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字的正反目 -惑园视频
有感黄山西递古镇孝字文化
2025.10.23
一直理解孝字直观上仅为倡导“敬祖扬善”等意的一种正面表达,直到前天游览了安徽千年古村落典型代表黄山黟(Yi)县西递村、宏村之后,方知孝字在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内的特定环境中,不同视角侧目时还兼有贬邪惩恶的反面折射意境。
孝字的这种正反侧目双意境,是通过堂内祖传的一幅“孝”字牌匾及其仿字木雕表现出来的。书法的主人是史上著名的宋代理学家、哲学家、大文豪朱熹先生,据说当年朱熹回祖籍地徽州婺源(后划江西)讲学,至西递村留下的这幅真迹,是受胡氏家族“孝子得福、逆子遭惩”的家训故事启发。故他在书写过程中根据中华书画同源的传统理念,融入象形元素与拟人手画视觉,将字的右半部书写成形似抱手作揖仰拜长辈(老)的孝子,低首弓身、寓意“子承老”“孝敬长辈”。字的左半部首书写成酷似一只狰狞的猴头,意为未进化的非人类、畜牲,尖嘴獠牙、挥拳踢脚的叛逆或忤逆长辈姿态,与右侧的孝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反差。
朱老先生的一个孝字文化,不仅栩栩如生地将一个平面静止的孝字,艺术地再现为立体和动态,而且将胡氏家族“孝则为人,不孝则为畜”的“以孝治家”道德伦理规范的精神文化符号中包含的理学、哲学思想等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据说由此也成为西递、宏村两个千年古村落,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要素之一。
感慨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璀璨无比的同时,惑园在想”不孝为猴“的另一种考虑是否也因猴子善变脸的本性呢?比如发生在长辈生前表现为人、身后就变脸为猴的情况,又该如何在孝字文化中正反侧目呢!
(八儿小视频顺致父亲诞辰99周年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