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科尔沁孝庄园
  查看图片
恩师安艳
1963-03-07 ~ 2016-01-14
 
到访:872000  墓地祭奠:5298   留言:595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癌细胞消失了,女大学生奔向生命的出口
灵魂剪霜女华佗  2018/2/25 14:37:00  浏览:228

    4年前,她在高考前3个月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肿瘤;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参加了高考,并考取中国海洋大学;4年来,她往返于大学和医院之间,顽强地进行着绝境自救。她的坚强、自立和勇气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不但感动了青岛全城,并因此成为央视2006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
    她,就是山东青岛少女—丁婕!

高考前夕突降不幸,绝症少女拼死也要上大学
    丁婕今年22岁,家住山东省青岛市鱼山路。母亲王建玲在青岛市电焊条厂工作,父亲丁维信在青岛市海水素厂上班。小丁婕从小聪明伶俐,尤其对音乐悟性很高。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父母还是省吃俭用为心爱的女儿买来钢琴,并在女儿6岁时请来家教专门教授女儿。
    2000年9月,16岁的丁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青岛市第十九中学。进入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丁婕不但在学业上继续保持优秀,钢琴演奏也成了学校演出的保留节目。这让丁维信夫妇十分欣慰。时光转眼到2003年,春节刚过,丁婕开始全力以赴迎接高考。但就在这时,命运却和她开了个黑色玩笑!
    3月5日,丁婕突然感到一阵剧烈胸痛,心慌气短,还咳嗽不止,痰里还带有大量血丝,王建玲吓坏了,赶紧将女儿带到青岛市立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丁婕患的是胸腺淋巴癌!王建玲强忍着悲痛向女儿隐瞒了真相。第五天,丁婕住进市立医院肿瘤病房。
    3月23日上午,唐建国医师亲自主刀,为丁婕实施了肿瘤切除手术。肿块切除后,唐建国医师发现,丁婕身上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必须化疗,否则将有生命危险。
    王建玲的亲戚朋友也都主动帮忙,大舅王建兴和二舅王建速等人共拿出17000多元给丁婕治疗。有亲戚劝王建玲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以防万一,但被他们拒绝了,他们决定:就是再苦再难也要把女儿的病治好!
    一个月后,王建玲夫妇带着丁婕,来到青岛市肿瘤医院做化疗。王建玲告诉女儿:“医生很快要给你用新的药物,很可能引起你皮肤过敏,还可能掉头发。”丁婕问:“那头发还能不能长出来?”王建玲说:“能。”丁婕的泪水突然涌了出来:“我偷偷看过诊断书了,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王建玲眼里噙着泪水安慰她说:“现在的医学那么发达,你的病一定能治好的。”丁婕靠在妈妈的怀里,不禁痛哭失声:“妈妈,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了啊!妈妈呀!我不能放弃,我就是爬也要爬到考场上去,我要上大学……”
    王建玲知道,上大学一直是丁婕的梦想,也是他们夫妻俩朝思暮想的期盼啊!可王建玲夫妇担心女儿身体承受不了,丁维信劝女儿说:“小婕,今年咱就不参加高考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下一年再说吧!好吗?”听爸爸这么一说,丁婕眼泪一下子出来了,说:“爸爸,我不甘心啊,我努力了十多年,就是为了能考上大学。眼看就要高考了,我怎么能轻易放弃呢?”她对妈妈说:“把我的课本拿来,我要在病床上复习。”父母亲拗不过她,只好点头同意。
    见女儿铁了心要参加高考,丁婕的爸爸丁维信找到学校,央求让女儿参加高考。校领导了解情况后也很感动,向市教委请示。市教委特批她参加高考,并让她一边化疗,一边复习。

