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慈父王钊慈母潘青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王钊
1923 ~ 2016
  潘青
1928 ~ 1995
 
到访:9094  墓地祭奠:21   留言:1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闪光的品德——忆潘青同志-刘璞元
Ta※※※  2025/4/25 15:57:00  浏览:33

                                   闪光的品德

                                        ——忆潘青同志

                                                              刘璞元

    潘青同志走了。
    熟悉、了解她的黑河人,都痛惜地认为她是不该走的。然而,她却匆匆地走了,给人们留下深深的婉惜!
    潘青同志,1963年,随王钊同志一起到黑河。
    家安在黑河,她的工作岗位却在省城哈尔滨。大量的时间同丈夫、孩子分居在哈黑两地。黑河这个家,四个孩子的生活,放心地交给了保姆“姜姨”照料着。潘青同志也就因此同这位普通的劳动妇女,结下了深厚的姊妹情。
    “姜姨”的丈夫姓姜,因此孩子们都称她“姜姨”。
    “姜姨”老两口没有孩子,老姜在金矿工作,“姜姨”一直做保姆。黑河地委的几位领导同志的孩子,几乎都是由她照料大的。
    到王钊同志家后,潘青同志对这位忠厚、勤劳的老大姐,一见如故,对她非常敬重,非常信赖。而“姜姨”对这位身居要职 (中共黑河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的潘部长的随和,而没有一点官架子,感到十分欣慰,把自己很快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潘青同志经常说,家里有“姜姨”照料着,我什么都放心。特别是“文革”时期,王钊同志天天被揪斗,潘青同志又远在哈尔滨,自己的处境也十分艰难。黑河这个家,有“姜姨”照料着,也就减少了不少的牵挂。
    后来,王钊同志被打倒坐了人民的监牢,潘青同志也在哈尔滨被看管审查,“姜姨”也因此受到株连,被造反派撵出,不准再进王家的门,不准再同王钊的子女们来往。
    即使这样,在那“红色恐怖”的日子里,“姜姨”仍惦念着王钊同志同四个孩子的生活,惦念着远在哈尔滨的潘部长。她经常避开造反派的监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去看看孩子们、给他们送些吃的,给孩子们缝缝洗洗。
    潘青同志知道这一切后,非常感动,经常教育子女,长大了不要忘了"姜姨"。而潘青同志自己更是一直把“姜姨”,作为自己的老大姐,作为自己家的一名成员,不论调到哪里,从未忘怀。她随王钊同志从大兴安岭调回省城,一直在关心着“姜姨”的生活。
    每次给我来信,最后都要带上一句:“代我向‘姜姨'问好,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我。”
    孩子们大学毕业工作了、都遵母命,一年给"姜姨”寄几次钱来,经常写信向“姜姨”问好、请安。我每次到“姜姨”那里,告诉她潘部长来信了,或给她送去孩子们寄来的钱,她都感动得泪流满面,说王书记、潘部长,好人啊! 孩子们有教养,都是好孩子!
    王钊同志调省委、省政协任领导工作后,每次到黑河视察工作,潘青同志也大都结伴而来。来到黑河老俩口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看望年迈的“姜姨”。
    每次探望,都要买许多好吃的东西带去。“姜姨”一听到王钊、潘青的声音,总是迎到院子里,两眼含着热泪迎接他们的到来,拉着他们的手,问孩子们都好吗? 问潘青同志过冬的衣服做了吗? 每次探访,潘青同志都是激动不已,反反复复地重复着:“‘姜姨’有功啊,我们全家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您 !“
    王钊同志调省城后,一直没有固定的住所。大约是1984年,王钊同志有了一处宽敞的住房后,潘青同志又想起远在黑河的“姜姨”。这时“姜姨”的老伴已经故去,自己过着孤寂的寡居生活。
    潘青同志专门给我寄来一封长信,托我动员“姜姨”到哈尔滨,到她家,度过幸福的晚年。
    记得信写得很诚恳,很动情,通篇充溢着对“姜姨”的无限关怀之情。信中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做好动员工作,一定要向“姜姨”说明白,“是请她到我家养老的,度过一个幸福晚年。”
    可惜,潘青同志这一片赤诚的企盼没能实现。当我接到潘青同志这封信的时候,“姜姨”经人介绍,刚刚同一位老实厚道的离休干部新组家庭了。
    1992年8月,潘青同志非常痛爱的小女儿王耀琳,在国外因下水抢救同伴,不幸牺牲了。这对她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感情上的打击。在那些悲痛的日子里,我去看望王钊、潘青同志。潘青同志抑制不住因女儿牺牲而带来的悲伤,她不愿再让“姜姨”分担这一不幸,她不让我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姜姨”。
    她说“姜姨”很疼爱小琳,她知道了又该哭得死去活来。人老了,感情上经不住这样的打击。
    1995年春天,潘青同志病情加重了。她经常住在医院里,一周只能回家住一两天。我去看望她时,看到她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说话也显得有气无力,我的心沉甸甸的,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可是她又向我询问“姜姨”的生活情况。这时我的思绪很乱,不知该怎样回答她。“姜姨”已在这年的春节后,因患癌病过世了。
    我只得说:还好,还好。赶紧用别的话题叉开了。
    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人民作家的高尚品德,就是通过这些细小而又具体的行为体现出来的。
    潘青同志在黑河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体现她高尚品德的许许多多的“小事”,却深深地印在黑河人的心里。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