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翁长溥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翁长溥
1924-08-11 ~ 2018-01-22
 
到访:394717  墓地祭奠:594   留言:25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265.《覃应机与翁长溥—-老革命家与水电建设专家的深厚情谊》
翁华  2025/11/5 21:27:00  浏览:12

      《知行》杂志总第38期,发文《覃应机与翁长溥---老革命家与水电建设专家的深厚情谊》。(《知行》由南方电网公司发行)


        覃应机与翁长溥
                .---老革命家与水电建设  专家的深厚情谊

作者介绍:
       男,汉族,江西省丰城市人,1941年3月生,196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电建设部门工作,先后任广西水电工程局报纸编辑、记者,局党委宣传部干事,局党委政治部秘书,自治区水电局办公室秘书等职。20世纪80年代初,他进入党史研究部门工作,先后任《广西党史》杂志编委、副主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处长、副研究员,曾参与撰写、编辑出版党史著作多部,作者在覃应机同志身边工作数年,参与其革命回忆录《硝烟岁月》的整理工作。2002年出版个人文集《金色的足迹》。现已退休。

 金本毅 

        1992年12月8日,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中顾委委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自治区政协主席的覃应机同志与世长辞,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撒入了广西壮族人民的母亲河﹣﹣红水河之中。
        广西各族人民为失去了这位壮族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而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其中,有一位老人尤为悲痛,在惊闻覃老逝世后,他如雷轰顶,连日来辗转反侧,夜不成眠。几十年来和覃老交往的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12月15日,他迈着艰难的步伐,向覃老的遗体告别,心中默念着:"应机同志,将来我的骨灰和您的骨灰,将在红水河内相聚。"
        这位老人名叫翁长溥,是我国著名的水电建设专家。1958年,广西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西津水电站开工建设后,他从黄河三门峡水电站工地调来广西,担任承担西津水电站工程施工任务的广西水电工程局的总工程师,后又升任工程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覃应机当时是主管广西工业的自治区党委书记、人称"工业书记"。在西津水电站建设过程中,他经常深入工地调查研究,有时还长时间在工地蹲点,和工人一起劳动,和工地上的各级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攻坚克难、解决问题。这位老红军干部、老共产党员艰苦朴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虚心向下级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翁长溥对这位老领导产生了深深的敬慕之情,两人之间的友谊在西津水电站建设的风雨历程中不断加深。
        覃应机到西津水电站工地蹲点调研,喜欢住在翁长溥家隔壁,便于向这位专家请教技术问题。他们常常在一起戴上安全帽、穿上工作服下工地,下班后回到宿舍,又常常谈心,研究工作直到深夜。有一次,覃应机深有感触地谈到,1958年1月,党中央在南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时,毛主席曾当面对他说,广西的工业太落后了,南宁只有两根半截烟囱,一根是电厂,一根是砖瓦厂,还有半截是明园饭店锅炉房的烟囱。后来,周总理又特别关心地问到广西的电力工业情况。这使作为"工业书记"的覃应机心情十分沉重,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那晚,他俩喝了点小酒,乘着酒兴,覃应机搂着翁长溥的身体,十分动情地说:"老翁呀老翁,我们肩上的担子重呵,不甩掉广西工业落后的帽子,我死不瞑目!电力是工业的先行官,不管有多大困难,拼了老命我们也要把西津搞上去啊!"翁长溥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紧紧地拥抱着这位尊敬的老领导,连连点头:"对,拼老命也要把西津搞上去!"  
        这晚,两位老朋友、老战友就这样在一起拥抱了很久、很久,两人口中不停地喊着:"拼老命,拼老命……"。
        在渡过重重难关,历经6年苦战之后,西津水电站1号机组终于在1964年安装完工。这年10月1日,正是国15周年,覃应机专程前来为水电站正式发电剪彩。庆祝发电仪式完毕,两老朋友又来到高高的拦河大坝上,举目远眺,当他们看到被拦腰斩断的郁江河水化作滚滚电流,通过飞越千山万岭的高压输电线路送往壮乡的四面八方时,两人都幸福地笑了。覃应机拍着翁长溥的肩头高兴地说:"老翁呀,西津的建成投产,对于我们广西的电力建设来说,只能说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广西是水电资源的富矿,今后的路还长,担子还很重,老翁呀,你就在我们广西干一辈子吧!" 
       翁长溥没有立即答话,只是频频点头,他激动地望着滚滚东去的郁江河水,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心中却在勾画着广西水电建设一张张绚丽的蓝图。