隐瞒病情绝境自救,琴声不止生命就跳跃不止
    从这天起,应考的坚强信念,支撑着丁婕的病体。由于胸腔积液所致,她呼吸很困难,心包积液也引发她心慌气短,周身关节骨骼都很疼痛。但丁婕竭力忍受着,每天都在病床上学习到很晚。
    每次,丁婕遇到解不了的习题,常常求助于前来帮忙的同学。除了学习,丁婕每天还要打针、输液、换药,每一遍折腾都让她疼出一身汗来。但医生护士一出病房,丁婕就急着让同学继续讲解习题。同学不忍心,让她休息一会儿,她急得直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由于化疗带来的副作用,丁婕头晕、头疼、呕吐,头发几乎掉光了,常常疼痛难忍,但她一想到高考,浑身就充满了力量。实在自己不能拿书时,她就让妈妈将复习试题贴在床头上,自己歪斜着身子看。每次化疗一结束,她就让妈妈给她把课本拿来,继续复习功课。
    为不给别人增添麻烦,除了几个亲戚以外,王建玲夫妇没有把女儿得病的事告诉同事和邻居。丁婕因做化疗头发掉光了,戴着假发,不知道的人都夸她的发型好看呢。为了增强女儿的免疫力,王建玲夫妇每天清晨都带着丁婕去锻炼身体。邻居们见了,都非常羡慕,但却不知道这一家人正承受着巨大的折磨。
    学习累了,丁婕常常会坐在钢琴前弹奏一曲。她特别喜欢弹奏德国著名作曲家帕海贝尔的经典作品《卡农》,这是一首雅俗共赏的曲子,旋律简单,但意境优美,每当那美丽的琴声从键盘上汩汩流出时,丁婕的心也随着琴声飞扬起来,那一刻,她浑然忘记了病痛……
    这样的日子坚持了整整三个月!2003年6月7日,是丁婕参加高考的日子。尽管丁婕不想搞特殊化,市教委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还是在考场上给她安排了特殊的考位和专人照顾。
    第一天上午考的是语文。丁婕考了没一会儿,就心慌气短眼冒金星,只好趴在桌上休息一会儿,再继续答题。坚持了一会儿,又是一阵头晕目眩,只好又停下来……就这样,丁婕凭着顽强的毅力,第一场考试坚持到最后一刻。紧接着,她又坚持考完第二场数学、第三场英语……当她6月8日下午5时30分考完文科综合知识后,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她哭了:“妈,我没有考好!”王建玲安慰她说:“你只要尽力就行了!”
    不久,高考成绩出来了。丁婕考了496分!比当年山东省文科标准线的430分整整超出66分!
    考虑到女儿的身体,王建玲夫妇让女儿报考了校址在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校领导得知了丁婕的苦难和不屈经历后,破例录取了她。拿到入学通知书那天,全家人抱头大哭了一场……
    2003年8月底,经检查,丁婕病情得到控制,她暂时停止了化疗。主治医生徐玫一再叮嘱王建玲夫妇:出院后必须保证连续用药,必须保证每两个月回来接受一次检查。不然,病情随时可能恶化。
    9月10日,丁婕如愿以偿走进了中国海洋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门。
由于学校要求在校生必须住校,丁婕和周慧等8个同学分在了一个寝室。为了不给老师和同学们添麻烦,好强的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是个癌症患者,在她的再三央求下,学校领导也答应替她保密。
    大一军训时,丁婕本可以不参加军训,但她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得病的事,还是不顾父母的劝说,冒着危险,一直将军训坚持了下来。高中时,喜欢体育的丁婕在校运动会上拿过跨栏和跳高两个冠军。进入大学后,丁婕跑步、打篮球,跟大家一起玩耍,同学们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美丽活泼的女同学竟身患癌症。同学们从没有见她哭过,反倒当同学们难过时,她来安慰他们。
    化疗一段时间后,丁婕仍需要药物维持,每个月光买药就要花去3000多元,还要定期去青岛肿瘤医院复查身体。而此时,王建玲从电焊条厂下岗了,一家人生活再次陷入困境。
    看着父母为自己操劳日渐消瘦,丁婕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她背着父母,在同学的帮助下,找了两份家教的工作,一个小时15元钱。两份家教地点相距一个多小时公交车程。为了能按时到达地点,省下车票钱,她经常不吃晚饭就步行过去。第一个月,丁婕拿到了工资405元。接过家长递过来的工资,转身的一刹那,丁婕泪如雨下:有了这些钱,意味着又有了治疗的机会,又多了一分康复的可能。
