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春节前夕,总有十多天通宵达旦昼夜不眠为顾客赶制衣服,实在累得撑不住就趴在缝纫机上打个盹,每年春节过后都象得了大病一场。特别令人痛心的是三年困难时期寒冬腊月。常常做衣服到深亱,饥寒交迫舍不得烧东西吃,就从水缸里舀一瓢冷水喝下去充饥,以致损伤了胃子,严重泛酸,不時要吐酸水,为了不影响做衣服,舍不得买痰盂,就每天在缝纫机旁的地面上铺一层草木灰以方便呕吐,每天早上地面都是一大滩潮斑。为了方便裁剪,一天没上过学的母亲,晚上一边缝纫一边跟儿女学识字写字,硬是凭毅力和聪明,几个月就能识字写字,记录人名和身材尺寸。
母亲聪明能干,持家有方。缝衣绣花、烧饭做莱、地里农活样样都会。计划经济时期,十口之家的生活确实操之不易,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事务亢杂,缺吃少穿是寻常之事。父亲每月寄回的工资首先要交装生产队口粮和烧草钱,其次交子女学杂费,所剩无几,母亲总是绞尽脑汁苦心筹划,节俭安排。为增加收入,一边缝纫一边带领子女养猪长菜种地。三年困难时期,别人家除口粮外还有工分粮,我家仅靠少得可怜的口粮(每天每人半斤稻),却还要挤出一点私下卖钱请人到外地买胡罗卜缨子回来替代粮食吃。儿女放学后都安排出去挑野菜挖草根,回来烧上一锅,把食堂打回的稀粥兑一兑,让全家人吃个饱肚子。常年喝粥,难得吃一顿干饭,即使有也是只见瓜菜少见米,冬天经常吃两顿。家里大小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从而带领众多的儿女艰难地熬过了那段难忘的艰苦岁月。
母亲慈祥可亲,贤淑仁厚,极富有同情心。亲戚邻居遇到困难总是主动关心,尽力相帮。家境好的时候经常接济贫困人家。对父亲的学生象对待子女一样关爱,常把学生留在家里食宿。母亲深明礼义,常怀知恩感恩之心,待人和霭,热情好客。尽管家里贫困,但只要亲戚上门,哪怕是子女同学朋友,即使借钱借粮都要热情招待。凡是熟悉母亲的人无不交口夸赞。替顾客做衣服,裁剪时总是反复考虑怎样裁剪才能为人家节省布料,村里人衣服都爱让母亲做,有人手工钱一时拿不出,就让人家先拿回去穿,待有钱时再给。母亲的厚德懿行,深受乡邻爱戴和信任,在家乡人缘极好,因而平时家里遇到困难,乡邻们都乐於伸出援助之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