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毕公高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毕公高
 
到访:25855  墓地祭奠:261   留言:59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庞氏始祖唯毕公
毕公高后裔庞氏  2017/9/4 22:28:00  浏览:2246

庞氏始祖唯毕公,
哪来什么“多源说”
浙江天台庞国斌

       我们庞氏如今在全国姓氏中,按人口数排名101位。自古以来,全国绝大部分家谱或碑文或传记,皆载毕公高为始祖,从无异议。试举几例:
  贞观八年(634)时编撰的《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敦煌莫高窟窖藏)载:“雍州始平郡,出四姓:冯、庞、宣、阴。”
  唐朝武周时《庞府君(同本)墓志铭并序》曰:“原夫锡姬氏之昌苗,胙庞乡而得和姓。战国则涓善兵术,当途则延有盛名。蜀郡称展骥之才,襄阳挺高人之节。门风祖德,可略而言;弈叶本枝,其来自远。”

  由“状元宰相”文天祥代序的《吉水仁寿庞氏谱序》作于宋咸淳九年(1273),开头曰:“庞,古著姓。”
  来自浙东天台的“直声动天下”谏官庞泮,任河南右布政时,于弘治癸亥(1503)夏五月在《送弟原润还家长歌》开头即说:“吾家出自周文王,毕公之后封庞乡。得姓于今几千载,支分派别最久长。”

  广东龙头嘉庆十五年(1810)《松冈公谱序》云:“吾族自毕公高之子封于庞地,遂以国为姓。自是以后,德业才望,代有名人。”
  这些都说明起码在唐初,就已公认庞氏来自始平(陕西兴平),始祖为毕公。正如山东《汶上庞氏谱序》所言:“他族皆有异派,维我庞姓则不然。凡属一姓,大略皆同宗而出者也。”

  到了近年,才形成了所谓“庞氏多源说”:即毕公说、庞降说、庞高屋说及改姓说等。2014年,某些人大肆宣扬“庞降始祖说”“南阳总源说”,不仅将子虚乌有的庞降首次与毕公并列,而且将毕公户籍擅自从陕西兴平(毕塬一带)迁移到千里以外的河南南阳——将庞姓迁徙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地分祖祖源地之一的南阳“上升”为总祖毕公的总源地,这不是最大的不孝吗?为了在南阳大兴土木修建什么“始祖纪念馆”,通过砖家论证(只有论点没有论据)上讲坛,拍摄微电影《庞氏脉源》等等一系列“不孝”做法,一定程度上搞乱了家人们的思想,同时也引起了广大宗亲的强烈反对与愤怒声讨!

  为了正本清源,老学者庞厚义翻阅了大量古文献,先后写出《庞氏祖源考辩》及《考辩补阙》、《庞氏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黄帝嫡系子孙》等重磅长文,从《左传.文公十八年》《史记.五帝本纪》入手,指出颛顼手下的“八恺”之一为“尨降”(并非“庞降”)。“尨”读máng 或méng音,多毛狗意,引申为杂乱、杂色等。信史《左传》《史记》的记载,被唐史及其以后的权威韵书《唐韵》《广韵》《集韵》和《康熙字典》所认可。厚义老师并指明“尨降”为“尨”与“降”姓始祖及两姓的分布区域、历史名人,明确宣布:世无“庞降”,只有“尨降”。

  那么,“庞降说”又是怎么来的呢?颛顼生活的时代距今4300年以前,到了距今1200年的唐朝柳宗元时,柳写《黔之驴》,误将”庞然大物”写成“尨然大物”,故以讹传讹。至南宋时,罗宓《路史》中有“颛顼帝后有庞氏”这句话。所谓“路史”,道路上传闻之逸史也,能当信史乎?至清初,《百家姓注》才“确定”所谓“庞降”为庞氏起源之一,但没有形成气候,“毕公始祖说”仍占主导地位,虽然“高阳氏(颛顼)”也进入个别家谱中。(这里说明一下,个别地方要尊崇庞降什么的,由着他们去吧。但若想抬高到全国性位置,绝对不行!因为其目的无非是想说:你们不是说始祖是时间最早的那个吗?瞧,这“庞降”比毕公早一千几百年呢,以后会无形中将毕公赶出始祖行列的。)

  这几年,某些人的如此做法,只是单纯的想把河南某些地区所尊崇的“庞降”上升为全国性的尊崇吗?如果说“庞降始祖说”非其独创,那所谓“南阳总源说”却是他们的独特“研究成果”了。

      在《庞氏祖源初探》一文中,为了达到把庞氏祖源地搬到河南西南部南阳的目的,说什么“南阳地处中原,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曾在这里建都”。厚义老师指出:“此文作者只知如今伏牛山下的南阳,不知古时中原的南阳;况伏牛山下的南阳,地处古时中原之外。”查《辞海》的《地理分册》,南阳古地名有三:1.相当于今山东泰山以南、汶水以北一带。以在泰山之南,故名。2.相当于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以在太行山南、黄河以北,故名。3.今河南西南部一带,后古代中原的南部,位于伏牛山下、汶水之阳,故名。因为古时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的北面为阳(水的南面为阴),故这三地称为“南阳”。夏朝共八次迁都,是否在这三地之中作为都城乎?查《古本竹书纪年》:“帝杼(夏朝第六代王)居原(今河南济源),又迁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否决了夏朝迁都至“南阳”的说法。

