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厚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张泽厚
1906-07-06 ~ 1989-08-20
 
到访:55702  墓地祭奠:32   留言:55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寒梅傲霜雪
华蓥星光  2016/6/2 16:46:00  浏览:1127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陆游
    1983年8月20日,张泽厚在岳池县城中医院去世,享年83岁。回顾张泽厚在生命各个时期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到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如何紧跟历史前进的步伐,将自己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一介平民,却“位卑未敢忘忧国”,抱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积极态度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揭露国民党政府滥杀革命者、镇压群众运动,替民众呐喊开始,继而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左联”投身左翼文化运动,用笔作武器宣传抗日救亡、展示民族大义、抨击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对外不抵抗、对内大打内战的反动政策,用行动表明了觉醒了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心;在民族危亡、全民抗战的紧要关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的抗战宣传中冲到第一线,用自己手中的笔鼓动民众的抗日激情、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赞扬中国军民的抗战业绩,激励提升抗战必胜、日寇必败的民族信心,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民族利益至上、国家前途至上、团结抗战为重的宽广胸怀;

    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张泽厚又拿起笔作刀枪,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以革命行动来迎接解放。他的所作所为处处体现了那个年代进步知识分子如何顺应历史潮流、紧跟时代步伐、跟着共产党走向光明、走向解放、走向新中国。为此,张泽厚三次坐牢,在重庆渣滓洞监狱11•27大屠杀中身中8枪、九死一生,用鲜血书写了他对共产党、对革命的忠诚。他作为一个革命者,几十年如一日,经历了坐牢、杀头、酷刑的考验,忍受了颠沛流离、通缉追捕、困苦潦倒的种种苦难和精神折磨,还因此长期不被信任、遭人诬陷、被拒之于党组织门外所引发的内心纠结,但所有这些都不能改变他的信念,都阻挡不了他朝着革命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每当历史的重大关头,他都用坚定的革命行动来实践自己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为新中国献身的理想。更不用说他一次又一次地收留革命同志、为革命募集资金资助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了。

    事实证明,张泽厚是一位坚定的革命战士、是经受住血与火考验的铁血男儿,是对革命有贡献的人。这样一个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一生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矢志不渝的人难道不是真正的革命者吗?
      
    张泽厚是个讲究自我修养的读书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时时抱有扶持正义、扶危济困、广济天下的仁爱之心。他的行为准则与陶行知倡导的“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福利”不谋而合,不谋私利是他做人的首要准则。他正是用无私奉献来构筑个人的人格长城,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和他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和詹正圣、柏被浓在新三中学倡导的以学报国、志在天下、坚持民主进步的理念以及学生们千里迢迢前来投奔就是明证。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知识精英难道不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张泽厚性格既有清高内敛、洁身自好、不好张扬的一面,又有外柔内刚、意志坚强的另一面。一个儒雅斯文的谦谦君子却能在严峻的生死关头,坦然面对考验,显示出“匹夫不可夺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这样坦荡磊落、直面死亡的人肯定是勇敢的人。
张泽厚作为一个教师,无论是教大学,或是教中小学,不管是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在偏僻的农村山乡,他都牢记“培养人,就是培养人对前途的希望”这一至理名言,胸怀“普及教育就是普及繁荣”的人生理想,甘为人梯、甘于清贫、甘为教书育人的孺子牛,时时将“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这一标准作为鞭策自己的行为规范,他坚持教育为本的理念,要求子女坚守农村教育岗位,表达了他希望把书香人家为国育才的家风传承下去的执着心愿,为了新三中学能够生存下去,他忘小家、顾大义、捐献田产资助办学,这样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儒家弟子一定是真正旳教师楷模。

    张泽厚作为一个“左联”作家,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牢记作家的职责,笔耕不辍,用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来唤醒民众的爱国心、鼓舞全民族抗战的决心和必胜信心;而在内战爆发的关键时刻,他又用笔大声疾呼,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争民主、争自由、迎解放,并为中国新诗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追逐真理和光明的作家、一个编织催人奋进、憾人心田的心灵之歌的诗人难道不是群众喜爱的人民诗人吗?

