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戴根发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戴根发
1948-01-01 ~ 1974-08-08
 
到访:11299  墓地祭奠:94   留言:82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姓名:戴根发
出生:1948-01-01
逝世:1974-08-08
祖籍:
宗教:无
职业:

    戴根发,男,汉族,原名李洪海,1948年出生在江苏丹阳县导士乡,因家庭拮据,1951年被送给上海一家铁厂主戴某作养子.1964年从上海支边进疆,先后在农一师胜利十四场、十六场任农工、配水员、代理上士、水文观测员。
          1974年8月8日,阿克苏河水位急剧上涨,洪水流量每秒1000多立方米。戴根发与另外3名水文观测员划着小船,在抢测最大一次洪峰流量时,被巨浪吞没,献出了26岁的生命。
          1975年2月,经中共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批准,授予戴根发“革命烈士”、“优秀水文战士”称号,并追记一等功,农一师十六团根据戴根发生前的愿望,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戴根发先进事迹
       戴根发乳名叫李明海,1948年出生在江苏丹阳县导士乡,父亲叫李金和,他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解放前全家过着缺吃少穿的穷困生活。他出生不久,母亲就被疾病夺去了生命,1951年父亲在生活的逼迫下,把他送给了上海一家小铁厂的老板戴金生为养子,养母叫郭春风。戴根发1956年至1963年在上海河南路第二小学读书,1963年转入上海县莘庄中学,1964年5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到上海招生的消息传开后,正在莘庄中学念书的戴根发非常向往边疆火热的战斗生活,毅然报了名。但是他的行动却受到养母的阻拦。她对戴根发说:“听妈的话,好好念书,将来上大学毕业出来当个工程师多好。大西北又冷又苦,哪比得上上海,你不要自讨苦吃”,可戴根发已坚定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决心,他对养母说“边疆是不如上海,但如果大家都不愿去艰苦的地方,哪一天才能把边疆建设好呢?”一席话,说得养母哑口无言。
       晚上养母拿着一块手表,哭哭啼啼来到小戴床边对他说:“只要你不去,这块表就给你(当时一块手表是很贵重的),以后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当时戴家只有一个孩子,戴根发不去新疆是完全可以的)。”可小戴却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去边疆的决心早已下定,别说是一块手表,就是给我一座金山,也丝毫动摇不了我的决心!”在学校和街道党组织的支持、帮助下,这个热血男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勇敢地踏上了建设边疆的征程。
       小戴和战友们来到塔里木垦区农一师十四场(现九团五连)后,上的第一课是革命传统教育。他从老同志那里得知,这支部队的前身是三五九旅,曾经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参加过保卫延安的战斗,如今又在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而战斗。戴根发为自己能成为这里的一名军垦战士感到无比自豪,他暗暗下定决心:“要用血汗保卫革命前辈为我们打下的红色江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十二月的新疆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戴根发第一次参加了开荒战斗。他挑着装得满满的筐子,跑得飞快,不几天,双手打起了血泡,累得腰酸腿疼,他真想请假休息一下。晚上,他坐在小油灯下,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毛主席的教导给了小戴战胜困难的力量,他决心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从此,他把土装得更满了,跑得更快了。开荒造田结束时,小戴被评为开荒能手,光荣地出席了团里召开的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不久组织上调他当配水员。小戴愉快地向指导员表示:“服从组织决定,党叫干啥就干啥!”闸点距离连队有五十多里,连里要派大车送他,小戴不肯,说:“现在春耕运肥正忙,多一辆车就能多拉好多肥。”第二天,他背着背包,迎着朝阳,意气风发地踏上了新的岗位。
       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小戴在水闸工作了一段时间,渐渐感到闸点生活太单调,出门就是戈壁,买东西、看电影都不方便,一天还得自己做三顿饭。“难道就这样渡过自己的青春吗?”他的思想有些低落下来。有位老同志看出了小戴的心思,一天,他把小戴领到大闸前,给他讲述当年开发塔里木时“老军垦”冒严寒,破冻土,艰苦奋斗,挖渠造田的创业史;给他讲管好水对保证农业丰收的作用。这位老军垦战士深情地对小戴说:“这里条件是差一些,可是现在要同刚进塔里木开荒时相比,不知要强多少倍。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艰苦奋斗,多为革命做贡献。”小戴听了心里热呼呼的,他激动地表示:“我要学红柳,永远扎根在戈壁滩,让青春在塔里木闪闪发光!”
