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慈父张榘慈母郑亦麟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郑亦麟
1926 ~ 2000
  张榘
1926 ~ 2021
 
到访:12236  墓地祭奠:19   留言:2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母亲郑亦麟(一)
毛儿  2020/4/30 16:22:00  浏览:286

    母亲小时候的家境很好,她跟我说,他的曾祖父是李鸿章的总管,去世的时候,还依稀记得,遗产就用一张一张小纸条写着,摆满了上下几层的房间,楼梯,大厅,就任由孩子们去捡纸条,捡到了什么,什么遗产就是归他的,大人不能捡。我问也包括房子?当然包括房子,因为房子比起那些古董来,价值不会大很多,有的甚至还小很多。
    母亲的生母一共生了九个孩子,留下来的只有四个,其他五个都夭折了。那个时候医疗条件不好,就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夭折,也是属于比较正常的。母亲的生母喜欢打麻将。他们在打麻将的时候,有一次输赢输钱输腻了,其中有一个牌友就说,我不想要你的钱了,你给我别的吧。母亲的生母就问你,你要什么呢?你有那么多的孩子,我挑一个吧。那个生外婆就说,行,你挑一个吧,于是她挑中了我母亲。那个时候我母亲八岁,在众多孩子里面,肤色最白晰,母亲说,生外公是工商地主,有名的,在芜湖有整整一条街的商业地产。就这样一场牌局,让母亲从安徽糊糊涂涂的跑到了上海。从此开始了母亲一直到去世都没有离开过的上海人的生活。母亲的养父叫郑守恒,母亲原姓巫,后随姓郑,叫郑亦麟,意思是不是麟,也是麟。因为养外婆他们家没有孩子,就母亲一个。养外公是一个报纸的主编,好像是申报的前前身吧,母亲说外公的文笔好的不得了,那个时候他不管写什么文章,哪怕是我母亲用稚嫩的字迹誊抄的,都立马能够登在各大报刊杂志上面,他的文笔文采斐然 ,如同行云流水,还犀利执着…可惜正是这样这种文人的执着和犀利吧,他成了我们国家第一批右派,被关进了监狱。后来在监狱里,养外公又不停的上诉,用他自认为是正确的现象,加上他的理论,然后升级为现行反革命,最后病死在上海提篮桥监狱。                                            
    我从小对外公外婆没有印象,应该是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让母亲有了很高的警觉性,她想让她几个孩子远离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父母亲把我们保护的很好。但是我却依稀记得,那一年应该是文革前,生外公外婆逃到上海来,在我们家住了一段时间,生外公,我没印象,但是生外婆给我洗头那种舒适感现在还记忆犹新。
    我是第一次洗这样的头,就是躺着,然后呢,头搁在池子的边沿上,就像现在的理发店洗头一样。她用锅烧好的热水用勺子一勺一勺的淋,手指捋着我的头发顺着帮我洗头,那感觉真是舒服啊。生外婆的个子小小的矮矮的瘦瘦的,经常穿着一身的不是蓝的就是黑色的斜襟衣服,小脚。后来上海实在呆不下去了,因为风声一阵紧一阵,他们回去了不久,听到母亲不经意的说了一句,生外婆跳河自杀了,跳的是护城河,那年生外婆69岁。现在想起,母亲那不经意的话语里掩藏着哽咽声。
    记得养外公是1986年平反的,虽然已经去世了。随着平反证书还有1000块钱,那时是一笔巨款呢。我们家买了第一台冰箱,双鹿牌的。本来在淮海路那里,还有一套别墅。因为有规定,平反的时候,如果你已经有房子住了,那这个别墅就不归还了。而我们家的住房在那个时候还算是比较好的,是父亲的银行分的宿舍,60多平,有两个大房间和一个小房间。房门是拉门,是当年日本人在的时候的类似慰安所一类的。当时在里弄里还是很能够赢得起别人的艳羡的,所以我们只得到了一纸平反证书和1000元钱,大家很是高兴。
    母亲在上海就读的是教会学校,是女子高中毕业生。据父亲说她那时候好钢琴,我知道我母亲的英语是很流利的。跟母亲后来出去看到街上所有的英语牌子,我母亲不但能认能读,还能看英语的说明书。并且看起来都不费力,所以我知道母亲的英语是很有底子的。记得我们母女俩在街上走,看到一个白猫洗衣粉的广告,然后我就把那个英语读出来了,并且说这是白猫,我母亲笑盈盈地迎向我说,你的英语很好啊。
    那个时候养外公,家里没有孩子,大概也不知道生孩子之苦,所以母亲虽然有书读,但是生活还是比较艰难的。据母亲说每天一放学就要跑步回到家里干所有的家务活。母亲炒的菜好吃,她做的那些炸猪排呀,罗宋汤啊……至今我都找不到味道更纯真的哪一家饭店里有。母亲是个很有智慧且极爱干净的人,我不知道啊,她那个时候是怎么来处理她的工作和生活还有生计的。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的工作就是一个星期回来一次的。平时呢,母亲有三个孩子,买菜做饭洗衣服,并且她还要给我们做衣服,织毛衣,做鞋子,还要工作,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知道她是怎么过来的。母亲曾经有两次很好的工作机会,一次是在新光内衣厂,当工人在那个时候是很荣耀的,就在我们家附近那个厂家。还有一次是他考上了地质队,但都是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她做不到既外出上班,又同时照顾到我们,所以她最后选择了在家里做按计件制的工作,绣花工人,可以把毛衣拿回来绣花,然后按计件发工资。里弄里有几个组,因为也有一些妇人也是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的。但是我记得母亲绣的花始终是最好的,因为每一次她去交那些计件的时候,总是能够很顺利地交出去,别的组交不出去的绣花,母亲就坐在交活的地方帮助修补,死的花就活了,这点让父亲很为此骄傲!每个月都是母亲做的最多,然而当初的计件规矩是做得越多,扣税也就扣的越多,如果你做了30%,那也许他的扣的税就是5%啊10%,但如果你做到100%的话,他就要扣到40%,就是这样,也是母亲每个月拿的工资最高。她就靠这些来贴补家用。当然,我们也经常帮母亲拆绣花里的图案纸片,想来,这是我们最早得到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母亲的心思缜密,手也很巧,那个时候物质比较匮乏,我们平时没有零食吃,母亲就经常会做一些酱黄豆,她把黄豆泡了以后煮,里面放上酱油啊糖啊等调好的料,等到快要煮干水的时候,把它晒干放进竹编篮里吊起来,房间里就散发着一阵阵的豆子香味,我们一小把一小把的抓着当零食吃,现在想起来那是很滋养人的。
    母亲会做衣服,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不知道是儿童节还是我的生日,家里没有布票了,不能给我做新裙子了,母亲看中了一块桌布,桌布的边缘是一圈金鱼的图案,她就用这个桌布做了一件连衣裙,这一条条金鱼正好是连衣裙的下摆,让我非常的自豪,也淑女了好一阵子。
母亲爱干净,每个星期洗衣服的时候,不但是卫生间里面洗衣服的水声哗哗,还有厨房里开水锅啵啵的声音,那是母亲用一个大锅煮我们所有的洗脸毛巾,她说毛巾煮过,然后太阳光晒过就很干净了,每个星期亦如此。
                                                                         毛儿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