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科尔沁孝庄园
  查看图片
恩师安艳
1963-03-07 ~ 2016-01-14
 
到访:872662  墓地祭奠:5298   留言:595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灵魂剪霜女华佗  2017/10/17 22:16:00  浏览:1036

丧尽礼  祭尽诚
    【注释】丧:丧礼,丧事。 尽:尽力做到。祭:祭祀。古人对神灵、祖先或死者表示敬意的一种仪式。事:对待。
    【解读】在为父母举办丧事、守丧期间,要尽力做到礼的规定,祭拜时内心要真心诚意。
    孔子的一个学生问如何才能对父母尽孝道,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礼的规定,即:“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照礼的规定侍奉他们;父母去世了,要按照礼的规定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人常说,养孩子是为了养老送终。养老是一方面,送终更是另一个重要方面。父母活着的时候,要管好他们;去世的时候,仍然要管好他们。让逝去亲人体面地,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是作为他们的后代——子女必须做到的。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亲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民风自然就厚道了。(《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是啊,人能善待死去的人,那么对活着的人也坏不到哪里去。
    说句不好听的话,善待故去的亲人,也是为了将来。人不能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终有一天要离开的,不能两眼一闭,没人管没人问了吧?
    人生最最最悲惨的莫过于——活着没人管,死了没人埋——吧?
    孔子虽然说,对待父母的去世,要“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但他还说:“在为父母举办丧事时,与其悲哀不足而礼节有余,不如礼节不足而悲哀有余;祭祀父母的时候,与其敬意不足而礼节有余,不如礼节不足而敬意有余。”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故夫丧亡,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祀,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在为父母办理丧事,祭拜父母的时候,比礼节更重要的是对逝去亲人的真诚,不要只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有的人在父母活的时候不孝顺,父母去世的时候哭的比谁都声高、比谁都痛,真会装啊,真会装样子给人看啊!有的人父母活的时候不管不问他们,死了的时候却铺排浪费,大办丧事,真会装啊,真会花钱装样子给人看啊!这正如孔子说的“哀不足而礼有余”。还有一种孔子说的“敬不足而礼有余”莫过于祭祀也要花钱找人代替的新生事物吧?那种所谓的“代客扫墓”,他到你父母墓前哭什么哭,不过是为钱洒几滴眼泪罢了!真是的,扫墓也成了形式主义,也成了花钱走过场!这种过场还是不走罢!父母要是在天有灵的话别吓着父母了:孩子多日不见变化太大,都认不出来了!
    按照古人的观念,祖先既能保佑子孙,也能祸害子孙。所以要贿赂祖先,真心实意地祈求祖先,让祖先多保佑少祸害。祭祀是沟通生者与逝者的方式,既可以表达子女对亲人绵绵不断的思念,同时也可以祈求列祖列宗的保佑。——有一种说法,老人活着时候隔代亲,去世的时候还隔代亲,去世的老人最能保佑孙辈了!呵呵,要想得到去世亲人的保佑,保佑我们的后代,祭祀时心必须诚啊!心诚则灵啊!
 
事死者  如事生
    【注释】事:对待。
    【解读】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他们还活着一样。
    《中庸》中说:“对待死去的人就像他们还活着一样,对待亡故的人就像他们还活着一样,这就是极尽孝道了。”
    (《中庸·第十九章》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很多人家在逢年过节吃团圆饭时为逝去的亲人摆上一副碗筷,请逝去的亲人回家过年过节。我们在清明节给逝去的亲人上坟扫墓,摆上亲人生前爱吃的食品等供品,在坟前墓前跟亲人说上几句话,介绍介绍亲人去世后家里发生的变化,并祈求亲人保佑后代子孙;天气转冷时,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逝去亲人也需要添置棉衣,所以,十月一日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要给逝去亲人送去御冬的寒衣,这一天,也称之为“寒衣节”。等等这些都是基于中国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根深蒂固的理念。
    谁说“人死如灯灭”,为何逝去的亲人一次又一次地走入梦中和你相聚?亲人不过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罢了!他想你时,或你想他时,梦就是亲人们相聚的地方!在梦里,逝去亲人的脸庞依然那么清晰,声音依然还是从前的声音,或温柔体贴,或严厉严肃,尤其还是那熟悉的脸庞、熟悉的声音呼唤你的小名时,让人顿时回到了从前,回到了从前那温馨幸福的好时光!
     古代墓葬制度,丧葬礼仪,墓葬结构,陪葬品等级等都反映了中国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理念。如秦始皇生前是统领天下的皇帝,他活着时所拥有的一切,死后也依然继续享用。他的陵墓也是这么设计的,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墓室里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嵌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秦始皇陵除了众人所熟知的兵马俑外,随葬于地下的还有百戏俑、文官俑、青铜水禽等,秦始皇在世时所拥有的,在地下同样拥有。
    洛阳的东周遗迹“天子驾六”车马坑,也同样反映了古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理念,周朝天子生前享受六匹马驾的车,葬于地下时还照样享受六匹马驾的车。
 
王裒闻雷泣墓
    魏晋时期的王裒,孝顺之极。他的母亲活着的时候,非常惧怕打雷的声音,母亲去世后,埋葬于山林之中。每次遇到风雨交加的天气,王裒一听到响雷的声音,就立即奔赴到母亲的墓旁,跪拜在母亲跟前,哭着安慰母亲:“裒儿在这儿,母亲您别害怕。”
(《二十四孝•闻雷泣墓》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阿香是传说中推雷车的女神。)
    《入则孝》这一章的起始句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也就是从孩子会说话懂事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孝顺父母了。这一章的终结句是“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也就是孝顺父母一直到父母去世还没有结束,还要善待他们,善待他们如同活着时一样。另外孝顺父母也应做到“事亡如事存”,不要以为父母不在了,就可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父母不在,也不能做有悖于父母意愿的事,这才是孝顺父母的最高表现——“孝之至也”。(《中庸•第十九章》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