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真正的自由,是负责的态度,是孩子有自律,因而能自觉在做选择,而不是以此成怠惰与放任、散慢与逃避的借口,这是教育必须面对的核心课题。传统的由来与打破,均是猴子。其实,只要猴子肯尝试,定能创能新。打破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学校,也许必须以暂时的混乱来蒙蔽改变的成效,而很多时候,人的很多无意义活动也许只为所谓可笑的秩序井然而已。于是,打破的勇气消失了。都说,猴子就是这样进化的。其实,我们都是类人猿,根本不是红屁股的猴子。
猴子实验1
科学家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若是猴子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冷水喷向笼子,这五只猴子全会被淋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水柱立即喷了出来,每只猴子都淋得一身湿,所有的猴子都去尝试过,发现皆是如此。于是,猴子们得到一个教训:千万不要去拿香蕉,因为会有水柱喷出来。
后来实验者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抓出来,换了一只新的猴子。这只猴子看到香蕉想要去拿,结果马上被其他四只猴子拦阻,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新猴子会连累他们遭水淋,这只新猴子尝试几次,被打得全身是伤。
接着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换掉,换只新猴子,这只猴子看到香蕉自然马上要去拿,结果也是被其他猴子揍了一顿,上次来的那只猴子打得最用力。新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所有的旧猴子都陆续换成新猴子了,但是大家都不敢去动那串香蕉,它们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拿香蕉会被揍。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习惯可能导致许多错误,并且使人认为那些错误是正当的,会产生“即使错了也是前人所犯”的可悲心态。
启示:好的习惯得益于平时反复的训导,练习而成。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千万千万要力避坏习惯的滋生,要知道坏习惯将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形式,甚至将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教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角度,不断更新思维立足点,成功将水到渠成!
猴子实验2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适当位置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房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只死了,另一只缺了耳朵断了腿。第三间房子的猴子都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活得很好。
究其原因,第一间房子的两只猴子为了争夺地上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终因食物太高无法获取而被活活饿死。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后来靠彼此的协调配合,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来依次取得逐渐增高的食物,所以很好地活了下来。
这项实验的对象虽然是猴子,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才与岗位的关系。岗位难度过低,人人能干,便体现不出能力与水平,选拔不出人才,反倒造成相互争斗甚至残杀的内耗,其结果无异于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岗位难度太大,人人努力都不能及,就会埋没、抹杀了人才,犹如第三间房子里两只猴子的命运。
同为碳原子的金刚石和石墨,仅仅因为排列的不同,就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个物质。同样,对人才的不合理使用,也会使人才的价值有天壤之别。一个学校,如能把人才放到适合他的位置上,那么,这个学校的整体绩效一定超越未能让人才发挥能力的学校。在人力资源的概念中,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这个最适合的,也就是最好的。
学校岗位的难度要适当,学校员工适应岗位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与水平,才能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智慧。同时,相互间的依存关系还可使校园内的每一位员工间相互协作,共渡难关。
猴子实验3
科学家将四只猴子关在一人密闭房间里,每天喂很少食物,让猴子饿得吱吱叫。几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当它还没有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滚烫热水烫得全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众猴子只好望“蕉”兴叹。
几天后,实验者换了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三只老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房间内,当这只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仅剩下的三只猴子制止它,连没被烫过的半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
实验继续着,当所有猴子都已换过之后,没有一只猴子曾经被烫过,上头的热水机关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却没有一只猴子敢前去享用。
企业也好,学校也罢,禁忌经常故老相传,虽然事过境迁、环境改变,大多数的组织仍然恪守前人的失败经验,平白错失大好机会。
猴子实验4
有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4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喂很少食物,让猴子饿得吱吱叫。数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时,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猴子们只好望"蕉"兴叹。
