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永远怀念父亲陈国宏
  查看图片
陈国宏
1956-06-25 ~ 2013-09-23
 
到访:10823  墓地祭奠:200   留言:40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姓名:陈国宏
出生:1956-06-25
逝世:2013-09-23
祖籍:安徽东至
宗教:无
职业:农民(农历8月19)

                                          度起伏人生  感沧桑世事
                                            ——父亲经历的那些事

     父亲一生应该再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今年3月,才57岁的父亲查出患有肝癌,此后的几个月里,在我们兄弟俩的“胁迫”下,父亲辗转于上海、池州、东至等地医院就诊治疗。
     父亲一向乐观、大气,身体一向硬朗,外出就医时,有人说父亲是当兵出身,其实不然,只有小学毕业的他一直生活在农村。听村里的老人说父亲是读书的料,只是当时农村不重视读书,再者父亲的外婆比较溺爱他,担心读书累坏了父亲,因此小学毕业就辍学了。
      跑运输,结下友情。虽然没有再上学,但父亲一直没有间断学习,他学过木匠、鞋匠等,手艺不错,家里的一些家具很多都是父亲亲手制作,学习这些手艺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76年,父亲参加了全县第一届农业大学驾驶员培训班,成为了全村也是全镇极少数具有驾驶资格的农民之一,至此,父亲与车辆结上了缘。在“大集体”时期,父亲在自己的村民组担当农机手,负责水田耕作、记账员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父亲借钱买了辆手扶拖拉机,自己跑起了运输,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父亲经手买进卖出的手扶拖拉机、四轮等就有10余辆;父亲不仅开车技术好,而且修车技术也很精湛,周边村子凡是遇到农机故障无法修理的,只要找到他就能“人到病除”,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师傅”,而且他修车从不收钱,有些人客气不过,就送来了山上的竹子、木材之类的。父亲人缘极佳,在外跑运输期间,父亲结下了很多年轻年老的朋友,那些朋友直到今天仍有很多还在联系,这成为父亲一笔很大的财富,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因为离家远,经常都是在父亲的朋友家拿菜、洗澡、住宿什么的,也因为有很多朋友,父亲无论到其他村镇或是县城,办事也方便很多。
     架电网,带来光明。人类应该感谢电的发现者,是电让人们在黑夜中享受到光明、享受到生活的便捷。1983年之前,我所在的村子基本没有几个人知道电是干什么用的,电灯泡为何物,也就是这一年,父亲成为了村里第一任电工,为村子架通了电路,让一根根电线进村入户,走进千万家,给大家带来了光明,从此我们村基本结束了“煤油灯”的贫穷时代,真正向“电灯电话”的温饱时代迈进了一大步。电工对于父亲来说既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父亲不仅自己学习了电工基础知识,同时也在村里担当起了安全用电义务宣传员。至今记得儿时贴在家中墙壁上的安全用电挂图,是一整套几张的那种,父亲将那些宣传画贴在家中,我们兄姐弟几个也在安全用电氛围的熏陶中长大。那时的电工很辛苦,电费是上门逐户收取,用些人家因为穷,电费拖欠几个月、半年的是常事,这样父亲经常给他们垫付电费。因为父亲是电工,儿时的我时常引以为自豪,八九十年代农村时常停电,尤其是夏天一到,越是用电高峰越容易停电,电一停我家里就热闹了,大人、小孩都跑我家找“电工”,“没有灯,也没有电风扇急死人了!”,让赶快把电修好,于是爸爸就跑配电房检修机器,直到再次将电送出,人们才满意地离开了。父亲当电工有十来年,这些年,村子里没有出现一起用电安全事故,保证了村民的安全用电。
     当村干,解难排忧。常年的进村入户收电费,村里的老人、孩子几乎没有不认识父亲的,父亲对全村各家各户的情况也了如指掌,张家近期有什么大事,李家有什么难事,父亲最清楚。也正是因为如此,父亲得到镇领导和村民的认同,成为一名最基层的村干部——村文书。在村文书的岗位上,父亲干了十几年,在这期间,有领导找他谈话,让他当村支部书记或村长,他婉言谢绝,把机会让给别人。在村里,父亲人格魄力和工作能力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很多村民家中有事都直接找到他,父亲都是做到“有求必应”,尽力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就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虽然父亲从村干部位置上已退下来有很多年,但父亲一直关心村里的工作,经常为村里的事出谋划策。遇到新上任的村干部上门请教村里的事情,父亲也会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
     干事业,有得有失。父亲的一生不乏进取创新和干事创业精神,印象里,父亲有四件事值得我敬佩、学习。第一件事是在80年代初父亲不惜代价到上海购买海鸥牌照相机,虽然贫穷,生活却充满激情;第二件事是发展食用菌产业,90年代初,父亲与时任村长杨振明前往六安等地实地考察了灵芝人工种植项目,从六安买回菌种后,兴致勃勃干起了灵芝种植,不记得是什么原因,灵芝种植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和金钱,尽管失败,却很光荣,能有如此创业的精神和胆量确实值得学习;第三件事是购置标志农业现代化的水稻收割机,90年代中期,父亲从县农机局获知县农资公司购进了水稻收割机,虽然农机局的人说这些收割机还是试验产品,但敢为人先的父亲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一辆,孰知试验品就是试验品,还不能完全适应东至当地的水稻和稻田情况,在使用了一年之后,因为太浪费粮食而且过于笨重不再使用了,在闲置了几年之后当废铁卖了;第四件事是父亲几年前开始从事的移动代理业务,经移动公司批准,父亲在家里开设了移动公司服务点,农村人充值话费大多是20、30元的,基本没什么业务,与时俱进的父亲当然也不会闲着,抓住时机干起了手机销售,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业务进展还可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基本不玩手机的父亲现在可以算一个行家了。
