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坟记】 二零二五年四月四日
18161910*** 2025/4/4 15:27:00 浏览:11
清明前夕,正好恰逢周日。女儿驾车我们祖孙三代回乾县老家给父母上坟,祭奠二老在天之灵。我们默默地站在被荒草覆盖的坟茔前,泪水模糊了双眼。回想起二老在世时的音容笑貌,以及为家庭为儿女勤劳奔忙的身影。均历历在目。
岁月更替,时光流转。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近四十年了,母亲也近十五年了。现在我们兄妹也都进入六十多岁老年时期了,也都是儿孙满堂了。虽然为了子女操劳忙碌,为了家庭生计奔忙。但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不会忘记,对父母的教化之情终生牢记。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一家七口生活困难,缺吃少穿,父母为了这个家,真是历尽艰辛,含辛茹苦。受尽了磨难,也遭到了不少白眼。就这样忍辱负重,艰难地度过了那个异常困难时期。
后来随着我们兄妹的成长,家里的生活逐渐有了改善。我从学校初中毕业后不久参加工作,在梁村购销社工作,虽然工作微薄,但也对补贴家用起了大作用。因为七十年代大家的收入都不高,物价也很低。这个时候父母的日子也好过多了,也舒心多了。但是随着我们的长大成人,父母又为儿女的婚姻发愁。弟兄们多,家庭经济状况差,很难有合适的人家来上门提亲。这同样忧愁坏了父亲母亲。只是我从单位参军后不久提干,四年后回家探亲。才顺利的解决了我的婚姻问题。弟妹也都比较顺利的结了婚。可以说我在部队的提干,给父母脸上增了光,争了气。给这个曾经被人瞧不起的家庭带来了希望。父母在人面前也有了自尊。因为同我一起当兵的有十一人,唯独只有我一人很快就提了干。其他十位同乡陆续都复员回家。我每次回家探亲,二老都是十分的高兴。在这短短的三十天时间里,母亲变着花样给我做家乡的美食,看着我吃得很香就非常高兴。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一点不假。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就是父母之爱。
后来我从部队转业回西安,每次回家看望母亲,都是那样的难舍难离,还把我当小孩子一样宠爱。总是喜欢把她保存在柜子里的小吃货拿出来塞给我。母亲虽然年纪大了,腿脚不那么灵活了,但还要给我做我爱吃的家乡饭。总是问长问短,叮咛我注意这,注意那。爱儿之心可见一般。每当我离开家时,母亲总是送我很远,汽车都开出好远了,我回头看到母亲还在那里张望。这是多么深厚的母子情呀。
母亲去世后的百日忌日,我回家祭奠母亲。第一次感受到了没有母亲的家是多么凄凉。屋子里空荡荡的,母亲的遗物都还在,唯独没有了母亲那慈祥亲切的面容。看者母亲的遗像,我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真是母亲在家就在,母亲走了,这个家也就永远 没了。母亲的离开,给我们做儿女的留下了永久的思念。每当清明来临,很自然的就会勾起对二老的思念之情。除此之外,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不由得让我感慨万千。
清明是什么?清明就是清楚,明白,多好的节日呀。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明白了:“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 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清明时节,教我做人,扫墓踏青,追念祖先,传承血统,明白做人。
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 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
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 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
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到哪去?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这样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
我是谁? 当你明白了“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似已豁然开朗!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华夏血脉,你是人类赤子。
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 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