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安同夫网上纪念馆
 
安同夫
1945-08-15 ~ 2025-06-20
 
到访:1532  墓地祭奠:0   留言:0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怀念我的老师1
18931131※※※  2025/7/13 20:44:00  浏览:54

安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天了,这些天,他的音容笑貌总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清晰如昨。犹记最后一次探望他,是在小年那天。彼时,他的老伴谢平老师住院,家中只剩他与保姆在家。我请保姆为我和安老师合影留念。我们相谈虽然不久,言语间却满是往昔回忆与关切问候,安老师清晰记得接手我们班已经整整五十年了。离开时,安老师坚持送我出门,那温暖的身影与叮嘱,没想到竟成了永诀,如今想来,心中满是怅然与不舍。
 
回首往昔1975年秋,安老师担任我们高中时期在石家庄第二中学的班主任,他的优秀品质数不胜数。教学上,他业务精湛,每一堂课都像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班级管理中,他手段灵活有效,将班级打理得井井有条,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然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他那独树一帜的诙谐幽默,总能在不经意间为我们的学生生活增添无尽欢乐。
 
在我们的青春记忆里,“替彻安”是专属于安同夫老师的独特暗号 。他仿佛天生自带亲和力,能轻而易举地跨越师生间的那道天然鸿沟,与我们亲密无间,打成一片。平日里,他就像一位充满童心的“整蛊大师”,总是出其不意地设下趣味“陷阱”,用那些善意又诙谐的玩笑,让我们收获满满的惊喜与欢笑。这种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让我们对他的感情复杂而深厚——爱他的幽默风趣、毫无架子,却也“恨”他总能巧妙地“套路”到自己。久而久之,亲切的“老安”和带着几分调侃意味的“替彻安”,便成了我们私下里最常用、最亲切的称呼。
 
记得第一个元旦,班里举办迎新年联欢会,同学们纷纷大展才艺。爱唱歌的女生任玉梅等同学歌声悠扬,田林芊演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更是韵味十足、情感真挚。李晓刚还特意回家取来小提琴,演奏了一曲《北风吹》,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小提琴,独特的音色与演奏方式,和熟悉的二胡截然不同,让我大开眼界。我和杨冬来也鼓起勇气上台,表演笛子吹奏。我当时戴着棉帽子,我们自报节目为“独子笛奏”,小小的幽默一下,逗得同学们忍俊不禁,还有同学笑称我们是在说相声。
 
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终于轮到安老师表演了。大家满怀期待,心中暗自猜测,身为语文老师,他或许会朗诵一首深情的诗歌,或许会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又或许会一展歌喉。然而,他却出人意料地说要表演口技。接着,他从口技的起源讲起,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口技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民间的重要作用,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可当真正进入表演环节时,他双手捂住嘴巴,气氛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气敛息,满心期待着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结果,他只是“瞄”的一声,学了声猫叫,便结束了表演。这巨大的落差让同学们哭笑不得,大家不依不饶,强烈要求他再来一个节目。可安老师却巧妙地转移话题,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到了别的同学身上。
 
还有一次,安老师主持班会,发现一位男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他没有立刻严厉批评,而是话锋一转,聊起了“括约肌”。他一本正经地说,括约肌平时都应自然紧缩,一旦松弛,可能就到了排泄的时候。说着,他还扫视了一圈教室,笑着说:“我看到个别同学,你的括约肌松了,该调整一下了。”当时的我们一脸茫然,大多不知道括约肌究竟为何物,但那位被暗指的同学,还是立刻停止了讲话。后来我特意查询了有关括约肌的资料,不禁在心里感叹,安老师这批评人的方式,真是既含蓄巧妙又狠毒老辣,让人忍俊不禁又印象深刻。
 
1976年10月,我们在西柏坡参加修建毛主席纪念厅,傍晚收工后,大家都在院子里洗漱。岳力坚刚打来一盆清水准备洗脸,就在他转头和别人说话的瞬间,安老师眼疾手快,迅速把一只脚伸进了脸盆里,当时他是趿拉着一双方便穿脱的布鞋。被发现后,他像个调皮的孩子,急忙穿上鞋拔腿就跑,一群女生在后面追着他打闹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爽朗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同学们围坐在一起,缠着安老师讲个故事。他立马绘声绘色地讲起来:“从前有座山,诸葛亮曾在此山居住,他道号卧龙,所以此山得名卧龙山。山下有条江,起初没有名字,有朋友来访时问及此事,建议就叫‘卧江’,诸葛亮采纳了。后来在山下修建亭子,也要取名,诸葛亮见一只兔子从亭子边跑过,灵机一动,便取名‘兔子亭’。”多数同学听完一脸懵懂,没反应过来其中的“玄机”。还是刘生亮反应快,立刻喊道:“老师,那不叫‘兔子亭’,叫‘兔子江’——兔子讲。”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明白又被安老师“套路”了。于是,一场欢乐的“混战”开始了,同学们纷纷对安老师“动手”,有拉扯的、有扭打的、还有胳肢他的,安老师前一秒还得意洋洋,下一秒就被大家弄得狼狈不堪,脸上却依旧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安老师的幽默,不仅体现在这些生活趣事中,他有时还会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调侃官场丑态,或是隐晦又巧妙地传授一些独特的“恋爱秘籍”,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对社会、对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安老师的幽默感,就像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照亮了我们的高中岁月,也让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无可替代。他是我今生遇到的唯一一位,能用幽默贯穿教育,用真心陪伴成长,将师者的威严与朋友的亲切完美融合的老师 。
 
“替彻安”,我们永远怀念您。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