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牛城,尚有些许凉意。5月期间,邢台书画名家王同辰书画作品展于牛城紫金公园开馆。公园内穿梭的人群,在展室内驻足仰首,冀希从书画中觅得一丝感悟,一缕馨香,一方恬静。
■书画才俊
已故去有年的王同辰,生前低调做人,为书为画不事张扬,然而他早已享誉河北乃至全国书画艺林。
同辰先生生于1932年,邢台南和人,笔名冀人,别号得月轩主。祖上耕读传家,教子甚严。生长在一个传统礼教朴实的家庭里,童年即为他奠定了很好的学习天地。王同辰先生少年时即上进聪慧,七八岁便书案常伴,习字泼墨,十几岁鳞角初显,无论书体字骨、笔行墨韵皆日进益显,后得传统画谱《芥子园画谱》,寻得习画入门之路,借画谱粉本临摹,这一画便和丹青笔墨结下了一生之缘。后有幸成为我国近代著名书画大家白寿章先生的入室弟子,更是日渐精进。
王同辰先生融诗、书、画为一体,以行草、写意见长。四十多年来,在省以上参展、发表、出版的书画作品四百多件,部分作品在我国港台地区及英、美、韩、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进行了艺术交流或被收藏,并在国内国际大展中获奖及入选专集。1966年2月8日,其国画作品《大雁难过太行山》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画家本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今天,“曾受到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的著名书画家”也成为对王同辰名字的另外一种注解。
“和阳(南和的旧称)才俊,享誉艺林;翰墨精妙,丹青传神。”欣赏了王同辰先生的作品后,邢台学院老教授肖平安欣然题词抒怀。
■德艺双馨
“他留下的这些精美书画,依然如春风拂面,秋阳暖怀,从笔墨的神韵中,使人感受其淡雅的情致,坦荡的襟怀,以及谦和笃实的君子风范。”忆及老友,浪波(原省文联主席,著名诗人)依旧唏嘘感慨。
说起王同辰先生的书画来,浪波对昔时老友的一些代表作称赞有加,如国画《永不褪色》、《大雁难过太行山》、《造福万代》,山水花鸟画《燕山深处》、《胜似春光》等。
浪波与张从海(原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作家)曾对王同辰先生的书画艺术成就有此简论:其山水画题材广泛,或摹写东海日出、江南水乡,或表现太行巍岩、黄土高原,均喜欢把苍茫大气与空灵秀润相结合,更多体现中国传统山水画“天人相谐,山水方滋”的艺术精神。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近景绿柳拂舍,中景叶舟微荡,远景桃林飞红,整幅画面大片留白,显得超逸空灵,宁静秀美,而又不失水天一色的浩瀚之气。这与另一幅《东方既白》有异曲同工之妙,均采用皴多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表现手法,颇有宋人马远画作的神韵。“同辰兄的山水画总是洋溢着一种浓郁的诗情,流动着热烈的人文情怀,表现出中国艺术特有的静谧、含蓄与温馨气息。”
业内人士公认王同辰先生功力最深的是花鸟画,而这与其师从白寿章先生不无关联。后者的作品被誉为“大家手笔”、“书画双绝”。邢台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姚卫国也赞誉王同辰是白寿章先生的得意弟子,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邢台市最优秀也是最典型的基层书画家,“他的作品里面透射出这种传统功力,书法和绘画的结合点尤为突出。”
“同辰的花鸟画创作总是以纯美至善为意念,以敦厚吉祥为情怀,以书法用笔为筋骨,以练达豪放为风范,采取真而不似、柔中寓刚的艺术方式,创作出极具生活气息而又独具情趣感悟的花鸟意象。从《万柿鸡》、《桐喜图》、《百花争艳》等作品中,我们能领悟到他的画为什么会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纯美的意象,至善的祝福,让每一个赏画者都能深受感染。”姚卫国评价说。
据悉,王同辰对白寿章的花鸟画承传,几乎达到乱真的地步。根据王同辰儿子王玉波的回忆,1983年,父亲(王同辰)曾在北京为恩师举办过一次书画展,其中有几幅画难以寻觅,无奈之下,王同辰亲自捉笔,“参观者无不称奇,称其可以以假乱真”。
多有不知的是,王同辰还是一位别具情肠的诗人。他的诗多为题画所作,真切天然,发乎性情,不假雕饰,如行云流水无拘无束,有山花野草的本色本香。从形式上看,多为精短的五、七言绝句;从内容上看,则多是从艺心得与朋友赠答。
“同辰也并非只留心他的菊香小院,他的目光时刻关注着社会风云。有真识见,有真性情。同辰的诗可谓真诗,同辰不愧为真正的诗人。”浪波如此评价。
■后人景仰
“书画作品的展览与结集出版,总算了却了父亲的一桩夙愿,籍此,我们也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在紫金公园展厅内,王同辰二子王玉波告诉记者。据悉,本次书画展集中了王同辰先生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作品,共80多幅,主要以书法、花鸟画、山水画为主。
孩子记忆中父亲严谨、淳厚,还有尊重。对于艺术专注的王同辰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他先后担任南和县政协副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并多年担任邢台市书法协会副主席和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这与其严谨的办事做法有很大关联”。
王同辰淳厚,“父亲经常将字画送与旁人,自己不满意的还不送。”以至于在子女为其准备字画作品展览时,许多优秀作品都是打借条从旁人处借来的。“父亲也很孝顺,从他口中我们从未听到过一次直接说出白寿章三字,‘白老’与‘恩师’就是他对老师的称呼。”
据悉,为完成父亲夙愿,长大成人的王玉波兄妹六人从五年前就着手准备此次书画展和结集出版,2003年1月,《王同辰诗词选》辑录刊行,2007年腊月十七,在父亲逝世即将六周年之际,《王同辰书画作品展》结集面世。“此集的出版,是对父亲半个世纪艺术人生的总结和整理。”
据王玉波介绍,如今每天来展厅参观的人数不下百人,许多人纷纷留言纪念。有着30多年绘画经历的书画爱好者米祜观后感言:王老师书画相通,画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这是精妙之处。
“很庆幸在父亲离开的日子里,他的作品能够得到诸多人士认可。如果时间和条件成熟,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或许还将在石家庄乃至北京再为父亲办一次书画展。”王玉波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