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慈父王钊慈母潘青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王钊
1923 ~ 2016
  潘青
1928 ~ 1995
 
到访:9100  墓地祭奠:21   留言:1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和潘青日夜相处的日子-朱桥
Ta※※※  2025/4/25 15:44:00  浏览:30

                       和潘青日夜相处的日子

                                                      朱 桥

    我少时的同学,革命道路上的战友,最亲密的朋友——潘青同志,你带着未竟事业的几分遗憾,就匆匆地走了。数十年风云变幻,一生高风亮节,音容笑貌,虽去犹在。
    回忆往事,有多少日日夜夜,我们俩同睡一条板铺,同住、同吃、同劳动。长夜达旦,促膝谈心。
    在那“文化大革命”的岁月里,分别多年后,我俩又共同被下放到清河“五七”干校,一起到三八班采伐连“劳动改造”。每天拿着歪把子锯,跪在苍苍的林海雪地上伐木,握惯笔杆子的手,从没有干过这样繁重的劳动,真的无法叫人消受。
    我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住地帐棚,心好像都在流泪。潘青就像大姐姐似的来关心我,开导我,鼓励我要挺住。她说这也是体验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好时机,事情总有两个方面,要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要坚持下去。
    这是个三九严寒的冬季,帐棚里却是春、夏、冬三个季节的景象。木板铺下面是冬天,脸盆冻在地上;板铺上挂的木杆是夏季,大家的棉胶鞋都挂到上面烘烤;而搭帐棚的木头上发出了嫩绿的小芽,它昭告人们寒冬即将逝去。正是这新绿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下山后,我俩随三八班到四连,在砖厂推小车运送土坯,每天要推几十车,往返走几十里路。
    从那时起,,病魔就悄悄地侵袭着你的肌体,你一天天地在消瘦。整天劳累过后,大家都已入睡了,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时发现枕边没有你,原来你还坐在那儿,点着用空墨水瓶自制的小油灯,披着衣服,伏案疾书,写你的长篇。
    多少文人遭到“文革”的浩劫消沉了,失去了信心和追求,有的把笔折断摔掉,发誓再也不写了,可你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仍是那么执著,那么自信,那么坚韧。
    多少个夜晚和清晨,当大家还在睡梦之中时,而你却在伏案飞笔,用优美的词句和篇章,送那绚丽的晚霞,迎那灿烂的朝阳。因为你一生都酷爱着你的第二故乡——大森林,你要讴歌大森林的儿女们,为支援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于是你就这样不停的、不知疲惫的写啊写! 
    在那段艰辛的岁月里,由于超负荷的劳动,休息睡眠不好,你的腿开始浮肿了,人消瘦了,但你默默地忍耐着。不管任何艰难困苦,你从没忘记过一位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历史责任。
    1972年,我们共同参加省里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文艺调演。在这次调演中,伊春文工团的话剧《森林的主人》受到好评,被定为继续加工提高的剧目之一。我俩参加了这个剧目的加工组,一道去了伊春。
    一到那里,你就亲去探望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老同志,你关心他们的身体,鼓励他们要坚定继续革命的信念。我又同你去新青林业局的采伐点,看望你阔别多年的工人和群众。尽管“文革”中林区也无一例外地遭到极“左”路线的袭击,但是这些普通的林业工人、森林的主人们,仍然心系国家建设,克服各种干扰坚持生产。你跟他们心贴心,你最了解他们,你常说:“林业工人就像大森林那样耿直,像大木头那样憨厚、实在”。
    也就是在这一次,我从这里亲身体会到这种比喻的内涵了,也深深地理解了你要塑造森林中的英雄儿女的意义和信心了。因为有了深入林业的实感,再来讨论《森林的主人》剧目的加工修改,就不那么陌生了。
    你引导大家进一步对剧目主题的深入挖掘,大家就剧中“摘小帽”这个生产问题展开了争论。你提醒大家剧本的生产问题,作为事件它是剧情发展的贯穿线,而根本问题是要通过这一事件,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从而塑造出有鲜明个性的新时代的英雄形象。这些争论、探讨,我们就是在伊春市招待所的房间里展开的。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记得一次,我俩争论的非常激烈,把服务员都惊动了,过来围观,以为我俩在打架。这时我俩才意识到太认真了,便哈哈大笑起来,服务员也恍然大悟笑着离开了。
为了精益求精,你亲自动笔,挑灯夜战,修改剧本。尽管那些日子是紧张的,可大家都感到生活是那么充实愉快。
    我从你的言行中,进一步体会到,创作的源泉是生活实践。几个月的合作,使剧组的同志们更加尊重你、爱戴你,你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你那勤奋、认真、审慎、求实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大家还盼着和你一道,探讨新的创作剧目,遗憾的是已经太迟了,太迟了!

    想见音容空有泪
    欲闻教诲杳无声

    潘青,我的好友,我的同志,虽然你离开我们走了,但你留下的精神财富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永远都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你永远、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1996年6月25日

                                             写于潘青同志逝世一周年前夕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