     历变故,坎坷人生。“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幸的事情总是接踵而至,90年代中期开始,母亲的乳房经常流血水样东西,父亲带母亲四处求医,2000年,在父亲的坚持和医生的建议下,母亲做了手术,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手术后进行了几次化疗,看着母亲忍受着痛苦,父亲痛在心里,一边要对母亲隐瞒病情,一边要筹措治病所需费用。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病情恢复很好,家里的日子很快又恢复了正常,转眼2003年春节即将到来,母亲已经可以下厨房做饭了,这年农历腊月二十六,家里接到外地电话说“你们家是否有个人叫陈亚萍(姐姐),她在宣城出车祸了,现在宣城市中医院抢救,请你们家人赶紧过来”,一开始我们还以为是骗子(因为这些年骗子特别多),后几经证实确实是真的,我们一家人都蒙了,当天,父亲和叔叔、哥哥就赶到了宣城市中医院,到了宣城后才得知姐夫已在车祸中去世,姐姐正在抢救。医生初步诊断为4、5颈椎骨折,影响呼吸系统,严重危及生命,在宣城市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医生给姐姐做了颅骨牵引手术,接上了呼吸机和生命监测仪。在这个万家团圆、举家欢庆的日子里,父亲和哥哥每日经受着精神和经济的双重煎熬,因为过年没有饭馆开张,父亲叫哥哥多买一些方便面回来,大年三十,除夕之夜,父亲和哥哥将泪水埋进心底,手捧方便面,陪护在姐姐身边,而家中的母亲也全然不知宣城那边真实的情况,我虽知情也只能放在心底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年是怎么过的,现在已记不清楚了。年后,因为宣城市中医院医疗设备不够先进,不能诊断姐姐脊髓神经受损伤程度,院方告知父亲需转至有核磁共振诊断设备的医院进行确诊。经多方联系,父亲决定到铜陵市人民医院检查核磁共振。2003年正月初六,姐姐经铜陵市人民医院诊断为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压迫,经多方考虑,父亲将姐姐转回东至县中医院继续治疗,后联系到省立医院骨科专家童元来东至给姐姐做了手术。在中医院住院半年多时间里,父亲一边给姐姐做好护理,一边想法设法筹钱给姐姐治疗,由于实在无钱交医药费,而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肇事方不管不问,医院停止了姐姐的治疗,父亲找到县委、县政府,请求县政府帮忙救救姐姐的命。几经周折,父亲终于打动了县政府领导,时任县长的汪海打电话给东至县中医院,要求东至县中医院无论如何都不能停止治疗,要保住患者的生命。姐姐出院后回家修养,颈椎骨折导致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全凭父亲抱上抱下。而前期欠下的钱和后续治疗费用仍无着落,肇事方车辆挂靠东至大地出租车公司,因为脱保,保险公司不予赔付,出租车公司也说自己无连带责任,无奈之下,父亲在咨询了律师后,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官司之战,这场官司历时将近两年,父亲一直站在原告席上,官司从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打到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归邪不压正,历经千辛万苦,父亲终于赢了官司,还掉外债后,几乎没剩下什么钱。父亲将剩下的这些钱暂时存进了银行,他又开始另一个计划,那就是联系外面的大医院是否有治疗高位截瘫的好方法,最后了解到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正开展一种神经细胞移植项目,报道称对神经修复能起到一定作用,抱着一线希望,父亲带着余下的钱,独自一人用轮椅将姐姐推到了首都北京,因费用实在太高,在北京治疗一个月后就回家了,钱花完了,手术效果却不明显,但父亲绝不后悔,因为毕竟我们尝试了,努力了。
     心中的父亲,犹如家中一棵参天大树,庇护着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可如今,父亲不再年轻,不再身强体壮,不再健康;他是为家庭耗尽了心血,父亲手上先后置了三座房子,当过木匠、鞋匠、电工、驾驶员、林场厂长、村干部,父亲曾经的辉煌成为了我永恒的记忆;曾经人人见到都树起大拇指的父亲褪去光环后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父亲很健谈,人缘极好,说出来的话能引得众人捧腹大笑;父亲和母亲结婚近四十载,因为琐事虽少不了争吵,但也相濡以沫,共同维护这个大家庭,养育了三个儿女,如今都已经成家立业。
     历经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父亲一直在坚持,在努力,在经受。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有着不平凡经历的平凡人。值此2012年父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以此献给我的父亲。(陈正东于2012年6月)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