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生辛劳,幼年父母早丧,由爷爷一人抚养艰难成长,为家中长子,兄妹四人,一弟两妹,大妹早年夭折。成年后跟三叔学习家传铁匠手艺,出师后四处漂泊,以打铁为生(双峰土话为打行炉子)。后跟三叔一起到青树坪镇铁牛社工作,后又转到五星公社农机站打铁。
1976年调回界塘村红旗生产队当队长。直到1982年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后,重操旧业,以务农为主,兼营铁器锻造。
老人一生主要功绩:养育三个儿子,大儿子在老人带领下传承家族打铁手艺,后帮助改行经营大型拖拉机运输。二儿亦学习打铁手艺,相继改行经营拖拉机、四轮车运输。尽力培养老三,培养出了界塘村第2名重点大学学生。现有孙子5个,曾孙6个,可谓儿孙满堂。
老人于1976年建造土砖瓦房一座,1983年再建两层红砖瓦房。并购买了生产队保管室,家业位列界塘村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