    2003年11月,丁婕来到了青岛市肿瘤医院进行复查,癌细胞没有继续扩散,丁婕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再次见到女儿时,牵肠挂肚了两个月的妈妈王建玲顿时感到一阵揪心地疼。尽管丁婕为了掩饰自己的憔悴,还特地抹了口红,甚至偷偷描了描眉毛,但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女儿的这些掩饰怎能遮住一个母亲的眼睛。不得已,丁婕把自己偷偷打工的事告诉了妈妈。
    “小婕啊,妈妈要和你在一起,就算死了也有妈妈陪着。”王建玲母女俩泪眼相对,泣不成声。
    就这样,王建玲找到学校领导,说明了情况,校领导很同情她们母女,就特意把王建玲安排在校图书馆打工,主要工作是贴书标,一天20元钱。
    2004年元旦,丁婕还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元旦文艺晚会,丁婕再次弹奏了那首名曲《卡农》,那优美的琴声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时,丁婕的眼里也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在她看来,这首曲子就像人生一样,只要琴声不止,生命就会继续跳跃下去……

美丽少女感动全中国,青春不屈绽放出生命奇迹
    2004年3月,丁婕的病情复发了!王建玲夫妇当即把女儿再次送进青岛肿瘤医院。丁婕请假说治完病很快就回来,辅导员杜亚楠老师问她到底得了什么病,她没有说,杜老师也不好多问,同学们也被蒙在了鼓里。
    为了多挣点钱给女儿治病,王建玲在青岛市电业局找了个打扫卫生的活,月工资400元。每天清晨4点多,王建玲就起来赶到电业局打扫卫生,一干就是三个多小时,然后匆匆赶去海大图书馆上班,她还要每天给女儿做饭、送饭,只有到了晚上,才能陪女儿说说话。
由于劳累过度,王建玲患了严重的脑动脉硬化。在医院呆了三天后,她就强行出院了,丈夫丁维信劝她多住两天,可她说:“给女儿治病要紧,我这算什么。”
    夫妻俩商量得病的事不能让女儿知道。尽管王建玲夫妇将病情瞒得很紧,但丁婕还是从医生那里知道了此事,她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受苦了!”
    经过两次化疗,丁婕病情控制住了,她又回到了学校。2004年暑假,丁婕又开始挣钱自救了,她一边给小孩子做家教,一边在肯德基店里做服务生。一年里,丁婕在学习和化疗中度过每一天。但她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在家或者学校的琴房里,弹奏几曲。她最爱弹的,仍然是那首《卡农》。每当她在家里弹奏这首曲子时,妈妈都会在一旁静静地倾听。
    2005年暑假,丁婕见海大鱼山校区球场上有许多人玩球,就批发矿泉水去卖,每天能赚20多元钱。同时,她还到处推销药品。这个暑假,她挣了4000多元。尽管丁婕一直在坚持自救,但这些收入对于巨额的医药费还是杯水车薪……
    2005年10月16日,当丁婕再次住进青岛肿瘤医院时,同宿舍与她要好的周慧还是知道了此事。周慧和同寝室的几个姐妹一起偷偷地来到医院。
    一进病房,周慧见丁婕的胳膊植入了一个管子,忙问她到底是什么病,丁婕见瞒不住了,才把自己这两年多来得癌症的事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听完丁婕的话,周慧搂着丁婕大哭起来,病房里顿时泪水一片……
    周慧没有想到,丁婕在学校一直都戴着假发,连她们经常在一起都没看出来。在丁婕的再三要求下,周慧答应保密。但从这以后,她们对丁婕特别照顾,经常帮她打饭、洗衣服,陪她一起散步。
    为了让丁婕开心,周慧和她一起去崂山游玩。在崂山脚下,周慧开玩笑说:“我知道有个男孩子在追你,你不如谈场恋爱吧。”丁婕含羞笑了。
    2006年年初,王建玲夫妇带着丁婕到北京的大医院去做详细检查。他们两次去北京,先后去了北京肿瘤医院、协和医院和道培医院。专家们在仔细检查了丁婕的病后,认为丁婕得病三年多,居然没有继续恶化,还有好转的迹象!专家的诊断让丁婕一家人看到一线光明。
为了给女儿继续治疗,王建玲几次想卖了现在的房子,但都被丁婕制止,她说:“房子是我们的窝啊。就是卖了钢琴,也不能卖房子。”
    丁婕去北京看病期间,周慧再也不忍隐瞒下去了,把这件事告诉了辅导员杜亚楠。杜老师听完后,很震惊,她急忙找到校团支书孙铭和学生会秘书长王学翰,商议如何帮助丁婕。校领导也被丁婕的故事感动了。他们决定在全校发起爱心捐助。
