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老佛山旧回忆
  查看图片
吴庭璋
1942-07-02 ~ 2019-06-27
 
到访:42396  墓地祭奠:4321   留言:26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佛山一中老校友访谈“我们那些年”
管理员  2019/8/20 19:01:00  浏览:433


以下文章转载自2013年佛山一中百年校庆校刊


前言

这次的访谈对象是两个人,一位是佛山人民都很熟悉的吴庭璋老师(佛山电视台《佛山故事》栏目主讲),另一位是公认的“佛山一中百事通”何庆霖老师。二人高中是同班同学,而且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这两位老同学聚到一起来话当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我们很期待。

那天天气很温和,两位老同学老早就回了学校,一见面马上就兴高采烈地聊上了。两位博学的前辈一路侃侃而谈,足足聊了两个小时一直没断过,聊起当年的人和事如数家珍,完全不需要细想,仿佛这些只是发生在昨天的事。下面就让我们随着文字的跳动,回到那些年去共同品味一下吧。   ‘

火红的年代,火红的心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追求的是“又红又专"。吴老师清晰地记得入学那天,学校在茅棚礼堂举行了“欢送黄汉和、周汉昌等几位同学上山下乡暨欢迎新同学大会”。这种“火红”的气氛让刚踏进校门的新生受到了莫大的感染,每个人心中都埋下了“努力学好知识,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的种子。当年让同学们受到鼓舞的还有学生党小组,“火线入党”、“火线入团”那是令人无比向往的事情——学生能入党,这是学生中的最高荣誉。“听党话,跟党走,向党交心”绝非仅仅是口号,而是工作学习中源源不断的动力。

1958年,刚升高二的佛山一中学子们响应党的号召,停课投入到大炼钢铁活动中。老师们带头做“炉长”,同学们拉铁矿沙,敲铁矿石,到校外搬运红泥,清理炉灰……真可谓热火朝天。两位年过七十的老人家眉飞色舞地讲着当年公社化的集体饭堂:按当时的生活水平,那会儿伙食好得不得了,有菜心炒牛肉、芥兰炒肉片,猪红粥和糖水可以随便吃。炼完钢下来,美美地吃上一顿,又恢复了活力。看着他们生动的表情,我听得入了迷,那时的纯粹,那时的心无旁骛,让一切都变得如此充实与满足。他们告诉我,炼钢时形成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是受用终生的,他们有着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懂得节约,这些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很有用的生活细节。他们对当下年青人浪费粮食、不爱劳动的现象感到十分痛心。

校园生活如此多娇

经过一个学期风风火火的大炼钢后,高二下学期一中学子重新步入正轨。由于受李政道、杨振宁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鼓舞,每个同学都坚信“知识就是力量”,整个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学习气息。“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开设什么”,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话语依然是年青一代的信念,大家觉得考不到大学也一样有出路,于是大家学得轻松,成绩也不错,每天过得很充实,学的东西很多却没负担,那是绝对的“轻负高质”。                      ,

当年的佛山一中是出了名的学风严谨,每个老师都拓展了高中要求的课程,很重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引导学生自己去找相关的参考书。这也形成了热爱阅读的风气,当年的工中图书馆可谓人气十足。何庆霖老师兴奋地给我比划着“当时图书馆的大桌子有一米八长,相当于一张单人床!”吴庭璋老师更是非常自信地说“考高考那是得心应手,读书与考试我们都很开心,根本没压力。” 

校园生活除了学习,当然少不得丰富的第二课堂。除了—贯热门的舞蹈队、歌咏队、管乐队、民乐队以外,两位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数不清的学习小组了。像米丘林小组(米丘林是前苏联卓越的生物学家),化学小组、物理小组(学校拥有较完备的实验室,配有实验员,课本上80%的实验都是学生们亲手做的),还有制图学、实习工厂……同学们热衷于探索钻研,据说当时场面火爆,要限制每人只能同时参加两个小组。

那些年,我们的伙伴

那些年,读书算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能顺利读完高中更是难得。所以,两位老师都把那段岁月看得很重,而同学间的友谊更是弥足珍贵。吴老师笑着说“霖哥当年是劳动委员,他那常年的一身唐装给我印象极深。”——原来何老师内敛踏实的作风在当年就体现无遗了。还有—个令吴老师印象深刻的就是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侨生,侨生穿的是白球鞋(当时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光脚的),女生穿裙子,男生则是白衬衫,出入还有洋单车代步。

当时的一中真的是一个鼎盛时期。吴老师如此评价他的同学们“一中出来的学生视角宽广,自学能力强,独立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强,个个都是十八般武艺……”。他特别提到当年的“数学王”方舒廷,老师没算过的题方舒廷也能解决,你在路上问他数学题,他能随手捡起瓦片就在路边演算起来,让人真的很佩服。何老师也激动地说起一个叫余庆群的同学,她是体操一级运动员,去参加省运会,缺了几个月的课,回来后不仅能跟上课程,竟然还是年级里的学习尖子!看着身边两位老前辈,我真的是很钦佩他们的多才多艺:何庆霖老师除了记忆力好,一手好书法也是人人称道。吴庭璋老师更是一个“杂家”,地方文化、音乐、外语、戏剧等样样精。而且两位老师都是一如既往的好学,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省自己,以他们为榜样。

授之以渔

说起当年的老师,两位校友都流露出强烈的敬佩之意,言语间都表达着深深的感激。两位前辈争先恐后地为我介绍当年的老师们。

当年高三乙班班主任韩景基老师要求大家做事要认真, “今天的事今天毕”是他的至理明言。外语科科组长黄尚仪老师(全国首批特级教师之—)独特而丰富的教学手段堪称典范,像“连环画”式、“情景创设”式、 “滚雪球效应”等至今仍为不少一中人津津乐道。响当当“数学三巨头” (三角梁恩赐老师、立几简尔潮老师、代数郭应劳老师),他们令人叫绝的启发方式及教学基本功,令无数学生崇拜不已……当年的老师们常说“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非常注重“白觉”的氛围。每个老师都可谓学富五车、学养高深——两位前辈如是说。许多老师板书是“一板过”:从黑板的左上方一直写到右下方,根本不用擦,写完讲完刚好下课。这些做法让学生们非常佩服也受用无穷,在老师们“身教”的默默影响下,把“—专多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两位前辈认为,一中的老师给自己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诱导、启发学生的方法,但共同的是‘授之以渔’,给你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这也正是日后两位前辈在自己也为人师表时所牢记并切实执行的,而这种代代传承正是佛山一中百年兴旺发展的源动力。


小编注:佛山一中60届校友、前佛山市博物馆馆长、资深民俗专家吴庭璋老师,已于2019年6月27日驾鹤西去。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