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母亲侯桂芳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侯桂芳
1920-11-04 ~ 2004-03-07
 
到访:12878  墓地祭奠:23   留言:40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怀念妈妈
苏燕  2019/1/4 15:44:00  浏览:334

 这两天在电脑里打开妈妈的网上纪念馆,首页下端的通知栏里,每天都在不断地提示:“离侯桂芳逝世2周年纪念日尚余**日”,冬去春来,妈妈的第二个祭日又临近了,每每此时,我夜里醒来总会想起妈妈,也常在梦里见到妈妈。
    时光流逝,妈妈离开我们两年了,站在妈妈的遗像前,望着妈妈那慈祥的面容,几十年与她朝夕相处的往事又重回到我的脑海里,如今已物是人非,但那一情一景都深深地嵌在我的脑海里。

    妈妈的一生是平凡的,她是千百万个中国普通女性中的一个。做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她辛劳工作几十年为病患者服务,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做为一个妻子母亲,她忠实地履行了一个做妻子做母亲的责任,和爸爸相濡以沫,共同经历了不少磨难和坎坷,抚养我们儿女长大成人,走完了她84年的生命历程,为这个家庭做出了贡献。她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女性。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因为那时她在人民医院上班,身为病房护士长,工作繁忙且路途远交通不便,到了周末才回家一次,后来调到北医三院后也是早出晚归,经常为了抢救病人很晚才回家,在家少有时间。她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心里只有病人。就连生我的当天,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为了病人竟没有休息一天,这是我后来看到病历出生记录才得知的。

    妈妈是慈母也是严母,她教子有方,对四个孩子没有偏爱,对每一个孩子都严格要求,但从来没打过我们。她关心子女的成长,从学习结婚到子女下一代的教育都要一一过问,儿女们有什么知心话,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愿意和妈妈讲,包括自己的个人感情和家庭生活,关键时刻都是妈妈出主意,她是全家的主心骨。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妈妈倒没有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旧观念,但因为我的经历,让妈妈在我身上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姐妹们比起来让她操了更多的心。妈妈以前几乎没出过北京,我75年在山东农村插队,办理病退回京遇到了障碍,妈妈为了我,硬着头皮,不辞辛劳千里迢迢两下山东,去面见县知青办主任,吃人家的闭门羹看人家的脸色,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但最后在她的努力下问题得以解决。

    妈妈从年青时代就酷爱清洁,不管是穿的衣服鞋子还是用的物品,从来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给人一种崭新利落的精神面貌。她讲卫生在同事朋友中是出了名的,熟识她的人都知道。我老取笑她每次洗脸前,还要特意再刷一遍自己脸盆的老习惯,但她始终不改几十年如一日。妈妈对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有时近乎苛求,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她每天睡觉前,脱下的衣服必定要一件件地叠放整齐分类摆好才能睡下,对此我总不以为然,多有说词,老惹得她不高兴。

    妈妈一生生活简朴,衣食从不奢华,一辈子也没几件像样的衣服,许多内衣都是自己亲手缝补过的,还一直舍不得丢掉。她勤俭持家,处处注意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从不允许有任何浪费的现象,她的一言一行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不仅教会了我们勤俭节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精神。

    妈妈气质端庄通情达理待人宽厚心地善良,凡是和她有过接触的人都有此同感。她到了晚年头脑还是那么清醒理智,看个电视剧,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都能说得一清二楚,剧情发展变化也能猜出八九不离十。思维还是那么敏捷,一点大脑老化的迹象都没有。

    妈妈的生活爱好不多,从不苟言笑,我一跟她开玩笑,她就用这句话回应我:“我一辈子不开玩笑啊!”,因为这我没少和她拌嘴。

    五十年代妈妈身为护士长,和她手下的一伙兵--年轻的护士们关系相处得特别融洽,情同手足如姐妹。那时她们还都没成家,妈妈就经常请她们来家做客,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留给她们吃,使她们感到又温暖又亲切,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几十年来大家彼此关心互相爱护,一直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妈妈关心她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关心惦念她们的身体健康,有事没事的三天两头打电话,见不到人能听到声音就很高兴,她们每次来见面就更高兴了。好象有说不完的话。妈妈80年就退休了,但她们没有忘记妈妈,在她80岁生日时,大家相约一起来为妈妈祝寿。妈妈病重住院期间,她们都来医院探望,有的还不止一次地来,更有的自己拖着病体从很远的家,倒好几次车花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来看妈妈,表达她们的慰问和敬意。这就是妈妈高尚人品的最好证明,她关爱他人诚心待人的最好回报。

    66年妈妈参加医疗队下乡到通县牛堡屯,住在一个女赤脚医生家里,和房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她父母早已过世,但当时还是小姑娘的三个女儿,把妈妈看成是自己的亲姑姑,这么多年来像亲戚一样来往,每年春节前都要不远百里坐好几个小时的汽车专程来看望妈妈。妈妈对来自农村的人特别亲切,这也许缘于她出身农家,对农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想起妈妈和原西院的邻居刘叔叔阿姨,原西南8楼的孙伯伯伯母的交往就更说明了这一点。

    春节前爸爸特意买了水仙花敬放在妈妈的遗像前,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无限思念,经过精心的养护,水仙花终于在大年初一绽放,一朵两朵到几十朵,此时凝望着妈妈的遗像,我们仿佛看到妈妈从镜框中走出来站在花丛中,笑得还像生前那样灿烂。

    妈妈,您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2006年2月28日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