    当丁婕顽强自救、隐瞒病情的消息传开后,海大动容了。3月4日当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就募得捐款近2万元。爱心社在三个校区、校外五四广场等地进行了募捐。图书馆一位老师拿出200元,许多同学都集体凑钱捐出。信息学院学生会还组织了“真情杯”风筝比赛,义卖风筝,为丁婕尽一份力所能及的援助。
    3月26日,无数青岛市民通过青岛电视台《今日60分》栏目了解丁婕的感人事迹后,纷纷为这个素不相识的女大学生解囊相助。
    3月27日一大早,一位姓徐的女士和丈夫就赶到市肿瘤医院看望丁婕。他们特意买了个大花篮,还悄悄塞给丁婕2000元钱。来看望丁婕的市民很多,但是几乎都不留姓名,放下东西就匆匆离去。一位曾经也备受淋巴癌折磨的市民,给丁婕买了10个海参补身体,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丁婕战胜病魔。
    短短一个月内,丁婕收到各界捐款10多万元。躺在病床上的丁婕流着泪说:“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2006年4月,由于不断的化疗和注射,丁婕身上已很难找到血管了。医生只好给她做了一个支架,对她实施深静脉植管,也就是将硅胶管植入距离心脏最近的那根血管里,以便于针剂注射。为了保证支架上的输液管不堵塞,必须每天注射抗凝剂。每天去医院,坐公交车需要4元钱,去医院打这种针需要36元钱,丁婕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把药拿回家,自己注射。
    开始,她的这一念头让母亲很担心。丁婕坚决地说:“有了支架,注射应该是很简单的。”母亲拗不过女儿,就勉强同意了。这一坚持就是三个月。
    2006年6月底,在大学毕业典礼上,身着一袭白色连衣裙的丁婕又弹奏了那曲《卡农》。很快,那悠扬的音乐在她的耳边流淌,她的眼前闪现出了蓝天和白云。天那么蓝,她感觉自己正慢慢变成一朵白云,自由自在地飘浮着,在这美妙悦耳的天籁之声里,她仿佛看到了一个闪着微弱亮光的生命出口……
    2006年8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子从电视上得知了丁婕的事迹后,专程从威海赶到青岛,给丁婕送去了5万元钱,并建议王建玲用中药给丁婕进行治疗。
    在做完为期一周的治疗之后,按照这位男子提供的地址,王建玲带着丁婕,来到威海市环翠区西钦村,找到著名的肿瘤中医治疗专家孙宝先。
    在查看了丁婕的病情后,孙宝先高兴地拍着丁婕的肩头说:“真没有想到,在保守治疗的情况下,你的病情居然会控制得这么好。如果以后较长时间内病情不出现反复,你的病完全可以康复。”接着,他感慨地说:“很多人得了绝症,人还没死,心却先死了。而你却在病魔来临时,不言放弃,让生命变得鲜活。真是了不起啊!”
    2006年11月28日,王建玲夫妇带着丁婕来到青岛肿瘤医院进行复查。
    经过检查和最后一次小剂量的化疗之后,徐玫主任禁不住拉着丁婕的手,激动地说:“奇迹啊,真是奇迹,你身上的癌细胞几乎消失了,而且复发的概率非常小。如果不出现特殊情况,就不必再来医院复查了。”丁婕激动得跳了起来,她紧紧搂着妈妈,两人竟一时语塞,幸福的泪水模糊了彼此的双眼……
    2006年12月6日,青岛癌症女孩丁婕顽强自救、打工上大学的感人事迹被推荐到中央电视台“2006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组委会在经过认真调查和审核后,把丁婕列入央视“2006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
    4年来,丁婕共进行了16次化疗,花费了20多万元,不仅花光了家里积蓄,还欠下8万多元的债务。看着同学们开始走上工作岗位,丁婕也希望能给父母减轻一点压力。她在淘宝网上开了个“狐宝宝”百货之家,在网上从事时尚百货的批发。下一步,她打算开一家比较大的时尚用品店,以自立自强回报父母及关爱她的所有好心人。
    2007年1月10日,在接受本刊的专访时,丁婕深情地说:“回首4年来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尽管每一步都会有痛苦,但痛苦之中也浸润着深深的快乐。如果说别人的青春是灿烂的,那么,我可以无愧地说,自己的青春也同样灿烂!”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