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黄学英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黄学英
1944-04-23 ~ 2018-11-06
 
到访:5341  墓地祭奠:1035   留言:56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永远的铭记
雪儿爸爸  2019/1/22 15:40:00  浏览:278

    今天是母亲离开的第十一天。
    自11月6日晚上7点36分离世至今,我的精神一直处于恍惚状态。或者因为走的较为突然,与内心期望的时间尚有些距离;或者因为多年的相依为命,内心尚且无法接受母亲已经永远离开这个现实。所以,十余日来,虽然因为疲惫不堪,尚未在梦中真实相会,但总有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仿佛母亲在轻声呼唤我的名字,在那病痛呻吟,在询问我周末是否回家。

    送别母亲的前一日凌晨2时,我曾一挥而就为母亲写下追悼会的悼词。那是我此生第一次为母亲写下文字,字里行间,离别之殇,锥心之痛。送别那日,在一字一句读出的瞬间,泪流不止,痛彻心戾。

    今日,再次拾笔,期望在记忆最深、伤痛最重、意识模糊之际,用心去触模自己最真实的内心,用文字去铭记已在天堂不再受病痛折磨的母亲,算是给现在的自己,也是给将来的自己,也给亲人们留一下这段永远的铭记。

    母亲的一生,平凡简单,充满悲情。
    74年的生命周期,幼年丧亲、中年丧弟、晚年丧子,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与磨难。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在和我絮叨她的幼年曾经。我知道,那是段惨痛的经历,但也是她最念念不忘的岁月。所以在母亲离开前的最后一夜,我们母子最后一次对话,为了能让她转移病痛的注意力,我成了絮叨者,她成了倾听者。
    母亲的母亲,我的姥姥是一位上海资本家的小姐,15岁才第一次走出家门,不幸却被一位女骗子骗卖到了安徽,一生再也没有能够回上海。1958年-1960年,那个所有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天灾人祸”。在亿万国人被饿死的年月,母亲的一家也未幸免于难。
    1958年,母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姥爷因病离世,留下妻儿4人。因为姥姥基本无养家能力,所以,年仅14岁,在正常孩子尚在父母身边撒娇求宠的年龄段,母亲即开始以稚嫩的双肩承担照顾外婆,扶养2位舅舅的重任。即便如此,灾难仍未结束。
    1960年,母亲的母亲,我的姥姥也因为家中无劳力,人民公社的集体食堂不给打饭,在家中被活活饿死。当时母亲正在河坝做苦工。
    母亲无数次回忆当年:“当时因为家中没有壮劳力,你的姥姥去公社集体食堂打饭时被人家摔了饭盆。而你的姥姥人老实、脸皮薄,宁可饿死家中,也不愿意再去受气打饭。”每次述说,母亲眼中都充满忧伤,既是对那年岁月的控诉,也是对自己没有能力更好照顾姥姥而让她惨死家中的悔恨。

    母亲一生,辛勤劳作,默默付出。
    在我上大学前,我家还居住在凤阳中都城钟楼之旁,家中当时有近十亩农田。因父亲长年在外承包工程,母亲以一已之力,在照顾我们兄妹4个同时,承接着家中所有的农活。
或许因为吃了不那份苦,或者因为天生我们就不属于那里。那时的我们都特别痛恨田间劳作。
    清楚记得,有一年水稻丰收,在母亲欣喜高兴的时候,我的大哥却在田里一边干活,一边嘟囔:“这个老天真不讲理,为何让我家田里长出这许多稻子?”当时母亲又气又笑,没想到竟生了这样异类的儿子。若干年后,大哥在其他方面干出一番事业之后,当年的这句成了大家的笑资被一再提起。
    当年的我也是手指不沾农活的人。清楚记得母亲时常的埋怨:邻居家和你一样大的孩子都能犁田耙地了,你却什么都不会。将来你就是要饭如果不溜河沿,饭盆都是干的。”当时我不太明白此话深意,直接顶了回去:“他们能犁田耙地,将来他们就干这个了,我不会,说明我不是干这个料”。若干年后,我也确实离开了家乡,与乡村也彻底断了缘分。可是此番再次回想,还是觉得那段乡村时光最纯粹,最留恋,也最难忘。
虽然我不喜欢做农活,但幼时的我却喜欢一直跟着母亲。她每次田间劳作时,我都在田头自己玩耍。
    清楚记得炙热酷暑的中午,母亲挥汗如雨,一人在田间拨草劳作的背影;清楚记得寒冬腊月清晨,母亲为贴补家用,在刺骨的冰水中洗藕卖藕的情景;清楚记得暴雨倾盆的一次黄昏,母亲全身湿透从外买回了20只小鸡仔。
    那时的母亲就是这样,虽然很瘦弱,但全身有使不完的劲;虽然很辛苦,但从来没在我们面前叫上一句苦。用母亲的话说,那时心中有奔头,干活不觉得的累。
    所有的所有,在我长大懂事后才明白母亲为了这个家倾尽了所有,也正是因为那时的辛勤劳作,给母亲留下了满身的病痛。

