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慈父冷述易慈母张桂芝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张桂芝
1932 ~ 2013
  冷述易
1932 ~ 2019
 
到访:12018  墓地祭奠:64   留言:9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母亲的百日祭文
Leng  2021/2/11 8:47:00  浏览:252

2014年3月8日妇女节(农历二月初八)是我母亲的百日祭。按照家乡的习俗,一家人与村里同姓本家一起上坟祭奠,烧香磕头送冥钱,祈求我母亲在天国一切安好。
??? 母亲身体一向很好。去年8月初我和大姐带父母去体检,一切正常,尤其是生化指标,父母比我都要好很多。时隔不久母亲却因一场感冒引起心肺衰竭突然离世,享年82岁。
去年11月底,母亲感觉体温有些高,到蓬莱市医院看病被诊断为肺炎。因感觉不是很严重,母亲不愿意住院,每天去医院打点滴,打完就回家。打了三天点滴没有好转却越来越严重,即入院治疗。在蓬莱市医院住了一天,第二天在转往烟台毓璜顶医院途中悄然离世。母亲走得是那么安详、干干净净。母亲一直非常清醒,走时我和两个姐姐还有大外甥女在跟前,没有任何临终交代。
母亲在世时在家里一直当家作主,八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我们一直以为母亲再活10年没有问题。母亲的突然离世让儿女心痛不已,直到今天,关于母亲的话题都会让我的眼泪控制不住落下来,一人独处时想起母亲更是泪流满面。母亲离开我们100天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始终在我的眼前。
母亲1932年9月20日生于威海市温泉镇河西村的一个大家庭。姥爷是一名供销社干部、老共产党员,姥姥是一位特别能干的农村妇女。母亲是家中最大的孩子,有三个弟弟四个妹妹。母亲14岁才进入小学学习,高小毕业后去大连寄住在亲戚家里打算继续求学,求学不成即留在大连的军港工作。母亲1955年经人介绍嫁给了当时在大连空军工作的父亲。
父亲所在部队最早的任务是防空(抗美援朝期间),后来主要负责修建军用机场,父亲先后参加了瓦房店、普兰店、旅顺、牡丹江、江西樟树、武汉山坡、河南李辛店、哈密和鄯善等军用机场的修建。母亲也随着父亲跨过大江南北,最后随军来到了天山脚下。1963年1月,母亲怀着我、带着两个姐姐随父亲转业回到大连,因父亲转业后工资太低(转业前每月工资86.1元)且无住房,同年五月全家迁回山东蓬莱,落户于我曾祖父(一个很小的地主)的家里,从此家庭成分由革命军人变成了地主。两个月后我出生在蓬莱龙阳村。此后母亲经历了长达20多年艰辛的农村劳动和生活。
2001年春节后,在我的坚持下父母离开蓬莱老家到山东东营市(胜利油田)东利小区居住,2009年春回老家蓬莱市海景苑居住。期间提前退休的大姐陪伴父母生活了十多年。
母亲从小个性倔强,据二姨说经常挨姥姥打却不吭声。母亲对我们姐弟是非常严厉的,记得我们小时候从来不敢撒娇。母亲对儿子寄予厚望,后来也为儿子感到自豪。母亲总是以为儿子很忙,害怕打扰儿子的工作。每次回去母亲都会准备几种不同的早餐供儿子选择,始终担心儿子吃不饱。
母亲不喜热闹,小时候很少看到妈妈串门,即使是干姊妹之间的来往也是人家更主动一些。可能是离家较早的原因,母亲跟她的弟弟妹妹也来往不多。在母亲的兄弟姐妹们当中,母亲算是离家较远的,每年回娘家母亲都非常郑重的准备礼品。记得有一年中秋节前,大连的二爷爷寄来一盒月饼,一个木头盒子,收到后母亲让父亲打开看了看,里边整齐地码放着两排月饼,接着母亲让父亲再钉好木盒转寄给姥姥姥爷,我们姐弟三人只有流口水的份儿。姥姥九十岁的时候需要人照顾,那时候居住在东营的母亲每年都要回威海亲自照料姥姥一个月。姥姥九十四岁去世时,母亲也正好在姥姥身边伺候。
母亲一生节俭,离开农村的十几年里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用水用电异常节省。尽管别人都说母亲有一个有钱的儿子,但母亲在钱物方面从来不提任何要求。记得母亲还在村里的时候,一次我和妻子给了母亲一万元钱用来看病,母亲没怎么用就想还给我们(当时我还只是一名普通工程师),妻子坚持让母亲留下。后来这笔钱被村里一个人借去做买卖,那人欠了一屁股债后失踪了。这件事情对母亲身心造成很大伤害,很多年都不能忘怀。
母亲要强,从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不好的情况。最后时刻即使是呼吸困难也不愿意在病床上大小便。母亲走得平静安详,干干净净,一滴口水都没流。让儿女心中稍感慰籍。
母亲您放心去吧,我们会照顾好老父,您不用担心老父会给儿女添麻烦。我们姐弟三人也会好好的。
亲爱的母亲,如今我们阴阳相隔,您老人家一切可好?您冷吗?您是不是感到孤单?您一生节俭,在那边就不要舍不得了,我们会给您多多送钱,我们会经常回来看您。
母亲您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如果有的话那就托梦给我们吧。
母亲安息吧!
?
不孝儿泣书
2014年3月8日(农历二月初八)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