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慈父陈金丑慈母和成碧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陈金丑
1916 ~ 1987
  和成碧
1929 ~ 2012
 
到访:30360  墓地祭奠:175   留言:17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永恒的怀念
chengjingch※※※  2017/6/23 12:51:00  浏览:276


                                     永恒的怀念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三十年了。时光带走了岁月留下的许多痕迹,但父亲的身影却清淅地凸现在脑海里,永远不会逝去!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
    父亲是一九一六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县羌城村一户贫苦农家出生。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但未承担祖业,十三岁便外出独自谋生,曾拜师学做木工,并以此为生。
“七七”事变爆发不久,一九三七年八月便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一一五师六八五团的战士,参加了油房坪战役。在此战中不幸身负重伤,被转移后方野战医院。伤愈后转入八路军一二零师在一个独立营任排长。(其间,一九三八年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又调晋绥边区任警卫排长,在贺龙、关向应身边担当警卫工作。解放战争期间,父亲调往军需物资部门当运输大队长。
    一九四八年,父亲随“南下干部团”转入地方工作。建国初在地处四川南充的川北行署工作,任行政科长。一九五三年调重庆,先后在重庆农资公司和农机公司任经理。一九七三年调成都筹建四川省农机公司,并任经理。一九七八年因病离职休养,一九八七年六月在成都去世。
    父亲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曾经历过枪林弹雨和各种政治风浪的考验,虽然没有耀人眼目的卓著功勋,但能不忘初心,数十年如一日保持一名革命战士的本色,却是令人景仰的。
    父亲言传身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永远记取和传承下去。
    一是对社会革命事业的忠诚。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父亲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在担任公司领导期间,每到节假日期间,他都会到最底层的地方,与员工一道干脏活、累活,同苦同乐。尤其是在“WG”期间,白天面对“造反派”的批斗,晚上,冒着随时发生武斗的危险,照常独自一人去单位守护国家财产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二是待人的宽容。父亲在回顾自身经历时,常说,“一付好手艺,不敌一付好脾气”。“人要吃得亏,朋友能成堆”。话很朴实,但却蕴含着“有容乃大”的哲学理念,指出了做人的成功之道。这些话,也会让我们终身受益匪浅。
    三是对家庭的大爱。父亲理应是最应该照顾的人,但他对家中的成员是倾注了无私的爱。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国家给在一定行政级别的干部发放了少量的特殊补贴,父亲也享有。但他全部留给了家人,以至唯独他一个因营养不良而患水肿病。最后十年他虽身患重病,但对孙女陈珏、陈姣妤,长孙陈国立,外孙张翌等均尽其力予以支持和关爱,体现了老一辈人的慈爱之心。
    四是对人生安危的淡然。父亲身上的疤痕告诉我们一个故事,在战场上被子弹穿肠而过后,为防伤口感染,父亲是用土白布蘸盐水,缠在筷子上,插入伤口作清洗处理,得以使伤口顺利愈合。让当时后方医院的医生都惊讶。四十年后,父亲被诊断患直肠癌后,曾动过手术,伤口发生感染,父亲叫医生用手术刀直接刮肠去脓肿,令主刀的医生惊叹不已。正是他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支撑他活过了十年,是该医院医治该类癌症的一个成功案例。
    父亲生前的事例难以胜数,但他所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留在心中,并推动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2017年6月
                                                           陈家儿女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