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科尔沁孝庄园
  查看图片
恩师安艳
1963-03-07 ~ 2016-01-14
 
到访:872958  墓地祭奠:5298   留言:595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中国式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缺钱,是缺爱
灵魂剪霜女华佗  2017/12/9 14:35:00  浏览:381

    前段时间,关于幼儿教育的不幸事件频频见诸报道,让闻者痛心、不解。
    曾有人说: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可哪怕是持证上岗的老师,也未必真正懂得如何教孩子,爱孩子。
    旧观念中,“打是亲骂是爱”,一言不合就责罚,其实是一种粗暴和懒惰。
    而在衣食住行上无微不至,却对孩子的感情敷衍了事,也远远称不上是爱。
    更有人觉得幼儿园老师就相当于保姆,要求太高是矫情。

    可在上世纪,却有一个女生站出来说:
    当幼儿园老师是一件特别需要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比所有人都有细心、耐心和关爱。
    她的话令我想起《放牛班的春天》: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后来,这个女生成为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她叫卢乐山。

    卢乐山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
    她的外公严范孙,是南开大学创始人,年轻时考中进士,却偏偏最反对科举,一辈子都主张开明教育。爷爷卢木斋,小时候很穷,全靠自己发愤读书,一路当上李鸿章的幕僚,后半生也把全部精力投入了教育。
     卢乐山从小就在自家开办的幼儿园读书。在外人看来,她可谓“赢在了起跑线上”,日后绝不愁出人头地。可在卢乐山心里,她印象最深的不是上了什么课,读了什么书,而是外公和爷爷的脾气。
    外公没有架子,像个孩子王,“他喜欢跟孩子们玩耍,教我们娃娃游戏,时不时还编个歌谣,弄个九九消寒图,讲故事,一起哈哈大笑。”
    可爷爷却不同。作为一家之长,他喜欢“训话”,大家听着都不敢吭声。小时候卢乐山很爱哭,可只要一听到拐杖的“咚咚”声,她就知道是爷爷要来,哭声立马就收了。直到长大后,她一听到爷爷的训导,还是会觉得紧张。
    就是从这些小事中,卢乐山切身体会到,和孩子相处恐吓是最要不得的,温和才能让他们少些抵触。她觉得,爷爷正直的品格固然让自己终生受益,可她性格中的温柔耐心,却更多是受到外公的感染。
    像有句话说:大人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大人的反射。要让孩子有好模样,大人应该先做好榜样。
    
    长大后,卢乐山顺利考入燕京大学。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她很自然就选择了教育系,并主修学前教育。
    有一天,一位外国教授让大家分析自己的性格,看适不适合做教育。卢乐山一分析,却有点不安了。她对老师说:我觉得自己有点胆小,又爱依赖人。是不是不适合当幼儿园老师?
    老师却笑了:在孩子面前,大人不可能没有信心,也不会依赖孩子。你有一颗敏感的心,这样反而能更好地体谅孩子的心情。
    这番话给了卢乐山很大的信心。大四那年,她正准备到校内的附属幼儿园实习,一件事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天下课,她和朋友挽手走出校门外,旁边忽然冲过来一个脏兮兮的孩子,差点把他们撞倒。原来,燕京大学旁边的成府街上有很多贫苦人家的孩子,整天在外边游荡、打闹,身上很脏,有了鼻涕用袖子抹,有时见了人还说脏话,往人身上吐口水。可家长对这些小孩又不管不顾,小孩闯祸了,就“啪啪”打两个耳光完事。
    卢乐山心里很震动。墙内墙外,几乎是两个世界。大学幼儿园里的孩子都是大学教师子弟,他们家庭条件好,懂礼貌,爱清洁,又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对墙外的孩子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我们不去主动帮助的话,穷人家的孩子、甚至他们的父母都会对这样的前途认命。”卢乐山暗自下了决心。
    在老师的鼓励下,卢乐山和同学们在成府街上办了一个短期半日制的幼儿园。
    一开始来的孩子不多,卢乐山不介意,手把手教他们。谁知没过几天,孩子就回去了好几个,不愿来。
    她回家反思了几天,发现是自己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了。“孩子们其实很敏感,意识到自己没办法跟上,立刻就不想学了。”
    为了让这些“野”惯了的孩子乐意上学,卢乐山决定换一个法子。除了准备一些小零食,卢乐山还会尝试跟孩子们建立感情,比如每天做家访,帮孩子们洗澡、换上干净衣服,教他们唱歌、折纸、做点心……
    慢慢地,街上愿意把小孩送来的家庭越来越多,原来不修边幅的“熊孩子”们,也开始变得干净,懂得向大人说“您好”……卢乐山第一次体会到了幼儿教育的意义:辛苦十分,却乐趣百分。
    “没有人生来是坏孩子,每个孩子本来都有自己的喜欢和讨厌,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但如果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人关心他、引导他,只告诉他如何不行、如何放弃,他怎么可能觉得自己会变好?”

    这是个好的开始,可也仅仅是个开始。
    很多人觉得,卢乐山是名门之后,正牌大学生,为何要当个微不足道的幼儿园老师?带小孩的事,交给保姆干就行了。 
    可卢乐山说:“‘带小孩’可不像你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随随便便一个人都可以当好幼儿园老师。可实际上,有多少人能在孩子捣乱哭闹的时候忍住不打不骂,能在孩子缠着你讲故事时毫不抱怨,能在孩子第n次记不住一个单词时不发脾气?
    她知道,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才能胜任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职业。
    比如教孩子认字,不能图方便,写个“红”字让他们念“红红红”就算了,要每个字配一个对应的小玩具,像小旗、小玩偶、苹果……算下来每节课的准备工作也不轻松。
    你还要随时准备好和孩子一起挥洒他们无穷无尽的精力:玩积木、拨珠子,做角色扮演,作为大人不能嫌幼稚、嫌枯燥,要自己先变成孩子,透过他们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
    更不用提三不五时发生的打架哭闹事件、不愿吃饭不肯午睡、把零食玩具扔了一地的混乱不堪……
    面对这群时而天使时而恶魔的小孩,卢乐山却做到了很多老师家长都做不到的一点:从来不生气。
    当孩子们把屋子弄得“一地鸡毛”的时候,她耐心地叫他们把玩具一个个捡起来摆好;她还鼓励孩子们多到户外玩耍:“当你要求他们坐得端端正正时,几乎没人愿意配合;可当放开了让他们跑起来、跳起来,他们的语言、思维反而进步得特别快。”
    没有责骂,没有体罚,只有引导和鼓励。有家长特地找到卢乐山说:我家孩子很喜欢去幼儿园,因为“卢先生从来不对我们生气,总是高兴的”!1948年,卢乐山离开的时候,孩子们哭着把她送到门口,都不愿意离开这个像母亲一样的老师。
    她说:所谓“棍棒教育”其实不是教育。有些人以为这也是爱,其实是没爱对。
    了解孩子,更要尊重孩子,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对孩子的爱,这样的教育者,才是一位仁者、智者、爱者。
    
    今年6月,这位最爱中国孩子的女性满一百岁华诞。回忆自己70多年的教育生涯,她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懂爱。”
    我们要做榜样,但不需要正襟危坐,在孩子面前“低下来”,他们会愿意对你倾吐心声。
    我们要去陪伴,去保护孩子的敏感,让他们相信自己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
    我们要慢下来,不要让自己的脾气变成戾气,伤害了对此懵然不知的孩子。
    孩子不需要大人完美无缺、家财万贯,
    只需要他们懂得如何去爱。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