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母亲
  查看图片
王玉莲
1938 ~ 2018
  孙启富
1937 ~ 2025
 
到访:14529  墓地祭奠:1558   留言:415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姓名: 王玉莲
出生:1938-12-01
逝世:2018-06-23
祖籍: 河北易县
宗教: 无
职业: 无
姓名: 孙启富
出生: 1937-10-04
逝世: 2025-06-27
祖籍: 河北涿鹿
宗教: 无
职业: 水利工作者

      母亲,王玉莲,生于1938年12月1日,逝于2018年6月23日,享年80岁。
      母亲不识字,她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很有远见。但凡经她决定的事儿,实践证明她是正确的。
      父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老慢支、慢阻肺、肺心病等多种老年基础病,每到冬季气候寒冷病情就会加重,甚至会危及生命。住在农村取暖条件简陋的老房子里,对于病魔缠身的父亲来说,每年冬季就是不确定能否闯得过去的鬼门关。因此,母亲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毅然坚持去县城租楼房住。母亲的这个决定,使父亲平安度过了九个冬季、十个年头,享年达到了88岁高龄。
      回忆往事儿,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父亲在外工作挣的钱,根本不够养家糊口的,所以,母亲就替父亲分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母亲在生产队参加务农劳动挣工分,同时兼顾饲养家畜、家禽卖钱补贴家用,减轻父亲一些经济负担。日子过的虽然艰苦,却也充满着温馨。
      母亲的双手,长满了厚厚的老茧,满手纵横交错的裂口,贴着渗出血的胶布,母亲这一双伤痕累累的手,如同烙印一般,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中,在我心头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如果只看这双手,怎么看都不象是女人手,母亲就是用这样伤痕累累的一双手,艰辛地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记得,我们小时候,曾经跟随着母亲到坟地里一起去采摘酸枣树叶子和黑格岭树的叶子,采回家上锅一蒸,凉干后就当茶叶泡水喝,能节省下买茶叶的钱。记得,在我们姊妹的人生中穿的第一条保暖绒裤,是母亲利用毛毯亲手裁剪缝制而成的,这样就为父亲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记得,母亲给我们制定了各项任务,要求我们放学后去拨猪草、去拾粪积肥、学校放假后就得去生产队劳动挣工分等等,类似的任务还有很多。母亲她总是身先士卒、重活儿、累活儿亲自带头干;母亲她总是能想方设法,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她总是能采取各种创收措施和节俭办法,想方设法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困境;母亲她总是不知疲倦地尽心竭力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母亲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到了晚年后,自己的身体落下很多疾病,母亲她却从来不吱声、不说去医院好好检查检查,大家误以为她的身体比父亲的身体好,而忽视了督促、安排她到医院去及时的检查、治疗。
       之后,在陪伴她住院治疗的那段日子里,我最怕她劳累的身影,最恐她疲倦的眼神,最担心她要放弃的哀叹,最感动她在自己最危险的时刻、她毅然临危不惧、无私忘我、心系家人的一具高贵的灵魂!
       母亲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她很平凡,很坚强,很善良,很慈爱,很无私,很温暖,很体贴。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博大的胸怀、无私的母爱,滋养、哺育了五个儿女。母亲辛苦一生,正当该享清福的时候,却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陪伴我们一生!
 

      父亲,孙启富,生于1937年10月4日, 逝于2025年6月27日,享年88岁。
       父亲,上过水利专科学校,在他们那代人当中,也算得上是个文化人。父亲能写一笔好字,无论是钢笔字、毛笔字或者是刻蜡板字(以前用油印机印刷材料,现在已经被新技术淘汰了)样样精通。每年过春节,他能为村民们写写春联。他念书的时候学的是水利工程专业,后来,他所从事的领导工作,是负责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这正是他所学的专业,正所谓是学有所用。
       父亲和母亲,他们辛劳一辈子,共同将5个儿女养育成人,实属不易!父母的养育之恩大于天,我们做儿女的要永远铭记在心。
       父亲热爱生活,自己动手制作简单乐器,茶余饭后,自娱自乐。父亲在他的晚年生活中,是在不断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度过的。父亲与疾病作斗争,一直坚持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顽强的拼搏精神和超常的毅力,是一般常人所不能及的。然而,终究是病魔无情,回天无力。最终,父亲带着对生活的无限渴望与眷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老爸您安息吧!愿天堂里没有病痛折磨。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