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慈父石厚果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石公 厚果
1944-05-05 ~ 2022-03-14
 
到访:16818  墓地祭奠:365   留言:468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父亲的智慧
13515646※※※  2023/2/6 11:57:00  浏览:135

 8~90年代,庄稼地里的棉花捡完后,需要将棉花杆拉回家做柴火。那个时候的农村地间的路,全是土巴路,下雨过后更是坑坑洼洼一片,地面上到处是深一块浅一块的车辆印。尤其是傍晚,路上根本没有路灯,板车轮很容易陷入这些坑中,如果板车上拉的棉花杆很多的话,一时半时很难行得动,要是后面又跟着一辆辆板车,会形成一条长长的黑龙。恰在这个时候,我和父亲拉着一车棉花杆跟在一辆陷入坑里的板车后面。这板车已陷入比较深了,车上的棉花杆开始往一侧倾斜。我们赶到的时候,拉前面这辆车的大爷还在拼命地撬动车轮。父亲看到后,马上走过去,察看了一下车子的四周,确定车子最容易拉起来的位置后,便和那位大爷一起用力,将车子从坑里拉出来。事后,我问父亲,为啥要帮他拉车,自己都已经这么累了?父亲随即肯定的说:“他这个车子走不了,我们也走不了”。
       老家有一辆电动三轮车,母亲念叨缺米缺面时,父亲会立马骑车到街上买来,路过邻居家门口时,不忘问问邻居家老人,要不要一起去街上买点什么?2015年,我买车回老家过第一个春节,我笑问父亲,要不要自己开车到江堤上去溜溜车?父亲是没有驾证的,但听后很高兴的对母亲说:“你儿子让我去开车呢。”父亲又对我说:“开车也就是把握好方向盘,控制好油门和档位就可以了”。闲下来,父亲喜欢搬来小座椅,倚在车旁边喝茶、晒太阳。我返程回合肥时,父亲拿块抹布,沿着车子四周擦了又擦,像是打扫家里的卫生。
       小妹家安在樟树,从宿松坐车,中途要经过九江换乘。2016年的五一,小妹邀请我们都去樟树赴她小孩10周岁生日宴。我和父亲约好,父亲从老家出发,我从合肥出发,然后在九江汇合后一起去樟树。九江站是一个比较大的交通中转枢纽,从老家坐车要做3个小时的中巴。我中午赶到的时候,父亲已经在车站等候2个多小时了。父亲看到我,很高兴,说:“这是第一次这样坐车,我们爷俩在九江会面后再一起乘车,我早上5点就起床赶车了,九江站这是大呀!站上的人真是多呀!”那一年,父亲72岁。
       平日父亲和母亲都住在老家农村,种点菜园。父亲70多岁后,我对父亲说,到合肥去住,城里的条件稍微好些。不要再种菜园了。父亲说:“我和你母亲现在还能动,种点菜园,没有什么问题。农村里空气好,生活成本也低,还是不去城里。”
      前年,父亲发现自己吃饭时总是不自觉动洒饭米粒。电话中,母亲说:“你爹爹身体不太好,需要去到医院里去检查检查,我又不知道哪些检查手续。”弟趁年休假从工作地宁波回趟老家,准备带父亲去县医院检查,父亲却不想去,说:“算了算了,现在怕坐车呢。”
      后来随着上学、工作、成家,跟父亲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少。现在每每想起父亲,往日的点滴便似潮水般涌上心头。跟父亲在一起的日子,虽然少有人生、理想的探讨,但越是感悟父亲,越是觉得从父亲那里学习的智慧少而又少。
      父亲卧病在床的那段时间,神智时而清醒时而迷糊。清醒时,微弱的声音问:“你母亲呢?”我握着父亲的手,父亲便用力反复摩挲着我的手。父亲的手,已是布上老茧。父亲的这双手,为我们子女的食粮和长大成人,经历了多少风吹雨蚀。我们想要为父亲做点什么的时候,父亲却行不动了。如果岁月能驻足,将能减少多少人生憾!
       念及至此,我不禁心有悲恸。今年的清明,父亲离开我们,长眠于庄稼地边的河坝上就是一年,只有两棵长青松树陪伴着父亲。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天堂中的父亲总会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好好地行走脚下的路。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