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至,归心可寄》(转)
长子 2025/4/4 22:29:00 浏览:17
《清明至,归心可寄》
暮春的雨丝已悄然攀上窗棂,檐角垂落的柳枝泛着新绿,风过时便簌簌抖落几滴清露。这湿润的节气里,泥土渐暖,樱花欲燃,连山野间未名的野花也攒着劲儿舒展花瓣——清明,正踏着细雨与春光的节拍,轻轻叩响人间门扉。
此刻,该是擦拭老相框的时候了。那些褪色的照片里,父亲的烟斗仍缭绕着旧年烟火,母亲的蓝布围裙仿佛还沾着清明果的艾草香。抽屉深处的黄纸与檀香,早已被阳光晒得蓬松,一翻开,便散出岁月沉淀的暖意。远方的茶山上,采茶女指尖的露水浸润新芽,而城市街头,卖花人的竹篮里,白菊与黄菊正静默地等待一场庄重而虔诚的赴约。
山径的苔痕又将覆上新泥,墓碑旁的野草将被人温柔割去。供桌上将摆满青团、酒酿和酥饼——逝者舌尖的滋味,是生者执拗的念想。纸灰飞扬时,牧童的笛声穿过千年,与杜牧的诗句一同坠入溪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原来思念从无古今之分,只有血脉里代代相传,与深藏心底的‘念念不忘。”
莫等烟雨湿透归途,莫待繁花落尽方觉春短。且早早备下一盏清茶、一束白菊,或是一把修剪坟茔的旧剪刀。当山雾漫过碑石,当月光爬上族谱,那些镌刻在清明里的名字,终会化作春风,拂过你俯身点燃的烛火,拂过你眼角未落的泪,拂过子孙衣襟上沾着的新泥与草屑。
归去吧,趁着春光尚好,泥土犹温。
折一枝门前柳,插在案头——
千年的清明魂,就是一脉相承的凝视与守望
2025.04.04清明节于焦作云台山
- 暂无评论!
-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