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沉痛哀悼解广润先生仙逝!
  查看图片
解广润先生
1929-12-02 ~ 2018-02-22
 
到访:41308  墓地祭奠:9   留言:668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武汉大学“雷公电母”情系后学传佳话——来源于《楚天金报》报道
陈小月  2018/2/23 17:44:00  浏览:1239

(来源于楚天金报2011年报道)
提要
    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后来一起到武汉参加工作,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双双获得崇高荣誉。他们携手共度50多年、被人们亲切称为“雷公电母”。武汉大学教授解广润、陈慈萱伉俪,近日接受了记者专访,使记者有幸感受到两位老人作为科学家和教育者,对科研事业、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从退学顽童到清华第一名
    解广润出生于1929年,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动乱岁月。在他就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日军飞机对其家乡安徽阜阳进行了毁灭性的大轰炸,解广润随家逃难下乡,学业荒废了好几个月。1939年夏天,他跳过六年级,考入了设在阜阳的省立第四临时中学,时年刚刚九岁半。然而,由于年龄小又贪玩,初中第一学期他就因为几门功课不及格而遭退学。退学后读了半年私塾,不久又遭丧母之痛。虽然于1940年夏天重又考入了四中,但一直到高二以前学习情况相当不好。
    直到步入高二年级,“差生”解广润的学习成绩突然迎来跃变。以至于学期结束后,同学们遍查分数找不到第一名,因为谁也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解广润身上。解老在回顾这段经历时分析,除了老师教授得法、自己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外,关键原因是心理上受到一次刺激,从而产生了无穷的学习动力。
    “高二以前我在学习上甘居中下游,毫不想去和那些既勤奋又聪明的大同学们比一比。但有段时间老师要求每天记日记,我实在没有什么内容天天记。有一天,我在亲戚家里看见一个横幅,写的是‘鹤立鸡群,自谓超然无侣,然进观大海之鹏则渺然小矣。’当天晚上的日记实在无甚可记,我就把这段话记为这天的日记。虚应故事而已,根本没想过以此自比”,解老回忆说。
    不料,这段日记却不知被哪位同学偷看了,并且被传到外校去。有一天,解广润走在大街上,碰到十来个外校同学。他们在背后咕咕唧唧地说:“这就是那个自以为鹤立鸡群的人物,真够骄傲的!”少年解广润听到此话,简直受宠若惊!同学们竟然把他看成是自以为是的骄傲人物,而不是一个毫无出息、自卑的低能儿。既然同学没有看轻自己,我为什么要瞧不起自己呢?兴奋的他决定放手一搏了。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跑警报、钻防空洞是家常便饭。很多人因此无法静心学习,他却独自躲在防空洞口,“那里的光线恰恰可以看书,于是我把随身携带的书本拿出来看。这里极端安静,我背朝洞口,除了书被洞口外射进来的光线照亮外,面对的前方是一片黑暗。在这种无‘声’无‘光’的环境里,我的学习效率非常高。”从此,解广润的势头一发不可收拾,一切也变得顺理成章。
    1946年7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毕业。一年多后,又从西北农学院考进清华大学电机系。“选择此专业,只是听说电机系最难学而已。”当时清华应用力学每周小考一次,题目很难,很多人不及格,但解广润每次都能接近100分。四年后,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被推荐为研究生。随后,以优秀成绩提前一年毕业,成为清华大学解放后培养出来的第一个电力研究生。

“雷公电母”携手科研成佳话
    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解广润与朱镕基是同班同学。1950年冬天,为了声援抗美援朝战争,清华学生停课到农村做宣传,表演花鼓戏、歌剧白毛女等。可惜,清华大学的女生较少,解广润所在班级更是连一个女生也没有。没有女生参与,歌舞剧如何能够进行?解老当时是清华大学民间歌舞社的负责人之一,于是他找到班长朱镕基,请他到低年级借调一些女生。
    借调的这些师妹中,就有一位刚进校门的上海姑娘陈慈萱。当时她和解广润分到一组,排练新编《凤阳花鼓》。在排练的日子里,“学习王牌”解广润给陈慈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解广润的同学也经常在小师妹面前帮他做宣传。于是,从农村回来后,解广润经常约陈慈萱到图书馆自习。随着两人的逐渐了解,彼此互生好感,可聪明的解广润在爱情表白上却束手无策。
    正当此时,朝鲜局势日渐紧张,解广润所在班级也召开大会,号召大家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热血沸腾的解广润一跃而起,当即报名参加。此时的他心潮澎湃,就把陈慈萱约出来,告诉她这一消息。“我就要上前线了,要不我们把关系确定下来吧!”芳心暗许的陈慈萱答应了他。然而,有关部门随后又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理科生不许上战场。于是,解广润没能当上志愿军,却当成了陈慈萱的男朋友。
    1953年,解广润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提前毕业,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陈慈萱也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配电专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器研究生班。1954年,两人在哈工大结婚,从此成就了一段已经50多年的浪漫婚姻。由于两人学习专业相近,不仅在感情上成为终身伴侣,在事业上也能成为相互帮助的伙伴。
    回顾两人的爱情经历,陈老还记得解老写给她的第一封情书:“给慈萱同志:在科学道路上是没有平安的大道可走的,只有那在攀登上不畏劳苦不畏险阻的人,才有希望攀到光辉的顶点。谁只要肯认真地去做,就可以有很多成就,就能够出人头地。愿共勉之。”陈老笑着说:“情书写在照片背后,那是他送给我的第一张照片。也正是这段话,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以后在此事业上不懈追求!”

