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潘仁希、殷韫英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潘仁希
1909 ~ 1961
  殷韫英
1915 ~ 1992
 
到访:17066  墓地祭奠:199   留言:5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城东曾有一个“读书湾” (许宗祺)
雨晴  2019/3/14 11:01:00  浏览:327

城东曾有一个“读书湾”
2015-01-04  苏迷   阅 95  转 2
许宗祺
  冷水湾改名为读书湾

  儿时的经历是一种最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昨夜我又梦到了读书湾。
  读书湾在原东吴大学西北角的校门外,西以巷门里东头为界,北向两支巷俱出唐家巷,有河道通东吴大学校内,折南与葑门内城河相接。
  读书湾旧称潭花河头,因其地处冷僻之地,当地人习称冷水湾(旧志有称冷香溪的)。1924年,家居滚绣坊的书画家蒋企范(1890-1960)在此兴办吴县私立实用商科职业学校。为此,他申请民国政府且获得批准,把冷水湾改名为读书湾。其实,不改也蛮好。冷香溪,给人清雅的感觉;读书湾,给人追求的感受。
  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读书湾东头除了旧东吴大学北西门外有几间平房及两幢青砖砌的江苏师范家属宿舍,最西面有钟楼小学外,其它基本还是菜田。
  确切地讲,读书湾有两个池塘。东头那处池塘,进入了江苏师范后,拐南与内城河会聚后,转与外运河沟通。最西是一处小小的池塘,也许两处池塘本来是一条断头浜,西边那段可能是堰塞而成的,略向南头斜去。
  西小塘边,有一座三开间的白墙黑瓦的平房,那户人家以种菜为生。房子周围是一大片农田,每当油菜花开时,一朵朵,一簇簇,一层层,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尽情地展示着它们的妩媚和婀娜。流金溢彩的油菜花儿热闹地开放着,铺天盖地。
  人的命运当中,或许真的会注定要和某个地方发生割裂不开的联系。总以为,长大了、工作了,也许就和读书湾无关了。哪知道,工作了,还是和读书湾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革”时,机关单位都办起了“五七干校”。“干校”种田需要肥料,领导安排了几十位人从干校回到苏州,几个人合作,推一部板车,拿着畚箕、扫帚,挨家挨户收垃圾。
  那时候,来苏州城里收垃圾的人很多,有常熟农民、太仓农民,再加上苏州各机关单位都办了“五七干校”,也需要收集垃圾沤作肥料。一时间,垃圾还非常难收到呢。因此,我又想起了读书湾。
  读书湾菜农每年都要种许多蚕豆,我们去他那里,肯定会有好多垃圾可收。
  到了读书湾一看,那菜农刚刚把蚕豆收完,豆箕还在田里留着没有收割。为了比别人多收一点垃圾,我们几个合作的同事向菜农借了镰刀、铁搭等农具,替他收割豆箕。那天,我们收到了满满几板车的垃圾。得胜而归的感觉,让我们几个合作者满足了好几天。

