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愿天堂里没有乡愁 余老一路走好。
  查看图片
余光中
1928-10-21 ~ 2017-12-14
 
到访:35579  墓地祭奠:69   留言:3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著名诗人余光中去世,他曾在广州高校留下的足迹
转载  2017/12/15 10:33:00  浏览:158

今日上午,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乡愁”的台湾文学家、著名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病逝,享年90岁,代表作《乡愁》、《白玉苦瓜》等。


报道称,原先只以为是天气多变、气温偏低,到医院检查后决定住院静养,没想到疑似有些小中风,肺部感染、转进加护病房;旅居在外的女儿们也从国外赶回,谢绝采访,结果一天之隔,余光中先生过世,亲人与文坛好友都十分伤痛。

很多人对余光中的印象源于上世纪后期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创作《乡愁》时,余光中不过二十余岁。事实上,余先生的乡愁早已贯穿整个人生,整个诗文创作。
“童年的天空啊,看不见风筝,看到的是轰炸机”。战火中一路逃难的童年,是“乡愁”萌发的最初土壤。

余光中生于南京,9岁因战乱而逃离故乡,母亲把幼小的余光中用扁担挑在肩上一路逃到常州,后来又辗转避难于重庆。在巴山蜀水深处,余光中度过了中学时代。当时的四川战火笼罩,交通封锁。

十几岁的余光中一心向往的是逃离这个闭塞落后之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正是为了这个夙愿,余光中在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文系,他觉得这是自己走出去看世界的唯一路径。

同时考取金陵大学与北京大学外文系的余光中,因为母亲的挽留,选择留在南京。1947年,就读金陵大学外文系。原以为可以就此驻足故乡,却没料到迎来的是人生第二次逃亡。又是因为战争,余光中辗转南下,直至定居台湾。

1951年余光中和父母在一起
余先生一生漂泊,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研习,让余先生在中西文学界享有盛誉。

他诗文的主题,多离不开“离乡”“乡愁”“孤独”“死亡”,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苍凉与顽强。


2008年,中山大学

2008年4月12日,时年81岁的余光中带着“乡愁”来到广州,做客中山大学。演讲当晚,天虽下雨,但两三百个座位的演讲厅却挤进五六百名观众,过道和讲台上都站满了人,场外还有上百名观众进不去。

余光中当晚演讲的主题是“当中文遇见英文”,当晚的演讲临近结束,现场的一位同学深情朗诵了余老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乡愁》。主持人借机问余老有没有准备为《乡愁》写续节。余老表示,这首诗歌已经很完整了,没必要再添加第五节。但如果要加的话,因为他目前常常往返于台湾与大陆两岸之间,那么,《乡愁》的第五节可以这样写:“而现在,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我来这头,你去那头。”


2011年,暨南大学

2011年12月10日晚,时年83岁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做客暨南大学百年文化素质教育讲堂,趣谈“趣谈旅游与文化”,现场座无虚席。

当日在会场外,许多热爱余先生但进不了场的同学,一直舍不得走,余老先生专程在讲座之后去看望了他们,给大家讲了讲座上的大概内容,鼓励大家要多出门旅行,这样才能领略到不同的文化。


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

2011年12月11日,余光中在华南理工大学讲学时,曾在千余学生面前亲自朗读了自己为《乡愁》续写的第五段。

讲座现场外大批学生赶到,希望可以旁听余老的讲座但一票难求。信息时报记者 巢晓 摄

据介绍,余光中当天在华南理工大学参加第三届世界旅游文学国际研讨会。围绕“行走的愉悦”这一主题,余光中与华南理工大学师生展开了智慧对话。当天的会议厅内人山人海,就连过道里和讲台前都坐满了学生。即便如此,仍有上千名学子候在门外,迟迟不肯离去。

余光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大为感动,他主动走出会议厅,来到广场上与学子互动。“看到很多同学站在外面,虽然是寒冬,我感到暖流。”余光中向学生致以歉意,并与学生们合作朗诵起了自己的诗歌《乡愁》和《民歌》,其大家风范让学生们激动不已。

更令学生惊喜的是,余光中主动告诉大家,这些年来很多人都问他有没有续写《乡愁》。“要我续也可以,可是第五段我并不想收进来,只是一种说法”,随后他便大声朗读起了自己续写的《乡愁》第五段:“而未来,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去那头!”这一段描绘出了乡愁化作往来的桥梁,将海峡两岸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繁荣发展的图景,余光中对两岸统一的信心,在这一段之中得到了表达。

余光中在当天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乡愁》里写的事情,从小到大到结婚到母亲去世,都是他的经历,“但到了第四段就是从‘小我’扩张到‘大我’,祖国这个‘大我’其实也是母亲。”

今天,让我们再读一遍《乡愁》:


余光中朗诵乡愁

余光中手书《乡愁》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余老,走好!

诗意天堂,犹有余光
来源:信息时报综合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