       一、对党的事业,绝不能有一厘米的误差。
       一九六八年夏天,戴根发在新开岭水闸工作,由于总干渠没有退水设施,洪水经常冲垮渠道,造成下游单位受旱。小戴看到田里稻秧枯黄,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当晚,他去附近几个闸点,和配水员们商量防止垮渠的问题,大家认为只有在上游修建退水闸才能杜绝事故发生。于是,戴根发向一位领导提出了修闸的建议,但造到了拒绝,理由是“没有材料”。这时戴根发说:“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不能眼看着生产受影响而不管,只要对党、对革命有利即使困难再大,也要奋力去做。”他东奔西跑联系材料,组织施工,在用水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建成了一座退水闸,为保证这一地区的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
       戴根发是军垦农场水利战线上的普通一兵,几年来,他先后调过好几个工作岗位,从1965年被选调到塔北水管所,先后在30公里水闸、新开岭11支渠闸点工作,1972年8月调到塔北水管所担任大河组水文员,他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管水和水文测管工作上。他经常说:“对党的事业,绝不能有一厘米的误差。”戴根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天,他在值班室看到当日水情资料上有一个数字与他在河边观察到的水情有出入,拿上测水工具就要去大河重测,有人对他说:“根发,今天又不是你值班,就是有错也不要你负责。”戴根发认真地说:“干工作不能斤斤计较个人责任,要时时想到我们肩上的重任。”说完,他驾起小船就向河心划去。
       一九七Ο年,戴根发在北干渠龙口水闸工作,由于闸点增多,人员陆续调走了,原来四个人的工作剩他一人干,任务繁重多了,一会要查渠测水,一会要调整闸门,进入洪水期,水情更是变化无常。夜晚,每隔一小时,他就起来查一次渠。在那些日子里,戴根发的眼睛熬红了,身体消瘦了,但他从来没有计较过。有天傍晚河水暴涨,他在干渠测流速,脚下一滑跌入渠中了,急流把他冲出一公里多远,被救上来以后,他又去测水。人们称赞这个倔强的小伙子说:小戴呀,干起工作不知道累,就象一只发条总是上得紧绷绷的小闹钟。
       一九七二年春节,戴根发正在屋里包元宵。突然,有位维吾尔族社员匆匆赶来告诉他:闸点附近哈拉塔公社的退水渠被冰堵塞,水位急剧上涨,渠水外溢,已经淹没了公社的一百五十多亩麦地,社员的三百多户住房、大片耕地和已入库的数十万斤粮食正受到严重威胁。戴根发一听心急如火,顾不上吃元宵,请示上级后,拿起雷管、炸药就赶到现场,帮助公社炸冰。南疆的二月,天气还十分寒冷,戴根发挽起衣袖,双腿跪在冰上,把炸药包塞进一米多深的冰窟窿里,他的手冻得失去了知觉,浑身沾满了冰碴泥水,但他一直坚持着,连续炸了两天,才把数十米长的冰坝炸掉。水流畅通了,险情解除了,社员们一再向他表示感谢,戴根发却说:“为人民群众办好事,是我们军垦战士应尽的职责。”
       塔里木拦河闸建成后,戴根发来到测管站搞水文工作,他决心当好水利尖兵,为国家积累水文资料,为垦区农业生产当好参谋。他不仅平时认真观测,注意积累资料,还跑到上级业务部门把这一地区河道和历年洪水的有关资料抄回来,加以整理分析,为节约用水、合理用闸找到可靠的数据。他还经常访问当地各族农牧民,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找到一条预测洪水的新方法。一九七四年四月,上级交给他预报洪水情况的任务,他和同志们一起认真研究、仔细观测、反复查对了历年洪情数据,苦战五天,及时拿出了洪情预报。事实证明,他们所预报的洪情,符合一九七四年洪水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提供的资料,农场合理安排了水稻与旱田作物的播种比例,获得了好收成。
   塔里木拦河闸有三十二孔闸门,每孔闸门在设计上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开始,过闸流量都是按照单孔流量面积统一计算的。小戴认为这样不准确,他便重新测量,找出每孔的准确误差。测管站根据他测定的数字,对每孔闸门的启闭高度重新进行了调整,这样不仅测算过闸流量更精确,而且对水情规律掌握得也更准确了。戴根发还和同志们一道,大搞技术革新,制成了自动报警器,改装了泥沙采样器,使用之后效果良好。
       二、“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坚持战斗到底”
