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高振宗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高振宗
1947-08-03 ~ 2019-03-14
 
到访:52869  墓地祭奠:170   留言:175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从父亲的《七绝·梅》说起
君子  2023/1/10 14:54:00  浏览:157

诗词创作要出新
——从父亲的《七绝·梅》说起
君子
近日,看到父亲的一首绝句《梅》,颇为喜欢。诗曰:“前身本在玉瑶台,长念林郎下界来。疑是冰花仙姊妹,爱呈傲雪沐霜开。”
可以说,梅花是被古今诗人写滥的物象,它的形,它的骨,它的品,无一不是文人墨客追捧的对象。名家高手写梅,各领风骚:“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父亲的这首诗,亮点在“长念林郎下界来”这一句。
起句“前身本在玉瑶台”,意思是,梅花的前生本来是仙子,住在瑶台。瑶台,就是神仙住的地方。玉瑶台,就是用玉装饰华美的瑶台。这样的起句,把梅花的绝世容颜就写出来了,因为说到仙子,我们都能想到容貌娇好、体态婀娜的美人;同时,因为是仙子,她又远离了俗流,不同于凡花俗草了。
承句“长念林郎下界来”,这一句是第一句的延续。既然是仙花,那为什么在人间开放?因为她深深思念林郎才下到凡界来。这一句拟人,把她在人间开放的缘由解释开来,给她赋予了情味。这在古今诗人所有诗篇中都是没见过的。也就是说这句诗很出新。
林郎是谁?我认为是林逋。因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无子,喜植梅养鹤,常自己说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既然梅是林逋的妻子,梅称他林郎是合情合理的。
林逋有《山园小梅》一诗,别具一格: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转句“疑是冰花仙姊妹”,意思是怀疑梅花和冰花是一对神仙姐妹。
合句“爱呈傲雪沐霜开”揭示主题:爱表现自己在大雪前的傲骨,用霜沐浴才开花。这句流于寻常,梅花顽强,傲视冰雪的品格,诗词中比比皆是,没有出彩。
父亲的这首诗,可贵在于大胆想象,另辟思路,来表现梅花的脱俗。又暗含了林逋爱梅的典故,语言出奇出新,固然诗的意义和其他写梅诗差不多,也因“林郎”一词而显得梅花富有人情味,富有不俗。
写诗为文,贵在出新。什么叫新呢?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简而言之,诗词创新,就是指题材内容的创新,语言与手法的创新,清代诗人、学者赵翼说过:“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诗词创新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立意新。所谓的立意,就是诗词所确定的主题,也就是中心思想要新颖。新题材能有新主题,老题材也能写出新意义。
二是题材新。所谓的题材,就是选取的写作内容。身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天都有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只要善于观察,细心观察,总会找到新鲜的内容可写。
三是语言新。我以为,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不可取。用属于自己的语言,不同于别人的语言表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很有道理的。
四是手法新。手法就是指表现方法、表达技巧。像我父亲这首诗,就比较新颖。别人大谈梅花是君子、寒友,大都是站在人间,平视的角度去表现它。但我父亲反向思维,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仙子来写,尊崇、仰视的角度。一下子就与百花拉开了距离。还想到爱梅至极的林逋,令人眼前一亮。
父亲的语言与手法我常常望尘莫及,只有潜心学习。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