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高振宗先生的《拾荒者》
作者:谷中维
《拾荒者》是高振宗先生收入所著《求缺斋博苑诗话》中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关注社会最底层人生活的作品,读来令人心绪波涌,感触颇深。诗中写道:
蓬头垢面走晨昏,
淡漠琼楼玉宇门。
日敛空瓶千卷背,
夜栖陋巷一荒村。
辛酸话向苍天问,
良善心于腹海存。
纵使公平无顾我,
赤贫终不卖灵魂。
诗的前四句,主要状景。作者用素描的手法,勾勒出拾荒人艰辛奔波的生动形象。首联直奔主题,用语毫不拖泥带水,使一个破衣褴褛、从早晨到黄昏都在四处忙碌的拾荒者呼之欲出。颔联进而详写拾荒者劳作的境况,从“日敛空瓶”到“夜栖陋巷”的叙述中,更感主人公的勤劳和辛苦。
诗的后四句,则是抒情。在对拾荒者略表同情的基础上,更多是深深的敬重和佩服。这是一个怎样的拾荒者呢?颈联做了具体的阐述:他虽然心酸倍至,或许有些牢骚要向长天发问,但却怀一颗固有的良善之心,从不做损人利己之事,或许还会以自己的微薄积蓄,毫不吝啬地去援助别人。不是吗?为救助失学儿童和贫困者,而自己省吃俭用、摆摊、捡垃圾的人,就曾有不少的媒体报道呢。尾联“纵使公平无顾我,赤贫终不卖灵魂”最使人感叹,不由地对主人公生出几分敬意。虽为拾荒人,但人穷志不穷。尽管生活艰难,却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去谋生,行得正,走得端。其灵魂是纯洁的,是无愧的,是堂堂正正的大写“人”。这比那些偷盗、诈骗者和贪官污吏,要强出百倍。因为那些人的灵魂已经黑掉了,是社会的蛀虫。
全诗文辞朴实流畅,写得既苍凉又深沉。通读之,会深深体会到作者炽热的系民之心,同时,也显示了其娴熟的写作技巧。诗架结构布局严谨,起承转合恰到好处。中二联,一实写,一虚写,相互映衬,做到了写景与抒情的巧妙结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丰富的想象力。犹可一提的是,结句不落他人以怜悯、同情作结的窠臼,而造成震耳发聩之感,这别具匠心的手法,使拾荒者的人物形象更加完善,其精神得到升华。
高振宗先生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古典诗文之浸润,积蓄了深厚的学养。他是一个襟怀仁心的人,一个富有才华的的人,退却公务后,攻于律诗,始展才华,多有锦作。路景云教授称赞其诗作“韵古律严”“情真意挚”“曲雅古朴”,仅从这首七律的赏读中,亦深以为然。《拾荒者》写于2012年6月,而今高先生已驾鹤西去。他遗留了许多耐读的诗作,其中情味,将会永远感染着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