  创办公益性的惠寒小学,动员贫家小孩入学读书

  据《沧浪区志》记载:读书湾,民国时,东吴大学学生在此创办公益性的惠寒小学,动员贫家小孩入学读书,1952年并入钟楼小学。
  苏州大学的前身是东吴大学,清同治九年(1870)有基督教美国监理公会牧师蓝伯到苏州传教,与华人牧师曹子实在葑门十全街租设教堂,并开设小学一所。光绪二年(1876),美国牧师潘慎文来苏襄理学务。光绪五年(1879),牧师潘慎文再把学校迁到苏州天赐庄新学舍,定名存养书院。光绪十年(1884),潘再次扩大校舍,该名为博习书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秋,美国监理公会林乐知等人,在美国及苏沪等地募得巨款,翌年向两江总督刘坤一申请,在天赐庄购地建校。刘坤一同意申请,且在批复中说到:他日将桃李满东吴”一句,故以““东吴”作校名。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月八日,东吴大学堂在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正式开学,首任校长孙乐文。
  东吴大学惠寒小学由东吴大学学生青年会创办于1911年,主要招收社会流浪儿童和读书湾附近贫寒家庭里的失学子女。学校经费来源于东吴大学和附属中学的教师和学生的捐募,再有学生演剧的门票收入,如1917年3期的《进步青年》刊有“东吴惠寒小学演剧筹款”一文:苏州东吴学校青年会,创办惠寒小学,于兹数稔,成绩夙著。此次募捐,特于去冬演影戏三日,各界来宾云集,座为之满。足见社会之急公济贫者,正不乏热心人也。
  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东吴大学学生青年会经常举办游艺会、电影招待会来募集开办惠寒小学的善款。
  惠寒小学的教育方针是鼓励学生德智体群各方并重,且偏重于儿童自治及课外活动,有学生组织儿童会,下设秩序、图画、娱乐、音乐等股,由惠寒小学学务委员和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团体工作人员,分别予以指导,以期养成儿童学生的自治能力。课外活动方面,惠寒小学曾多次举行学校运动会、集体远足、时事测验、写字比赛、音乐会、教室布置比赛等。
  惠寒小学学务委员会每星期召开一次学生晨会,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宣扬社会道德,低年级学生在周日上午还要到天赐庄圣约翰堂做礼拜。每学期还要作身体检查,若是发现学生身体有什么毛病,校方还负责治疗。有学生生了沙眼,惠寒小学的老师(东吴大学学生)还要每天给与滴眼药水治疗。
  旧时,流浪孩子不注意卫生,许多人身上都有赖疮,头上患有瘌痢,惠寒学校就把他们送至医院,强迫医疗。
  惠寒小学不收学费,免费发给书本,对那些流浪儿童,学校还提供食宿。每星期的一、三、五,惠寒小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一杯豆奶。对于读书湾附近那些家庭赤贫、衣衫褴褛的儿童,东吴大学的学生们(惠寒小学里的老师)还募捐来许多半新旧的衣服,发给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即使有些读书湾贫寒家庭学生的父母、兄弟、姐妹患上了疾病而无钱医治,惠寒小学那些老师也会想方设法,出尽人力、物力送他们去博习医院医疗。
  据1929年5卷8期东吴大学学刊《老少年》报道:“本大学青年会智育部,在天赐庄钟楼头所创办之惠寒小学专收寒苦子弟,不取学费。历年来培育人才,为所非少,久为本地人士所赞许。”是年,惠寒小学校长为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
  谈家桢任惠寒小学校长之后力谋发展,特聘东吴大学教育系高材生怀宝汝担任教务主任;东吴一中毕业生程国勋为训育兼管理主任。
  谈家桢还恐个人能力不足以维持该校,特再组织校政部,内除校长谈家桢、教务主任怀宝汝、训育主任程国勋外,又添秘书沙迥邵、会计何伟发。
  校政部定期召开行政会议,商量惠寒小学的教育与发展。首次行政会议就决定,惠寒小学毕业生,若品学兼优,经教职员认为合格者,可入东吴大学一中学习,免其学费。此政一出,当然给寒家子弟带来了刻苦学习的动力。
  自谈家桢任职惠寒小学以来力谋发展,到春季开学时学生名额倍增,已经到校者有六十余人。且陆续还有来报名入学者,总计学额应该不止于此。所招惠寒小学义务教员共计二十八位,先生且由文理学院高材生。惠寒小学自此学期开始,每星期四举行晨会,籍以陶冶学生的道德学问。
  谈家桢为惠寒小学校长时间可能不长,因为在1930年7卷4期东吴大学校刊《老少年》之“本校青年会惠寒小学春季结束”一文有云:“今年惠寒小学自张君玉荪长校以来,竭力规划,物质及教务方面,遂益见进步,该小学各义务教员,大多为此间大中学同学。现值暑假期近,各该义务教授,又须为本身考试忙,故该小学不得不提前放假。自六月二日起至十四日止,为结束期。各教员于十五日以前,已将各班一切成绩先后交入。十九号上午十时,行毕业典礼。师徒济济,颇极一时之盛云。”由此文可以看出,谈家桢掌惠寒小学校长一职,前后差不多一年许吧?
  担任惠寒小学校长一职,应该是一年为期,但也有半途而去的。据东吴大学校刊《老少年》1930年7卷2期载,1929年秋季开学时惠寒小学校长是潘仁希,荏苒半年,成绩卓著。然在今春开学之即,潘君坚辞惠寒校长一职,遂由东吴大学青年会改请张玉逊担任。
  是年,惠寒小学于2月中旬招考新生,2月27日即正式开学。据统计惠寒小学学生已经有了一百三十多人,较之上学期生额数竟然增高了一倍。因此,校务工作骤增。为之,学校又聘王柏生为常务教员,襄理一切教职事务。至此,惠寒小学有教员五十多人,均为东吴大学在校学生。
  1931年时的《老少年》又刊文称,惠寒小学创办以来,因东吴大学学生匡助之热心,又以历任主持校政者之得力,颇见发达。惟是年来经济方面异常竭蹶,未免处处有捉襟见肘之状。闻上年青年会所能供给之经费,业于上期结束时用罄。今年不特常年经费无有着落,即开学费亦艰于筹措。幸客岁1930级曾允诺以上次演剧筹得之款,拨出半数,捐助惠寒。今春于无以为计之时,遂向该级申请。当蒙照拨大洋五十六元一角四分,始得勉强开学。本校生物学教授武兆发先生顾念该校经济之支绌,最近曾慨捐大洋五十元。该校承蒙各教授、学生之慷慨赐援,郑重鸣谢。

