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王黎夫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王黎夫
1911-11-19 ~ 2014-01-31
 
到访:53934  墓地祭奠:53   留言:38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品尝美味话鲥鱼
晓阳  2023/9/1 16:50:00  浏览:151

平生唯一一次品尝美味——鲥鱼,距今已47年了。
当年,您老在位于西湖景区的杭州饭店宴请了我们一行。
这也是在西北大漠生长的我,首次参加“高大上”的宴席。
此时,面对满桌从没见过的美味佳肴,拘谨的我不知所措。
您老见状,向我们详细讲授了参加宴会的基本常识。
记得席间,清秀的服务员先摆上一热盘,然后端上来一盘鱼放在上面。
傻愣的我快嘴说道:“这条鱼的鱼鳞还在上面呢!”
您老爽朗一笑后说:“这就是你不懂了,这叫‘清蒸鲥鱼’。”
您老对我们说:这热盘可以保证鲥鱼的温度。清蒸鲥鱼凉了就不好吃了,一定要趁热吃。”
您老用筷子揭开鱼鳞说:“快,先吃 ,吃完我给你们说说为什么请吃鲥鱼。”
您老看着我们品尝的有滋有味,随即娓娓道来:
“鲥鱼古称‘鱼互’,属鱼纲、鲱科。鲥鱼为江海洄游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3~4龄成熟。生殖洄游期间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平时分散栖息于近海中上层,春末夏初(4月~6月)作生溯河繁殖洄游,产卵后亲鱼回归大海(种鱼走,鱼籽留淡水中经夏季高温浮化)。在亚洲,它分布在我国、朝鲜和菲律宾。在我国仅分布于长江、钱塘江和珠江,其中又以富春江的鲥鱼最为有名。据说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有这种鱼:密西西比河的某一段,产量也很少。但是,美国人不会吃鱼,没有发现它的妙处。
鲥鱼是‘长江三鲜’之一(另二鲜则是河豚和刀鱼),又与太湖银鱼,松江鲈鱼并列为‘江南三大名鱼’。这是一种极名贵的鱼。据说,它只要一碰到鱼网,就不动了,因为它不愿意自己的鳞片被弄伤,它非常珍惜自己的鳞,情愿自己被捕获。有人会问:它被人抓去吃的时候不是会被刮去鳞么?答案是:不会。杀这种鱼不刮鳞。它的鳞脆肥鲜美。它是唯一一种鳞片可食的鱼。鲥鱼不但肉质鲜美,多脂肪,而且营养价值极高,特别是鱼鳞,据中医说还能治病。所以,到饭店吃饭,见端上来的鲥鱼居然带鳞,万不可奇怪,厨师这样做,正是为了显示他的专业。”
  席间,您老犹如说书:“鲥鱼出在江南,凡是各地的名物,照例需要上献朝廷,名为‘进贡’。鲥鱼是浙江富春江起始的县富阳的贡物,照例由南京兵部拨马派船专运。由南京到达京师,计程二千余里,出水即死的鲥鱼,到京总要一个月,早就腐败不堪入口了。因此,进鲜时例限十天,最多半个月。每年五月十五先进鲜于南京的孝陵,然后开船,昼夜不停,所到之处传唤地方官准备冰块,急如星火。就这样,不过维持得两三天,到五天以后,没有不腥臭的。即令是腥臭腐烂的时鱼,仍然要进贡,六月底必定到京,因为七月初一太庙“时享”,供品中少不得一味鲥鱼。这一味由御厨房特别加工洗刷,配上各种解腥臭的佐料,烹调好了,充作上方玉食。大臣照例亦蒙分赐,而不够资格,或者虽够资格而为皇帝所厌恶的人,还无福享受这一味臭鱼。 ”
那天,您老颇有兴致地说:“鲥鱼如岭南荔技,是大自然馈赠的珍品,既集阳春白雪万般的宠爱,又有下里巴人的推崇,长江渔民把它作为吉祥的鱼,每年端午前,第一网打捞的鲥鱼,政府必留作进贡,并奖励渔人。在民间,传说中国烹饪艺术分几大菜系,每一个菜系中又分多少分支,此中学问也是深奥了。只是还有一个菜系之外的分支,儿媳妇儿菜,那更是中国烹饪艺术里的一枝奇葩了。‘儿媳妇儿菜’不在谱,不在系,只是中国一大民俗。唐代诗人王建《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说的就是新过门才只有三天的儿媳妇儿,下厨为婆婆烧菜的风俗。其实,在农业中国,儿媳妇儿三天下厨房,也就是开始围着锅台转的生活了。到了大户人家,儿媳妇儿三日下厨,只是一种表演。大户人家出身的小姐,嫁到夫家来,三日入厨,孝敬公婆一份什么菜?总不能来一盘萝卜白菜吧。关于儿媳妇儿菜,老门老户都各有传说,一位新过门的儿媳妇儿做出了出色的拿手好菜,可以传流几代,成为一个家庭的美好传说。说是老老年间一位新媳妇过门,三日入厨下,婆婆请来亲朋等着鉴赏,这时就传来话说,新媳妇儿已经入厨了,说是今天要为婆婆烹一条鲥鱼。鲥鱼的肉最鲜最美,鲥鱼的鳞最肥,烹鲥鱼,绝对不能将鲥鱼的鱼鳞剥掉,也不能过油,要将鲥鱼收拾干净,整条地放在羹盆里蒸,蒸到一定时间,鱼鳞的肥油全浸到鱼肉里,那样吃着才最鲜美。只是没过一会儿时间,又传来了消息,说是新媳妇儿正在剥鲥鱼的鳞,这一下婆婆尴尬了,亲朋面前儿媳妇儿实在是露‘怯’了。烹鲥鱼怎么能够将鱼鳞剥下来呢?又过了一会儿,消息传来说,新媳妇儿正在将剥下来的鱼鳞用丝线一片片地穿成一串,然后将收拾干净的鲥鱼放在羹盆里,又将串在丝线上的鱼鳞吊在笼屉里面,此时已经吩咐厨娘起火蒸着呢。这一下,婆婆和亲朋都呆了,真是巧媳妇呀,她怎么就学了这一招烹制鲥鱼的方法了呢?果然,一大盆烹鲥鱼呈上来,亲朋婆婆交口称赞,都说这位新媳妇才是出身名门,吃过见过了呢。问儿媳妇何故,答曰不刮鱼鳞肉不入味,这样鱼肉更好吃。尝之果不其然。你想呀,将鱼鳞用丝线穿成一串,吊在笼屉下面用旺火蒸,鲥鱼蒸熟之后,鲥鱼的肥油一滴一滴全渗进鱼肉里,那鲥鱼岂不就更鲜美了吗?于是,从此一家人都对儿媳妇另眼相看,婆媳和美。
您老还说:“俗语称‘红烧鲥鱼两头鲜,清蒸鲥鱼诱神仙’。很多美食家都有鲥鱼情结。严子陵、苏东坡、李渔、袁枚都是有名的‘鲥鱼控’。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遗憾,‘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可见鲥鱼在张小姐心中的地位。
席间您老还曾对我说:“你不是会背毛泽东诗词吗,可还记得毛泽东的一句诗:‘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这是和柳亚子的那首:‘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这鲥鱼就来自子陵滩,子陵滩就在富春江上,我去过,那里还有个古钓台……”
   回味41年前的鲥鱼美味,自然是野生鲥鱼。那时,还没添加饲料人工养殖这一说。
如今,说起野生鲥鱼,其实只是一种记忆,因为长江鲥鱼已经近30年不见踪影了。
感悟生命,延续独属于我们的温馨记忆。(晓 阳)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