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十四岁的您,便挥别故土,远赴台湾。无数次,我在心底揣着那个疑问:当年背井离乡,您可曾害怕过?岁月无声,您却用一生践行着“长子担当”的誓言。
您与家乡断了音讯,这一别便是近四十个春秋。海峡对岸的您,每日都在思念着故土亲人。1988年您辗转香港,终于与两位弟弟(我的父亲和四伯)重逢。自那时起,我们才确信海的那一边有位英姿飒爽的大伯。不久后,父亲带回一台日本东芝牌大彩电,说是您特意相赠。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这台彩电宛如珍宝是村里少有的稀罕物,也承载着您对家人沉甸甸的牵挂。
1990年两岸开放探亲,您归心似箭第一时间踏上返乡路。到家后,您领着我们去给爷爷奶奶扫墓,又前往冶父山伏虎寺为二老做法事。那年我九岁,看着您有条不紊地安排一切,在我眼中您就像运筹帷幄的大将军,是家族无可替代的主心骨。爸爸、四伯、姑姑一大家人,都紧紧围绕在您身边。那一刻年幼的我深深体会到家族的凝聚力,真正懂得“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分量。
记得在上冶父山的途中休息时,我们围坐在一起吃西瓜。您笑着问:“这次的西瓜为何这么甜?”那时的我只知大快朵颐,后来才明白,您是想借这口“甜”教会我们珍惜生活里的点滴美好,体会历经漫长等待后得偿所愿的珍贵。
初中时我开始用书信与您交流(记得当时寄往台湾的信件得用专用航空信封)。每一封回信都写满您的谆谆教诲,字字句句叮嘱我刻苦学习、努力奋进。我心里清楚,您最记挂我的学业。这些年一路走来,若不是您一次次在我们家困难时伸出援手,或许我早就不得不中断学业。特别2001年您回乡探亲,百忙中还专程来到我的大学校园,与我的班主任、辅导员、系主任一一交谈。您对我的关怀,细致到生活与学习的每一处角落,桩桩件件都刻进了我的心里。
大学毕业找工作时,我满心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是您对我说:“人只要能自食其力就值得肯定,若还能为社会贡献力量,就更值得敬重。”您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重新振作,决心从小事做起,稳步向前。
如今,您已离开了我们,思念与悲痛常伴心间。大伯,愿您在另一个世界安宁顺遂。您的教诲、您给予的温暖与关爱,我定会永远铭记于心。
侄儿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