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林龙威
  查看图片
林龙威
1932-09-13 ~ 2020-06-04
 
到访:24642  墓地祭奠:63   留言:9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关于八舅舅的点滴回忆
徐琳华  2020/6/7 8:15:00  浏览:331

一.事母至孝
我从出生开始直到11岁都和父母弟弟、外婆一起生活,外婆最牵挂的小儿子龙威舅舅,我们叫八舅父,听说从小读书最叻,跳级升班,后来考上清华大学。在外婆眼里他就是稚嫩的小儿子,外婆有点担心龙威舅舅憨厚老实、直言不讳,会在当时频频发生的政治运动中吃亏。母子时时有书信往来,八舅在信中介绍生活情况颇仔细,我听到外婆说起阿威来信便津津乐道,天气、衣着、吃食、工资、生活水平,样样都描述得细致生动,找到对象的时候,来信详细介绍人品、职业、家庭情况,让母亲放心。婚礼的计划也专门来信说了一遍,经外婆一转述,我能想像到千里之外那个热闹的场面,在当时看来,那是一个颇盛大而喜庆的婚礼,八舅妈可是我们家里面最矜贵的新娘子哟。但是多年来书信中八舅对于家庭背景给他造成的升迁机会影响,政治运动中受到的冲击,自己如何策略性地应对,信中却淡化了只轻轻地提一下。他一定是不想让母亲担心。母子隔几年才能相聚一次,八舅和外婆说着话,我就在旁边歪着脑袋听,在母亲面前,舅舅完全是一个安静孝顺的儿子,从来不誇誇其谈,说的都是平实的家常话,嘘寒问暖,询问母亲的病痛哪里好起来了没有,哪儿又不舒服了;聊起广东的炒通菜、煎“薄罉”,最美味了,那些都是东北没有的;又说说某日到北京见了哥哥,哥嫂的日常生活是怎样怎样的;闲闲的对话,贴心又接地气,流露母子间深厚真挚的感情。我觉得八舅特别憨厚。我还发现八舅的谈话有个特点,内容里面包括不少数据,给人感觉很实在。这一点对我一生都有教益。后来,文革开始,外婆被遣送到中山县的乡下生活,再后来,病故在乡下。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得见面。多年以后,是八舅把外婆骨灰从中山移送到澳门荷兰園,与外公以及一众亲人们聚集,葬在安静、体面的墓地里,得以安息。经历多年磨难、母子分离之后,舅舅的这一份执着、一份心意,足见他事母至孝。
二. 手足情深
外婆李玉英生了佩容、龙卓、龙威三姐弟,我妈是长姐,龙卓从小机灵能干,活泼好动,朋友众多,带着憨厚朴实有内材的弟弟龙威一起读书,在同学圈里可是有人气的,每当考试临近,龙卓舅舅的同学一定会喊:“阿卓,快点叫你弟弟来给我们补习数学啦!”于是,八舅就一板一眼地给年长自己两三岁的学长们讲解数学题,大家从小就成了好朋友。龙卓舅舅年轻时很照顾弟弟,后来八舅事业成熟时对哥哥家的帮助,丝毫不讲回报。而且对姪子、姪女特别好,对他们的高考,每每专门抽出时间亲自辅导,一年我刚巧到北京玩,碰上八舅辅导小彬表妹高考,经过他的严格指导,小彬成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后来我也把我家赵丽送到八舅家复习数学,备考香港的升学会考,终于考上了护理专业。这个恩情我铭记在心里。)
2013年,我母亲病重期间,我侍母在病床边,八舅舅以八十多岁的年纪,还多次来医院看望,常常是舅妈陪着,有一次夜晚独自乘公交车到来,九点钟还在病床前和我妈妈聊天,争取最后的时间和姐姐多聚一刻,那时候他的听力已经开始退化了,但是头脑还是很敏锐,步履稳健。
三. 爱妻顾家
八舅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学问渊博,可对待生活琐事,却不是他的强项,例如有一次出国学术交流,途中路过香港在我家住了一两天,有时候他会叫我帮他找手表、找拖鞋什么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读书人,他硬是扛起了一头家,用自己的智慧、也用了相当的经济资源,帮助大冬、二冬两位表弟出国,培养成精英人才,在国外开拓出新的领域。这不就是“风雨一肩挑”的男子汉吗?而他对妻子的重情义,早在从婚礼开始,就以实际行动和财经数据显示了,后来我在舅舅中山大学的家、澳门的家,来来往往,看到无论从重大事情上、还是生活细节上,八舅总是尊重和爱护舅妈的,大到处理物业买卖,小到出门多穿一件风衣,舅舅口中叫舅妈的名字“春”,总是带着“儿”字音,“春儿,春儿”,舅妈,您是令人羡慕的。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纪念馆链接:
分享按钮
纪念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