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奶奶的天堂乐园
  查看图片
兆雅兰
1919-06-25 ~ 2016-09-30
 
到访:11584  墓地祭奠:383   留言:285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姓名:兆雅兰
出生:1919-06-25
逝世:2016-09-30
祖籍:辽宁省沈阳市
宗教:无
职业:

兆雅兰
     民族:满族
     籍贯: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桃仙屯村
     生于1919年6月25日(农历五月二十八日),生肖羊;
     于2016年9月30日仙逝,享年九十八岁。

 给孩子们的自述
         父亲:兆桂荫;母亲:信氏。有两个姐姐。
         家中有地八垧,草房三间,父亲务农,家境较为富裕。八岁时父亲病故(四十八岁),因家中无劳力,母亲以出租土地维持家庭生活,日子渐感艰难。伯父兆桂联亦为农民,每年补助我们一些,但几年后他也去世了。
         九岁时,我在本村上初级小学,先生讲国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使我印象深刻,知道了有个孙中山是革命先驱。十二岁初小毕业,十三岁考入本村高级小学(以前小学学制为初级小学四年,高级小学二年),学习还可以,但高小开设英语课,这门课程我感觉非常难,学得不好。
       不久东北发生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随后成立了伪满洲国,沦为了日本殖民地。由于时局混乱,我们学校曾经停课三星期。校长姓邢,有一天日本人来到学校,随后就把邢校长带走了,过几天放回,已被打成重伤。我想一定是标语的内容引起了日本人的反感。学校复课后,上课时再也不讲孙中山了,国家也不让叫中国了,要称满洲国,外语则改成了日语。
       我十四岁高小毕业,再考入初中,母亲反对我升学,原因是家庭生活困难。我的两个姐姐工作后曾给家里一些补贴,但她们结婚后就不能为继了,母亲和我只凭借地租尽可糊口,学费无着。但我坚持要上学,认为只有多读书,以后才能多赚钱,才能孝敬母亲!母亲拗不过我,向别人借了一些钱,让我完成了三年初中学业。
       毕业后再想继续读书是不可能了,我就到本村当小学教员,教一年级学生,每月挣20元钱。教了一年书,仍然还不起欠别人的债务,我想学门技术可以挣钱多些,就在1936年4月到了奉天(沈阳)汉文打字学校学习,7月毕业。我有个同学叫赫亚林,其父赫清心在热河省做事,托他在热河省公署文书科为我找了份工作,这样我到了省会承德,做文书收发管理。月薪40元,我非常高兴,每月能剩下25元给母亲还债务,而且很快就还清了。1937年,我把母亲从老家接到了承德,与我同住,在身边可以尽尽孝心!
      拜父母所赐,我年轻时长得很漂亮,许多长辈、同学也都这样夸我,因此有人动员我去当演员,从事艺术行业。但是在我的观念中,戏子不是正当的职业,属于下九流,所以对他人之劝我从来没有动心过。
      1941年秋,通过熟人吴宝钧,我认识了在热河省法院工作的蒙古人薄云图(老家在哲里木盟科左中旗),我们相处得很融洽愉快,就在1942年5月4日结婚了。婚后我不再工作,而辛苦了大半生的母亲也因病故去了。
      伪满洲国时期,随着薄云图工作地点的变动,我们先后在承德、扎兰屯、海拉尔、通辽等地生活过。1943年年末(公历1944年初),有了长子薄音昌(属羊)。薄云图有个小弟弟,叫布和朝鲁,在我们家生活,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布和朝鲁品性极其纯朴善良,经常去河边钓来小鱼,然后用火烤干,喂侄子薄音昌吃。可惜天不假年,他早早就因病故去了。
      1945年"八.一五”光复,日本投降,薄云图参加了革命工作,此后又随着工作的变动,我们在乌兰浩特、成吉思汗(今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拉哈(今黑龙江讷河市拉哈镇,嫩江畔)等地生活。在此期间,1946年有了次子薄音湖,1950年,有了女儿薄秋华。
      那时社会还不稳定,家家生活都十分艰苦。在乌兰浩特期间,薄音昌曾经险些被疯狗咬到;冬天家里生不起火,以致水缸被冻成了两半;薄音湖用手抠玻璃窗上的厚厚的冰霜吃,手冻得红肿。
      在成吉思汗那里生活时,我到双合嘎查的一所长期民校去当教员,教《农民文化课本》一至四册,开始的时间是1951年3月10日,所以我参加工作的时间就从这天算起。
      1953年6月,我们从拉哈调往海拉尔,到呼伦贝尔盟粮食局工作,从此我直到退休,35年间工作再未变动过。
      到海拉尔后,先是在头道街一户蒙古族人家的苏联木刻楞房借宿(他们家住外屋,我们家住里屋),不久迁往西山脚下日本人盖的平房里,里屋住人,外屋是公用的洋井房(左邻右舍每天来这里压井取水),后来才改换成自己有里外屋的稍大点的房子。1954年春节期间,薄云图的弟弟白音扎布来家,告诉哥哥,他的小儿子在哲盟老家生病死了。这个小儿子是我在老家生的,比秋华小,因为我们常年在外,他和秋华一起都在哲盟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已经给他起了名字,叫薄音嘉,他有宽宽的额头,黑亮的眼睛,人人都夸他漂亮极了。薄云图听此噩耗,强力刺激之下,中风不起,历经了种种治疗。长达三年,终因不治,于1957年元旦故去,享年不足四十岁。
      薄云图去世时,我三十八岁,随后有人好心劝我,也有男人为了自己而主动提出,希望我再婚,但我均一一拒绝。我把全部心思放在了培养自己的三个儿女身上,他们是我的一切,其余的我一概不考虑。
      1957年夏,我们家从西山脚下迁到东二道街盟粮食局自建的平房里,一开始住的是较大的里外间,不久就调到了小的里外间,在小的里外间一直住到搬迁至河东盟粮食局家属楼。
      我在呼伦贝尔盟粮食局工作了一辈子,1986年六十八岁退休。我的职称是统计师。我没有当上什么官,更没有挣到什么钱,但使我欣慰的是,我有值得骄傲的后代。
      我的三个孩子中,薄音昌为了减轻我的经济负担,1960年十几岁时就在铁路系统参加了工作;薄音湖学习很努力,在1965年考上了内蒙古大学,1970年参加了工作;薄秋华在1958年从老家来到了我身边,刚来时汉语都不太会说,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赶上了上山下乡,但几年后也参加了工作。
      三个孩子都顺利成家立业了,这样,我有了两个儿媳妇,一个女婿,又有了四个孙子,一个外孙子。孙辈们也都成家立业了,于是我再有了一个重孙子,两个重孙女,一个外重孙女。四世同堂啊!还应提及的是,我的四个孙子出于感戴奶奶的恩情,他们全部以“兆”为姓,这也是我念念不忘的一件事。
      人们都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这个家族个个都是善良之人,都很努力向上。所以我敢断言。这个家族的未来必定福运连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