又过了几天,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3只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当这只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但剩下的两只老猴制止它,连没被烫过的半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
实验继续,当所有的猴子都已换过之后,仍没有一只猴子敢去碰香蕉。上头的热水机关虽然取消了,而热水浇注的"组织惯性"束缚着进入笼子的每一只猴子,使它们对唾手可得的盘中美餐——香蕉,奉若神明,谁也不敢前去享用。
在变化莫测的教育新环境中,学校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迅速调整,否则只能像故事中的猴子那样,在昨天的教训上平白失掉明天的机会。
猴子实验5
-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 ^O^)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阶级的起源-
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A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这下子阶级也随着道德的起源了。
-道德的沦丧-
天变热了,笼子里的猴子们想冲凉却找不到地方。终于出现了一位反潮流英雄,猴子HERO。HERO在无意中碰到了香蕉,理所当然的引来了一顿暴打。但在挨打的过程中,猴子们享受到了冲凉的乐趣。等身上的水干了之后,猴子A在无意中碰撞了HERO,使HERO又一次接触到了香蕉,于是,猴子们享受了第二次冲凉,HERO遭到了第二次痛殴。在此之后,只要大家有冲凉的需要,就会有一只猴子X挺身而出,对HERO进行合理冲撞。大家对HERO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在平时大家会对HERO异常温和,以弥补在冲凉时为维护规则而不得不对它进行的暴力举动。一天,在大家冲凉时,饱受折磨的HERO闻到了香蕉的清香,生物本能使它在别的猴子心有旁鹜时将香蕉吃了。而且此后没有了新的香蕉来填补空缺。猴子们陷入了另一个尴尬境地:没有冲凉的水,也没有香蕉,只有HERO。于是,另一个规则形成了。猴子在烦躁的时候会痛打HERO出气,HERO不得反抗。当笼子里的旧猴子被新猴子换掉时,新猴子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学会殴打HERO。终于有一天,老天有眼,历尽沧桑的HERO被另一只猴子代替了。猴子们失去了发泄的对象,只能任意选取一个目标进行攻击。从此以后,笼子里的猴子们不吃不喝不冲凉,唯一的举动就是打架。这就是道德的沦丧。
-道德的重建-
实验人员对猴子们的争斗不休感到不安。为了重建道德秩序,他们决定继续供应香蕉。一天,正在混战的猴子们发现头顶多了一串香蕉,它们其中的一个A不顾身上的剧痛,把香蕉摘了下来。于是久违的甘露出现了,未曾尝过甜头的猴子们先是茫然失措,继而争先恐后的加入冲凉的行列。香蕉反而被遗忘了。当猴子B、C、D、E发现A在享受淋浴的同时还吃着美味的香蕉,嫉妒心使它们暂时团结起来,共同K了A一顿,将A吃剩的香蕉夺过来,但是,此刻的香蕉成了匹夫怀里的宝玉,得到它的猴子虽然可以享受美味,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实验人员不断放入香蕉,却发现战斗比以前更激烈了。分析清楚原因后,他们用木头做了一个假香蕉扔进了笼子。此时猴子们已经学聪明了,它们知道触摸香蕉可以享淋浴,而试图独占香蕉则会遭到痛扁。于是,一个新的现象出现了,当猴子们有冲凉的需要时,会有一只猴子将香蕉拿起来,而当它发现有遭到攻击的可能时,它会马上放下香蕉逃到一边去。这样,猴子们都能冲凉,但是又不至于再象以前那样N败俱伤。没有猴子发现那个香蕉是假的。
-信仰的起源-
五只猴子A、B、C、D、E三个阶级快乐地生活了很久,他们精确的给出了三个阶级的定义,即吃香阶级、拿香阶级和干看着阶级。可惜猴子A由于长期的水中作业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一天他在例行的拿香蕉作业中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于是实验人员又送进了一只同样孔武有力的猴F,当然他还是对屋顶的香蕉很有兴趣,不幸的是他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被以C为首的群猴再次海K。第二天,又到了拿香蕉的时候猴子C很无所谓,反正他还要吃香蕉,反正他不会被水淋到。
真正恐慌的是B、D、E三猴,F是那么的健壮,他们这些媳妇是熬不成婆了,他们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谁该去步A的后尘? 猴子B、D、E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讨论谁最应该做下一个拿香阶级猴子F很奇怪也很好奇,什么叫"拿香阶级"呢?猴子B、D、E解释道:所谓"拿香阶级"就是猴子界勇敢者的阶级,需具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方能得此殊荣。猴子F闻听不禁有些神往,有些跃跃欲试。当然他最终达到了目的,作了唯一的拿香阶级。再后来,B、D、E三猴陆续被换出局,换来的猴子个个健壮如C,他们继续大打出手,不过目标不是香蕉,而是那个唯一的拿香阶级。于是信仰也出现了。
-迷信的起源-
后来A终于被好心的实验人员拉出了苦海。 新来了猴子F。C觉得有必要维护自己的阶级地位,B、D、E则生怕自己顶了A的缸...... 在各种复杂心情的作用下,B、D、E在C的带领下爆扁了F一顿,然后强令F做拿香蕉阶级。F开始不乐意,后来慢慢在B等的劝说下等"待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一宿命。慢慢的老资格的B、D、E猴子渐渐被淘汰,C发现自己在体力上不再占有优势,很难再通过武力让这一游戏规则继续下去,觉得十分苦恼。这时,一只最有希望升级为吃香蕉阶级(暨C的理所当然接班人)也是C谋臣的H向C进言。于是君臣定计。H开始依靠自己多懂几种猴语而在其他若干猴面前树立的权威形象向其他猴鼓吹:"每一只新来笼子的猴子都是有罪的,这种罪责来自血统。......只有摘香蕉的猴子才能被(实验人员)送到天堂。" 事实上,因为被水冲,很容易得肺炎病倒,而被实验人员淘汰掉,猴子们不知道反而以为被淘汰的猴子真的进了天堂。渐渐,猴子都相信了这套理论,并且讲给每一只新猴子听。然后就这么流传下去,越传越神奇。以至于后来摘香蕉阶级的猴子都为了能摘香蕉而大打出手。...... 这些都是C没有想到,H没有看到的,那时他们都已经死了。 然而迷信就这么诞生了。
请问:1、有关猴子的实验,与现实的教育真的有什么联系?有没有可以更和谐的改进?
2、聪明的你,还能进一步设计一个有关猴子的教育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