想念他时拿出来看看,也让我们吴家的亲人们好纪念他。
选自《吴启喜回忆录》:
家里世代务农,虽然勤巴苦做,依然无法摆脱“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窘境。解放前,由于家里没有自己的土地,为了养活一家老小,父亲(吴绍华)只得租种地主吴汉昭的土地,成了他家的佃户。
当时杂交水稻技术还没问世,水稻亩产很低,想要填饱一家人的肚子,无疑是天方夜谭。更何况这么点粮食还不能完全由自己支配,每年秋收后要向地主缴18 担 5 斗的稻谷。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交租后还能剩下点粮,给家里老小逢年过节的时候可以吃顿饱饭。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交完租后,家里也就揭不开锅了。这就是旧社会佃户的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