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山高粱网上纪念馆
 
山高粱
1956-11-02 ~ 2017-07-20
 
到访:9188  墓地祭奠:3   留言:0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爱新觉罗·胤禩就是山高粱
大明龙权  2020/7/20 15:16:00  浏览:278

少年时期
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胤禩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康熙帝第八子(自然排序第十六子),其母良妃卫氏,为满洲正黄旗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宫内管领系正五品官。
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仅有两人被册为嫔,一位是正在受宠的17岁少女瓜尔佳氏,另一位则是相对来讲已年老色衰的卫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却没有得到册封。这除了因为胤禩很受父皇喜爱,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轻(年仅17岁)的一位,与卫氏本人也有关系。根据《清实录》, 不久她又被晋升为良妃,成为玄烨当时仅有的5位妃子(贵妃除外)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之人。
胤禩少时曾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那拉氏教养,因此他与惠妃那拉氏也感情甚亲。雍正继位伊始,允许部分母妃“随子归邸”而居,惠妃因亲子胤禔已被圈禁,于是移居胤禩府邸。
备受皇恩
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清朝规定皇子六岁起入上书房读书,每日以名师大儒教之以满文、蒙古文、汉文等文字,并辅以骑马射箭等功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十日,康熙对几位年长阿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考核
何焯教习皇子的记载
何焯教习皇子的记载
,其中便有方满六岁的胤禩。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按照次序到康熙面前,各读数篇文章,胤禩纯熟舒徐,声音朗朗。但写字是他的弱项,康熙曾因不满他的书法,遂令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为其侍读,并要他每日写十幅字呈览。 [2]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七月,他随父皇与众兄弟共往塞外巡猎,据传教士张诚回忆:“整整一个月,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终日在马上任凭风吹日晒。他们身背箭筒,手持弓弩,时而奔驰,时而勒马,显得格外矫捷。他们之中的每个人,几乎没有一天不捕获几件野味回来。”八阿哥胤禩位于其列,亦必时有斩获。
康熙帝注重皇子们的骑射技术,八阿哥胤禩也不负父皇的希望,骑射皆佳,胤禩在只有13岁时就帮忙试马(康熙帝收到的贡马),以辨别马的好坏, 如果没有精湛的骑术,是不可能胜任这个任务的。而另一份康熙二次亲征给皇太子的上谕里, 则提到八阿哥和大阿哥,三阿哥一起打猎兔子,年纪最小的他射中了几乎和大阿哥,三阿哥射中的数量一样多的兔子。
胤禩早年很受父皇喜爱,康熙于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初二日第一次分封皇子时,他便与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为贝勒,为当时年龄最幼者。此后又多次受康熙指派,适其出塞时与皇三子胤祉一同办理政务。并且曾帮助裕亲王福全料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等事宜。
广得善缘
胤禩为人非常亲切随和,待人处事体贴细致,灵活温润,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因此广有善缘。不仅在众兄弟中与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交情非比寻常,与众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厚。康熙交办他的种种事务,也让他的才干有一定施展机会, 从而受到不少朝内大臣的肯定,康熙帝之兄裕亲王福全(薨于康熙四十二年)生前就曾在康熙面前因为广善库事宜赞扬八阿哥不务矜夸,聪明能干,有德有才。
胤禩不仅亲近同宗贵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极好的口碑。他的侍读何焯系当时著名的学者、藏书家、书法家,尝学于钱谦益、方苞等人,以擅长八股出名,康熙二十四年即充拔贡生,但因为人“生性率直”、“经常当面责人”而得罪了考官,此后屡试不第。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李光地荐其博雅,康熙帝召试,命直南书房。次年赐举人,复赐进士,选庶吉士。后来很快命侍读八阿哥于贝勒府,兼武英殿纂修。在贝勒府期间,与胤禩甚笃。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何焯之父死,他将身边的幼女交由胤禩的福晋郭络罗氏照看,便奔丧回里了。胤禩还曾托由何焯为其在江南购书。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