    母亲一生,节衣缩食,勤俭持家。
    因幼年家贫,母亲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特别是对自己,近乎苛刻。在母亲离世前的最后一段,我第一次帮母亲洗衣服时,才发生她的内衣有的已破烂有洞,有的腰间已无弹性,但仍然坚持在穿。
    无法忘记当时我对母亲说:“我把你那内衣给扔了,买了全套新的。”母亲慢慢的说:“还能穿呐。”
    由于母亲长年的勤俭持家,老家其他人家还是住茅屋时,1980年,我家即第一个盖了一排5间的瓦房。这在当时可是轰动全乡的大事。在老家其他人家开始盖瓦房的同时,1991年,我家已搬进了城里,盖了一排三层的楼房。
    母亲在她自己节衣缩食的同时,却在孩子、在亲人、在乡邻遇到困难向她求助时,却非常大方,尽心尽力,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直到离世前一周,我在整理她的东西时,还发现了不少欠条,有1万、2万,还有10万的。最远的甚至还有2001年的。母亲说,原来有一个小本本,后来弄丢了,上面记的还有许多。

    母亲一生,与人为善,宽厚待人。
    母亲信奉天主,相信善报。无论是在乡村老家,还是搬居城里,母亲始终正直为人,低调做人,和善为人,是老家人心中的好二嫂,周围邻居的好邻居,孩子们心中的好长辈。
    母亲一直疼爱孩子。不仅仅疼爱自家的孩子,对亲戚、对乡邻,甚至对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母亲也视若已出,细心呵护。
    母亲离开前最后一段日子,因为原先的住房被拆适,临时居住在城郊大姐的房子内。那儿较为偏远,路远难找。但每日前来探望的老家邻居,络绎不绝。
     母亲一生最怕欠人人情。多次私下和我说:“这怎么好意思,唉,这人情以后怎么去还。”
     母亲离世后,因为系统作风纪律要求,我没有告知单位同事,也没有通知老家乡邻。但自发前来吊唁和送别的乡邻有数百人,用老家人话说,这曾以往比较少见。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母亲患重病后,才真正深刻让我认识到此句的意义和内涵。
    因在外工作,母亲主要靠家中的大姐在照顾。特别是母亲最后这段日子,系统改革重任在我肩上,一直无法请假,只能周末才能回家陪伴照顾。所有的重担都是大姐一个人默默独立支撑着。
    我总在想,待改革任务完成后,我就立即请假在家,长伴在旁。然而,天不遂人愿,没想到11月5日晚上从单位冒雨赶回,那一夜竟然我们母子相伴的最后一夜。
“快拉我起来”,是母亲给我留下的最后一句。
    我最亲爱的娘亲,你可知道,在你生命终结前盯着儿子的最后一眼,儿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儿子想敬孝而娘亲却已不在,你可知道儿子有多么的遗憾和后悔。工作工作,这些年一直习惯忘我的工作,却让我失去了最后可能陪伴母亲的最后机会。
    拥有不知珍惜,失去方知可贵!为何每一个人都在重复着人生的错误。

    有人说,离去也是一种解脱。但内心依然不舍。
    都在说,天堂不再会有病痛。我希望此句成真。
    真心期望已在天堂的母亲此时已经和大哥相聚。
    这是她一直念念的心愿。
    真心期望人世间能够少一些病痛,少一些离别。
    因为只有经历过,才懂得这是怎样的痛。
                        2018年11月17日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