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重翁总的意愿
1961年,我从学校毕业以后分配到西津,任广西水电工程局子弟学校语文教师。翁长溥同志当时是我们的局领导,人称翁总。他是我学生的家长,对老师非常尊重。1962年他的妻子肖中尧调来我们学校担任校长工作。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当时在西津电站工地人们称翁总为又红又专的技术专家。他工作作风雷厉风行,能够开创局面。
“应机同志,将来我的骨灰和您的骨灰,将在红水河内相聚”。表达了翁总要把骨灰投入红水河的意愿。这是一位生者与逝者的相约。此后在《我爱壮族母亲河》中再次表达此意愿,并明确表达是因为他对红水河有感情,对水电事业有感情。他的这个意愿与情感表达是一致的。他公开表达出来,那么多人都可以读得懂,不可能有人把这当儿戏!这是他真实意愿的表达。
的确,翁总一生大部分的精力都献给了广西,献给了红水河,献给了水电事业,他对红水河有很深的感情。这代表了他的心愿,也是一种新的价值观,一种向上的精神追求。在很多年前他就有这种想法了,出版回忆录后,又再一次表达了这个意愿,著书就是言志了。也等于是他给子孙后代的遗嘱。作为一个老革命老知识分子,特别是一个高级别的专家来讲,他有这个比较超前的意识,很多年前他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我非常敬佩。
虽说“厚葬祖先,泽被子孙,入土为安”,是沿袭了千年的习俗。但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骨灰播撒祖国大地。而且周总理在生前将先祖及父亲的坟地就地平掉,交给当地农民耕种和使用,首开中华民族殡葬改革的先河。周总理的崇高的情操令人敬仰。
翁总没有什么巨额遗产可留给后代,他就将他的书留给后代,著书言志,他这个也是跟我们后代说的,就是他的遗嘱,只是他以公开的形式表达。给后代做出榜样。
在翁总生前活得好好的时候,将自己的意愿以公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比临死前神志不清时交代的东西更为可靠。我要讲啥都写在书上了。
我们相信翁总的真实意愿会得到世人的尊重、敬仰、学习、传承。
罗翠珍
2022年2月12日
(2022年罗翠珍老师80岁,原广西水电工程局子弟学校退休。)
#####
罗翠珍老师与我爸爸第一次见面,我至今记忆犹深。那时候罗老师刚从学校毕业,还有点儿稚嫩,就分配到我们子弟学校,任我们四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有一个周末罗老师来家访,我爸爸正蹲在门前的花圃里低头侍弄花草。罗老师上前向我爸爸打招呼:“翁总,你好啊!”,爸爸抬头望了她一眼,连声应道:“你好!你好!”,继续低头侍弄他的花草。我远远看见罗老师来了,高兴地飞奔过去对爸爸说:“爸,这是我的班主任罗老师”。爸爸“啊”了一声,连忙放下手中的工具将罗老师迎进屋里,待为上宾。罗老师走后,爸爸把我好一通责备:“你个娃儿,一点儿不懂事,老师来了你也不说一声,我还以为是你的同学来找你玩的呢。唉!唉!失礼了,失礼了”。后来我妈妈调到学校工作了,大家彼此更加熟悉。
#####
前两年和同学一起去看望罗老师,罗老师慈眉善目和蔼可亲。
谈及父亲公开表达的意愿。罗老师给予高度评价。她认为这是“一种新的价值观,一种向上的精神追求”。对于翁总多年前就具有比较超前的意识表示敬佩。
罗老师还对“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骨灰播撒祖国大地”的崇高的情操表示敬仰,认为这是“首开中华民族殡葬改革的先河”。
翁长溥对身后事的意愿表达方式,得到罗老师的认可和赞赏:“著书就是言志了。也等于是他给子孙后代的遗嘱”。“著书言志,……他以公开的形式表达。给后代做出榜样”。“这个比临死前昏庸庸时交代的东西更为可靠。我要讲啥都写在书上了”。
与罗老师分别多年,老师仍是我的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