        离开西津水电站后,翁长溥被调任广西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覃应机和翁长溥都受到冲击和迫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工作重新走上自治区领导岗位的覃应机立即以更大的热情为恢复和发展广西的工农业生产努力拼搏。他首先想到的是要让受迫害而离开工作岗位的各方面专家重新回则各自的工作岗位,特别优秀的还要加以提拔重用。他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把当时被下放到河池"五七"干校学习劳动的翁长溥上调到自治区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基建小组,并亲自出面安排好他夫人的工作,使他们夫妻团聚,翁长溥为此感动不已。
        1973年,覃应机提出应统一制定红水河的综合利用规划,并亲自指名翁长博参加规划领导小组,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组长是周光春)。1978年,在覃应机的推动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规划小组成立,翁长溥为办公室负责人。为了加速推进广西的水利电力建设,翁长溥带着一批批专业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蹬急流、过险滩,风餐露宿,不辞千辛万苦,几乎踏遍了红水河两岸的山山水水。
        后来,翁长溥对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红水河开发建设经验和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撰写了《论红水河开发》一书,送请覃应机审阅,并请他作序。当覃应机拿着这本凝聚着老专家心血的书稿时,十分高兴,在认真阅读之后,欣然命笔,写下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言。在序言中,他不仅论述了红水河开发的重要意义,还对翁长溥对广西水电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覃应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有许多引为知己、推心置腹的知识分子朋友,翁长溥是其中之一。翁长溥是因为覃应机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特别是南国壮乡这片热土给他带来的温暖,因而在国家电力工业部将他调往外省工作数年之后,又要求重返广西"叶落归根"。在1983年全国电力系统调整领导班子时,水电部和中组部领导很关心翁长溥,有意将翁长溥调往四川成都西南电管局任职。四川是翁长溥的故乡,部领导显然有照顾翁长溥年老后叶落归根之意,可翁长溥却深情地说:"广西是我的第二故乡,不只情深,红水河开发
和桂西北的穷困,也更需要我的余热。"  部领导理解翁长溥对壮乡的感情,同意了他的请求,使他在临近离休之年,又重返他日思夜念、无限眷恋的壮乡热土,一直工作到1996年8月30日在自治区计委任上离休。在区计委主任杨道喜宣布区党委决定他离休的大会上,他激
动地表示:"我今后的心与余热,仍属广西。"
        离休当天,他挥笔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壮乡的眷恋之情:
      深念壮乡谊,风云八桂经,
       耆年梓未返,关隘奉丹心。
        作为晚辈,我有幸先后在翁老和覃老两位革命前辈身边工作多年,深为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始终是我的学习楷模。
        一天晚上,翁老拿着他的回忆录《恶水缘﹣﹣水电总工程师的回忆录》书稿来到我家,嘱我帮他看一看,谦虚地请我帮他"审阅""指正",我受宠若惊,诚惶诚恐,但也不得不遵命照办。我怀着深深的敬意,抱着学习求教的态度,认真拜读了书稿,只见字里行间洋溢着
这位老水电建设专家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对祖国水电建设事业的无限热爱。正如原电力工业部副部长李锐在送给他亲自书写的一幅字画中所言:"招来改造中华客,好结穷山恶水缘。"翁老一直将这幅字画悬挂在他的书房中,他对我说:
"李锐部长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这个人就是一生'好结穷山恶水缘',所以我将我的回忆录定名为'恶水缘'。"
        那天晚上,我们相谈甚欢。因为我曾在覃应机主席身边工作过几年,参与了他的革命回忆录《硝烟岁月》的整理工作,我们就自然谈到了覃老。他说:"覃主席是我一生中最敬重的老领导,他不仅是我的好领导,也是我的知心朋友,我们的党和国家有这样一些优秀领导干部何愁不兴旺发达!"
        他在跟我讲了许多与覃老交往的往事后,不无感慨地说:"爱因斯坦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和严正的朋友……;鲁迅先生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得到了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如今,翁老也已经离开我们了。他曾多次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去世后要将骨灰撒在红水河中,与老领导、老朋友覃应机主席的骨灰在红水河中相聚的遗愿尚未实现。他的个别亲属,由于受传统习俗观念的影响较深,尚难以理解父辈的这一崇高遗愿。
        时代在前进,观念在革新,人们在进步。我想,总有一天,翁老的这一心愿会得以实现。

       
        文中釆用了1963年元旦韦国清、覃应机视察西津水电站建设工地时的照片,陪同者有翁长漙、杜竟明等同志。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