      厚义老师还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指出古代“中原”的范围,“兴平”所在的区域,理直气壮宣布:陕西兴平距河南伏牛山下的“南阳”相隔上千里,当时荒僻之地的“南阳”怎么能是庞氏始祖毕公后裔的活动区域“庞乡”呢?(如《郡望人物》:“庞氏望出始平郡,即今陕西省兴平县。”《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附古今地名对照表:“始平郡(西晋-北魏)——陕西省兴平县东南。”)

      然而,某些人生怕相对陌生的“庞降始祖说”一时还使人难以接受,将假“庞降”的活动区域定在河南一带恐还底气不足,又动毕公祖籍的歪脑筋。为了表明河南自古以来就是全国文化中心(这怕是表面理由吧),就李代桃僵,胆大妄为的将庞氏始祖原户籍也迁移出千里之外——他们自己家乡的土地上了!(不错,“中华第一龙”出自河南濮阳,河南是古代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有的不可否定,但没有的怎可凭空捏影画图呢?)

      他们煞费苦心的以打造“南阳总源纪念馆”品牌为由四处宣扬,哪知祖上有灵,根本不买账!于是,只好请无良砖家在全国《百家姓》讲坛胡扯一通;拍摄微电影《庞氏脉流》,以“南阳”为中心,箭头向四方射开表明这儿是所谓始祖发源地;还蒙骗他人说什么“毕公受封始姓庞,河南原本是故乡”等等奇谈怪论四处散发,是想造成“既成事实”,这不是腿肚下大上本末倒置么?如今明确指出他们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如继续假借个别还不知真相的家人之手以售其“说”,或抓住反击者细小的情绪化语言大作文章等)。坚决反对虚无历史任意歪曲史实,还祖源一个公道,这不是庞氏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吗?!   
  《郡望百家姓》:“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后代受封庞,因以封地为姓,封地属始平郡。”故而这次全国庞氏联谊会二届一次会议横幅对联为“脉承毕公,望出始平”(这是金华会议精神的核心与灵魂)。金华会议受到海内外90%以上家人的拥护,连河南网报道的郑州论坛文章中也承认“庞氏始祖毕公高”,没提到什么“庞降”什么的。这说明他们当中有些人终究醒悟了,我们坚持“毕公始祖说”已取得重大成果,这是天大的好事!再加上所谓“南阳祖源纪念馆”胎死腹中,对某些人来说,早应该回头是岸了!虽然古有“送不孝”,但现在强调“天下庞氏一家亲”,照理更能得到其真心响应才是。然而——

  可惜的是,某些“树影”依然无动于衷,时不时的突然挤入网页之中恶心你一下,或让个别懵懂家人出面当枪瞄一下,不断变换手法,虽然使得部分家人一时难分是非与曲直,然雨后现彩虹,还怕几朵云儿飘荡?我们再次奉劝某些人,几个孤岛浮汪洋,一叶扁舟苦颠簸,何必呢!

      至于什么“襄阳庞高屋庞氏源流,就是庞氏起源的印证”,更是不值一驳。三国庞德公隐居襄阳,庞德公是毕公后裔,襄阳是庞氏迁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分祖源地,怎可与总祖源地“庞乡(兴平)”相提并论啊(起码与始祖毕公相差一千二百年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庞,高屋也,从广,龙声。”隋唐时《汉书注》作者颜师古:“庞者,高屋之名。庞氏之先,资产殷富,好为室屋。乡党荣羡,谓之庞家,遂以立民,此说非也。”表明“高大的房屋”是“庞”这字的本义,而非引申义。所谓“庞高屋”,是庞家的房屋高大而已,哪来的什么“庞氏起源之一”啊?

      还有他族改姓的,这是老庞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是我们的骨肉兄弟。然这是一个重要支流,又怎么能与“总源”并驾齐驱呢!就以长江为例,她的源头是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在长江千万里流淌的过程中不断有大小无数支流汇入,如淮河大部分水量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的,你能说“长江多源说”吗?

      古人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的姓氏确有“多源说”,但向上追溯,结果还只是一个源头。何况我老庞家本是一个总源,根本就没什么可争论的所谓“多源说”。所谓“庞氏多源说”,是个地地道道的伪命题。

      庞氏始祖唯毕公,根本没有“多源说”。
庞氏之歌

毕公之后封庞乡,三千年来历风霜。
望出始平源陕西,脉流纵横汇河港。
战国将帅竞风流,大汉孝妇传芬芳。
德公高挂龙凤榜,城隍低护穷街坊。
庞蕴居士济世穷,田园宰相恩泽广。
广宇澄清潜龙跃,湖海翻涌闪金光。
啊!
广宇澄清潜龙跃,湖海翻涌闪金光。

毕公之后封庞乡,庞乡绝非今南阳。
   庞乡、南阳千里遥,枝桠怎将根本忘!
      始平郡望达鹿门,南安、南阳、谯郡壮。
改朝换代皆尘土,根深树高枝叶旺。
儿孙后世讲度量,岂容忤逆少主张!
敬祖致远首要事,方能睦族明方向。
啊!
敬祖致远首要事,方能睦族明方向。


 庞国斌2017.8.1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