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万卫星先生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万卫星先生
1958-07-17 ~ 2020-05-20
 
到访:40455  墓地祭奠:12589   留言:848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追忆万卫星院士
越来越好  2020/5/24 15:53:00  浏览:468

曾记得,我们相识在所里项目的鉴定会上,那是我们和吕达仁院士共同合作开发的中国第一套空间MST雷达的鉴定会,MST雷达作为国家子午工程第一期项目中最成功的雷达,那次鉴定会风趣的万院士作为组长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也是那次会议奠定了后面合作的基础。曾记得,那是2013年的冬季,我们陪院士到佳木斯雷达站调研,坐上部队的面包车前往阵地,刚刚还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雪,风把雪吹的沙沙响,车前好像被一片白沙封住了视线什么都看不见,面包车很快就开不动了,我们都担心的要命,感到了死神的降临,万院士镇静自若地给我们鼓劲,就像家里的大哥。曾记得,我们联合申报基金委的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在北京评审,我们提前一天到北京,方案已经反复推敲数遍了,万院士不放心还是从图表到数字,从页面到排版一个字一个字地过,最后他让我们去睡觉,他一个人把方案又过一遍。苦尽甘来,评审会一次性通过,这是基金委有史以来第二个超亿元的重大项目。曾记得,为了更好地实现优化的指标,随着设计的深入,我们所建议把机械扫描雷达修改成电子扫描,不要小瞧改这两个字,增加成本就不说了,基金委要重新评审,搞不好要翻船。在修改任务书评审会上,基金委的主任、两位副主任、地学科组长等全都到位,空气异常紧张,万院士一字一句地讲解方案修改的理由,望着万院士紧张的面孔,我深深地感觉对我们所前期工作的歉意,当然最终平安度过了难关。曾记得,为了尽早获得科学数据,万院士提出来要做小面阵试验,通常这种小面阵是我们自己测试雷达指标做的,但万院士提出来的是小面阵成为系统,面对困难万院士不辞辛苦多次来所里就目标进行沟通,小面阵的联通给科学目标的获得提供了许多科学数据。重要大科学工程总有许多未知数,面对已经获得的科学数据,我们很欣慰,万院士的科学目标总归是逼近了。现在,项目已经开始现场联调,成功在即,可是我们崇敬的科学家,却离我们远去了,苍天啊,他还太年轻,你太早地带走了我们的卫星,卫星的大业还未完成,卫星还有太多的科学目标没有实现。愿我们的呼唤告慰卫星的在天之灵,愿空中的卫星自由翱翔!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