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比父亲迟四天(农历一九二O年四月十二日)出生在原盐城县西荡的苗家庄,童年十分悲惨,兄妹四人,排行第二,九岁丧母,四个年幼孩子由开小店的父亲和亲戚相帮带大,婚后不久又相继失去弟弟及兄嫂,苦难和逆境使母亲迅速成长,知事早,明理快,怜俐聪明,礼仪端庄,讲话乖巧,孝父敬兄爱弟妹,讨人喜爱,同时磨练出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母亲吃苦耐劳,意志坚强。一九四O年经姑母解绍与父亲结为伉俪,婚后操持家务,种田下地,相夫教子,任劳任怨。母亲共生子女十人,两人幼年夭折。隨着家里人口增多和国家政策调整,生活困难与日俱增,特别是一九五七年秋父远调任红旗实小校长,家庭难以随迁,母亲便带领儿女们从义虹迁居故乡苗庄定居,毅然挑起了支撑整个家庭的重担。仅靠父親工资收入难以维持全家生活,年过不惑的母亲带着身孕,冒寒暑,顶风雪,早出晚归从不间断步行到几里外的孟庄拜师学缝纫,挣钱贴补养家糊口,长年坐在缝纫机旁昼夜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