       盛夏的塔里木河,象一条脱缰的野马,浊浪排空,涛声震天。1974年8月7日傍晚,在拦河闸下游数百米的地方,一只小船颠簸在洪峰浪谷之间,船上坐着测管站的三名水文员,站在船头的是戴根发,他们正抢测洪峰,为国家积累宝贵的水文资料。这时,风大浪急,给测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巨浪打得他们睁不开眼睛,衣服全湿了,小船也灌进了半舱水。经过三个小时的搏斗,他们胜利完成了第五十七号测洪任务。回到宿舍时已深夜两点。劳累了一天,戴根发脱下湿衣服,又伏在桌上计算,分析刚刚取得的水文资料。这一夜。办公室里一直亮着灯光。
       第二天清晨,一夜没合眼的戴根发又和大家一道去大河抢测洪水。中午归来时,领导和同志们见他脸色苍白、眼角红肿,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再三劝他好好睡一觉。可是测洪任务这么紧,他那能睡得着呢!小戴悄悄走进办公室整理测洪数据,算出了流量之后,他打开水位测量关系曲线图纸,将第五十八号洪峰算出的数字,用黑色铅笔端端正正地标记在图纸上。从办公室出来,戴根发又匆匆赶到河边观察水位。洪水又涨了三厘米。为了不漏测洪峰资料,需要立即抢测,他飞快地跑回测管站叫人。
       塔里木拦河闸上空乌云密布,天阴沉沉的,闷得人透不过气来。洪水在继续上涨,并以每秒三米五的流速向东奔去。戴根发和三位战友乘上测船,测过三个点后,驶进了离岸八十米远的第四个测点。这里是塔里木河的主流,猛然间,大风骤起,水更急,浪更高,洪峰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压了过来。同船的站长说:“这个测点,只量水深,不测流速。”可是戴根发心想,抢测洪峰不仅关系到垦区的防洪蓄水,更关系到塔里木将来建设发展。他坚定地回答“不行,一定要测,洪峰越大越有抢测价值。”流速仪沉入水中,信号铃每隔一会就发出叮铃铃的响声。就在这时,一个巨浪压下来,险些把小船掀翻。戴根发全身被浇得透湿。但他镇定自若地站在船头,记录着测到的数据。小船随着翻滚的巨浪,一会儿腾上浪尖,一会儿又潜入谷底。接着,又一个更大的洪峰扑来,测船被打沉了,船上的人全被洪水卷走。已经连续工作三十六个小时的戴根发,顽强地同洪水搏斗……
   水工三连的干部、战士和当地社员群众闻讯赶来。立即组织抢救。同小戴一起落水的三个同志先后被救上岸来,而戴根发同志却被凶恶的洪峰吞没了。当人们把他救上岸时,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当时他年仅26岁。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九七四年八月八日,戴根发为国家积累水文资料,抢测塔里木河洪峰的工作中,献出了年轻了生命。8月9日,水工连在塔里木拦河闸前隆重召开追悼戴根发同志的大会。师、团首长和兄弟连队的代表,以及附近公社的农民都纷纷赶来参加。人们凝望着戴根发微笑的遗像,望着他生前战斗过的拦河大闸,回想他那忘我劳动的革命精神,人人热泪盈眶。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戴根发同志为榜样,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而继续努力奋斗。
   戴根发用自己光辉的一生实践了他生前的豪迈誓言:“革命青年必须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要让青春在塔里木闪闪发光。”
       兵团党委作出决定:授予戴根发同志革命烈士和“优秀水文战士”的称号,并追记一等功。
   戴根发牺牲后,拦河闸党支部,16团三营(多浪水库)党委根据戴根发生前申请,经16团党委批准,追认戴根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年12月,16团党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向戴根发学习的决定” 1975年3月20日,阿克苏农垦局党委(农一师)下发了开展向戴根发学习的决定,4月13日,阿克苏地委举行隆重大会,农垦局各单位,阿克苏市各单位三千多人参加了大会,新疆农垦总局政治部副主任阳焕生出席了大会,大会由阿克苏地委主持,阿克苏地委副书记王高才,农垦局领导林友章、张立长、梁喜群、续炳哲出席了大会,上海市南市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周荣光同志应邀参加了大会,新疆农垦总局政治部副主任阳焕生代表农垦总局党委在大会上宣读了《中共新疆农垦总局委员会批复》,批复中说:“经新疆农垦总局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授予戴根发同志为烈士,“优秀水文战士”光荣称号,并追记一等功”。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