  把教育“惠及寒门子弟”的人文关怀普及到了全国

  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战爆发,东吴大学亦辗转各地,惠寒小学也就无法再办了。到抗战胜利,惠寒小学复办。据东吴大学校刊1948年复刊4期记载,复校后的惠寒小学增设了图书室、乒乓室。学生人数也较抗战前增加了约一倍,二百四十八名学生分为五级六教室上课(自预备班到四年级),惠寒小学到此已成为规模完备的初级小学。且由东吴大学学生担任惠寒小学教员人数有七十多名,师资力量为苏州之冠。
  1948年时,担任惠寒小学校长者为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大三学生王维章,教务主任吴瑞华(经济系三年级学生),训育主任竺全恩(生活学系四年级),总务主任徐文涛(经济系四年级学生),会计周锡龙(经济系三年级学生),文书汤佩霞(经济系三年级学生)。
  东吴大学惠寒小学自开办起,仅于抗战当中因为战乱而停办过几年。到了解放以后,根据政府法令停办一切私立学校。于是,惠寒小学方面于1952年初向政府申请:东吴大学惠寒小学本为东吴大学学生主办,校产为东吴大学所有,办学经费由东吴大学员工、学生及校外热心教育的人士募捐而来教员由东吴大学学生同学义务担任。解放后,因陆续增添专职教员,支出骤增。学校虽然酌收学费,并有苏州市文教局补助,但收支实在难以平衡。现在东吴大学又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情况变更,无论在校产还是经费来源方面,私立东吴小学均失去自办条件,因此校董会决议,学校办至本学期末为止,以后申请苏州市文教局接办,改为公立。
  1952年,东吴大学私立惠寒小学并入钟楼小学。到此,东吴大学私立惠寒小学正式结束了它的历史。
  时光过去了差不多半世纪,苏州大学再次继承和发扬了东吴大学的“惠寒”精神,如今的苏大惠寒学校或者班级已经在全国设立(去年六月苏州东冉学校成为苏大的第十四所惠寒学校),把教育“惠及寒门子弟”的人文关怀普及到了全国。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