    解放后,张泽厚更是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他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热爱新中国,他满腔热情努力工作,一心要为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可是在政治运动几十年不断、阶级斗争压倒一切、“冤案遍及神州“的大环境里,他成了被抛弃的专政对象,成了劳改大军中的一员。从此生活在苦难、傍徨、屈辱、委曲中的张泽厚,头顶反革命的帽子、身披囚服、拖着残疾虚弱的躯体、忍受着不幸和磨难,心中还得鼓足勇气去战胜不幸,等待着洗刷冤情的那一天到来。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带来了平反冤狱的消息,家乡政府和人民更是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和崇高的礼遇。正是党中央拨乱反正的英明政策,张泽厚才有重见天日、恢复名誉的一天。他的不幸,也是国家、民族的不幸,他的新生,也是共和国的新生、中华民族的新生,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到来都是党中央披荆斩棘,历经惊涛骇浪才换来的。互动百科及南方网在谈到象张泽厚这样的“右派分子”时,对这段历史作了如下结论:““ “右派分子”虽然从此成了历史名词,“右派分子”当中绝大多数从历届政治运动中“死里逃生”的知识分子,己被世人公认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社会良心的典范,学人人格的楷模,回忆和缅怀“右派分子”的文章论著更是层出不穷,历史永远记住了他们,许多“右派分子”用自己的正直的社会良心,高尚的知识分子人格,问心无愧的坦荡心态和因此付出的蒙冤受屈22年惨痛人生代价换来了名留青史的不朽。“(详见:1.互动百科:反右运动;2.南方网 南方日报 2009-09-07)
   
   
    不幸的张泽厚晚年是幸福的,他看到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看到了党的光辉普照神州大地、造福亿万民众、带领全国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宏伟蓝图,他一生的奋斗和牺牲是值得的,他经历的委曲和不幸也都是不值一提的。因为他知道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过,一个伟大的事业,不仅要有人在战场上流血牺牲,也要有人蒙冤死去。斯特朗对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的评论,不也是对他自己的遭遇所作的解读吗?正是他这种豁达大度、百折不挠、宽厚待人、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让人看到了一颗无愧于国、无愧于家、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赤子之心,也正是他屡遭挫折、四进监狱、一再受人诬陷、深陷深渊的坎坷经历,让人看到了他荣辱不惊、豁达开朗、坦然面对苦难和不幸的超凡毅力,这样受极左思潮迫害的牺牲者难道不也是殉道者吗?
     
    张泽厚在屡受诬陷、堕入深渊、长期服刑的挫折面前,仍然信念不变、相信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坚信冤案必会昭雪、真理必将战胜邪恶,他重见天日回归社会的那一天必将到来。抱定这样的信念,即使在劳改期间他仍然痴心不改地热情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期待祖国美好明天到来,这样光明磊落、内心充满阳光、信念坚定、意志坚强的人,难道不是真正百折不挠、构筑了完美人格长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吗?

   历经百般磨难的张泽厚也象寒冬腊月里的梅花一样,“无意苦争春,偏遭群芳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无论他的处境多么不堪,旁人对他的误解多么不公,命运对他的打击何等残酷,他都能坦然面对,信念不变、做人的准则不变、无私奉献的行为方式不变。在他的人生长河中,坎坷磨难不断,诬陷毁誉缠身,牢狱之灾跟随一世,却依然改变不了他为人处世的宗旨以及追求真理、朝着光明的明天勇敢前进的步伐,这样的人格魅力、这样的道德精神难道不会永留人间吗?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定宇教授曾满怀敬仰之情表达了对张泽厚人生经历的无尽怀念:“他一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铮铮风骨,胸怀磊落,耿直无私,虽屡受挫折,九死而不悔。晚年脱缧绁之苦,去牢狱之灾,生活稍趋安定,仍忧国忧民不止,伟哉!“

    张泽厚一生奋斗,时刻将国家利益、民族复兴、人民福祉、大局意识挂在心间,一生克己奉公、礼让他人、化解仇怨宽厚待人、放弃自我欲望成全别人,他自觉构筑个人人格长城的人生轨迹,处世行事时刻都象诗人艾青描述的那样:“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张泽厚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了艾青的理想,这样心底无私的人即使不是道德完人,也是受人尊敬的做人楷模,他难道不值得怀念吗?
    
    当然更值得怀念的是伟大的红岩精神,包括张泽厚、邓惠中、张泽浩、邓诚在内的众多红岩英烈所凝聚起来的红岩精神如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永存中华大地。正如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如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宏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我们的心里,红岩精神将会与日月同晖、光耀神州!”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