中国式消雷迎来世界革命
    雷电作为常见的自然现象,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很大威胁。但几千年来由于对其了解有限,如何预防雷电也成为一大难题。作为电力专家,解广润和陈慈萱夫妇把目光对准了这头“难驯的野马”,决心研制出高效的消雷器。
    为此,他们遍查二十四史及上百种地方志、古人笔记和稗官野史,总结了我国数千年来的雷害教训。统计发现,自晋代以来共1450年中,关于宫殿庙宇等建筑物的雷击记录比较多(有74次),但其中只有一次是雷击古塔。随后,他们又调查了18个省市的160座古代砖石塔及木塔,总计为103904“塔年”。根据现代雷击理论,它们应受到过12185次雷击,但实际只调查到45次轻微雷击。这说明砖石木塔具有相当大的消雷能力。
    随后,解广润夫妇分析了现代的雷电测量数据。测量证明,对地雷击约90%为负电,10%为正电。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大部分正电荷是以悄悄的形式(消雷的形式)传入了地球,即自然界本身已存在有效的消雷机理。基于这些事实,他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数字演算,并使用每秒1亿张的特高速摄影,得到几千个数据。1977年,他们提出了导体少长针消雷器,1978年又进而提出了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
    实验和实践证明,半导体少长针消雷器的实验室消雷电流比美国多短针消雷器大46倍,保护面积比避雷针大10倍,而且具有能消灭上行雷及能将下行雷的主放电阶段消灭这两大功能,可将雷电流限制到原值的0。4%左右,这正是美国消雷器所没有的。此项研究获得了中、日、美专利,列入了国家标准,并被国内外广泛应用。日本专家堀并称之为“中国式消雷器”,新加坡防雷委员会主席刘亚财更称之为革命性的发明。
    在科研历程中,解广润、陈慈萱夫妇携手取得丰硕成果,不仅理论研究领先国外,在实际应用中也为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比如,1972-1974年间,解老在发、变电所接地问题的四项研究中,采用了新的分析公式,所得结果比国外研究前进了一步。该成果成为国家标准后,比原来使用的国外公式节约地网所用钢材及投资高达50%。
    在10千伏母线通廊防雷研究和高压电缆护层过电压及保护器的研究中,解老提出了比国外更先进的方案,制造了更先进的保护器。前者大大提高了母线耐雷水平,比当时的苏联方案提高了10倍以上,并可节约70%的钢材。后者使高压电缆护层所受冲击电压降低了50%以上,保护器的保护功能提高了近一倍。仅国家重点工程——07工程一处采用后,每年就可节约近百万度电,并能提高电缆送电能力70%,每年效益以亿元计。
    鉴于解广润、陈慈萱夫妇在雷电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夫妻两人被大家亲切称为“雷公电母”。

情系后学传高效学习方法
    这些年来,每到开学时候,一本由解广润、陈慈萱夫妇著写的书籍——《开启智慧的钥匙》,就会在武汉大学及周边大学的新生中传阅。记者在采访时,也有幸得到解教授赠送的这样一本书。翻开书页,里面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只有亲切可见的字眼,仿佛看见一位和蔼的老人正在倾心交谈……
    很多人了解到解老的学习经历后,都会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能在高二时候取得成绩上的巨大飞跃?对此,解老在该书中有详细介绍,他希望能对后辈们的学习有所启发。他再三强调,之所以能在高二时取得跃变,不是因为天资聪颖,除了精神上受到刺激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找到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关于这些高效的学习方法,他在《开启智慧的钥匙》一书中进行了详细讲解。
    书中不仅谈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谈到学习心态、劳逸结合、记忆方法、眼到心到等内容,甚至连学习时的姿势都有讲究,几乎涉及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解老在书中不仅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而且从科学角度做了详细解释,让人一目了然心悦诚服。
    关于学习时的坐姿,他写道:“应当力求保持身体从臀部到颈部姿势端正,头部微向前倾,腰部不许弯曲。”因为只有这种姿势,才能“使上身的重量主要由骨架承担,只有最小一部分体重和身体变形由肌肉和韧带维持。此时各个器官的机能,包括内脏的呼吸、消化等活动以及血液的循环,所受的阻碍最小,效率最高。任何不正确的坐姿都会引起背部的过劳,甚至骨骼的变形,降低学习的效率和持久力。”
    为了避免枯燥的说教,解老特意在末尾附上自己的学习经历,道理与事实相结合,令人一目了然。出版的书籍很快赠送完毕,解老夫妇又自费复印装订,希望更多学生能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老人家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奋斗一生,如今年迈多病依然战斗不止。他们倾心后学和祖国的教育事业,恨不得把平生所学倾尽教出,其拳拳之心多次令记者眼眶湿润。
    解老和陈老对自己要求严格省吃俭用,却把更多“爱心”撒向那些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多年来,他们分别为安徽阜阳二中希望工程高中实验班和湖北巴东县官渡口镇小学希望工程建设捐款数万元。2009年,他们又成立了“武汉大学解广润电力教育基金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倾尽心力。为此,他们被评为“武汉市十佳科技之家”、“武汉市十佳文明市民”等崇高荣誉,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榜样。

挖掘潜力每个人都是天才
    “我本来是一个资质中下的顽童,之所以现在能为人民做些工作,不过是方向对头,方法较好,努力钻研而已。每个人的大脑有140亿个神经元,同时还有9万个辅助细胞。人的一生能储存一千万亿个信息单位,这比目前全世界图书馆所藏书刊总数所含信息量还要多。但你如此惊人的能力尚远远未能利用起来,也就是说,你学习与创造的潜力是巨大的,一经发挥,你就是天才!”
    “振兴中华的责任放在你们肩上,祝你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采访结束前,解老对广大后学提出了殷切期望和热情鼓舞,老人家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也为广大学子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
    (楚天金报记者饶超)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