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厚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张泽厚
1906-07-06 ~ 1989-08-20
 
到访:56128  墓地祭奠:32   留言:55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张泽厚早期的艺术评论研究
华蓥星光  2016/5/9 10:34:00  浏览:489

    1929年4月张泽厚离开日本东京艺术专科学校(今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回国参加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当他回到上海时,展览会己近尾声。主持展览会的著名画家王济远(1893-1975)见到张泽厚后,当即约他为展览会会刊《美展》写稿。《美展》是综合性美术三日刊,于1929年4月10号创刊于上海,共出刊十期,由徐志摩、陈小蝶、杨清韾、李祖韩主編。张泽厚很快就撰写了《美展之绘画概评》,《现代中西画家二十家》两篇文章。《美展》第九期马上就刊登了这两篇文章。张泽厚在《美展之绘画概评》一文中列举了16位当代画家的成就,对他们的绘画作品作了详尽的评述。张泽厚选评的参展画家的作品都属于西洋画,因为他的专长是油画,评论起来不至于说外行话。这16位画家分別是(一)潘玉良;(二)周玲荪;(三)唐藴玉;(四)陆一绿;(五)丁衍庸;(六)王远勃;(七)陶元庆;(八)王济远;(九)张聿光;(十)何之峰;(十一)李朴园;(十二)林凤眠;(十三)刘海粟;(十四)张弦;(十五)陈澄波;(十六)蒋兆和;
    张泽厚对潘玉良和唐蕴玉这两位女画家的作品评价极高,尤其称潘玉良为“最杰出者”      
 。他评论说: “此次读过了潘君底画,觉得她是中国西洋画中女姓中最杰出者,她底物长,又是人体,她厎粉画,恐怕中坚田性的西洋画家,也莫有超出她的。现在只好根据她此咨的出品把我的意见写如下:《酒徒》与《黑女》是二幅没彩画。酒徒的性格,乃嬉与旷忽不羁的,黑女是凝木默呆的(热代民族性大多是如此)。题材的精神,算作者完全表现出来了的。从这两幅画,也可以看到作者笔觸的老练,她的技艺算是成熟的了。”
    张泽厚把潘玉良的画作《黑女》解读为“一种浪人狂荡和民族天赋的印象”,而《灯下臥男》、《歌罢》、《顾影》“则给我们一种自然的姿情印象”。张泽厚的这些论述后来都被收录进《潘玉良绘画概述》中。
    潘玉良(1895-1977)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西洋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国留学,先后就读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鴻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深造。其美术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奨金。1929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系主任。1931年张泽厚也进入上海美专任教(1931-1933),曾同事两年。虽是同校但彼此交往并不多,张泽厚忙于编写《艺术学大纲》,这也是他上课的讲义;同时还要奔走于“左联”活动,创作抗日救亡诗歌《伟大的开始》,与沈学诚合办“左联”刊物《文艺新地》。当然这都是后话了。1937年后潘玉良移居法国巴黎,其作品在欧洲各国展出,是享誉欧洲画坛的绘画大师。
    对于参展的另一位女画家,则是被称之为“与潘玉良女士相伯仲”的唐蕴玉,她也被称作为中国民族油画先驱,张泽厚将其名列第三,他评论道: “(三)唐蕴玉  我看过很多的绘画展览会,都觉得一些画家都不喜欢描绘都市的景色。尤其是女画家们。唐君绘画的长处,就是长于描绘都市的景色……。《苏州之街》用色的沉郁,极能代表历史的伟大。在历史有名之时的苏州,是很庄严的浓艳的。那时的天空恐怕都是异样泛着温柔的蓝蔚的云。那时的地都好象是一片香土。因为绝代的西施在那儿住过的。现在呢?它的汚积,它的陈腐,它的荒凉,它的破烂,何堪设想?在它的沉郁的色彩中,我就猜想到这些。而作者初意取材和构图,是在都市之繁华。你看,车马往来,满街人跑,不是明射着都市的尘嚣吗?《苏州之街》的笔觸虽然稚拙一点,然此正添足了它的美好,因为色彩沉郁及手腕灵活的关系。”
    民国时期活跃一时的女画家唐蕴玉(1906-1992),尤以善绘人物肖像和风景为其创作特色,她的作品芲劲有力,无女性的柔软之风,色彩鲜明、纯朴、无夸张奇异。她的静物和风景画最能表达大自然的优美。由于长期定居美国,在国内反而被遗忘,不能不说是艺术界一大缺失,但她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现代艺术史里是站有重要地位的。
    参加第一届美展的画家中,最有名望的当属林风眠,他不仅作过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而且任过国民政府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他在欧洲留学时就组织过中国美术展览。张泽厚对他的作品评价甚高,他在文中赞杨道: “林君的构图,算在中国顶放胆的一个画家,如象《贡献》、《海》、《南方》。他的笔致豪放,很有跃动的气慨。他的裸体多怪气。中国的洋画家抽象的表现,人体恐怕要林君算最好。”
    林风眠(1900-1991)是被艺术界誉为中国现代绘画一代宗师的画坛名家,也与徐悲鴻、刘海粟一样,都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创立的“中西融合”的独特艺术风格,影响了吳冠中、李可染、黄永玉等一代中国现代画家。同时他也是中国艺术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在二十多年的艺术教育生涯里,手把手培养出了吳冠中、李可染、赵无极、董希文、席德进、苏天赐等名画家,这些人撑起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半壁冮山。
    16位参展画家中最有争议的人,莫过于刘海粟。刘海粟早年倡导男女同校、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而被斥之为“艺术叛徒”,对他的绘画作品横加指责的也不乏其人。张泽厚却对刘海粟的油画《早春》高度评价,“大赞其笔“觸轻柔”、“用色静幽、含蓄而极富深意””。
    1931年张泽厚因参加“左联”活动被捕入獄,出獄后没有工作、生计困难,経昔日上海艺术大学老师沈学诚(沈西岺)力荐,校长刘海粟、教务长王济远收留了他,让他到上海美专任教。正是因为有在美专任教的机遇,张泽厚才完成了《艺术学大纲》(1933)的編写工作,并因此成为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张泽厚任教期间,积极参加“左联”活动,成为“左联”的重要诗人。直到1933年4月张泽厚被上海政府当局通辑。这些情况校长刘海粟是知情默许的。据此可以认定,刘海粟、王济远、沈西岺是有伯乐提携之功的。
    刘海粟(1896-1994)作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自1912年创立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起,一生都在美术教育的讲坛上耕耘,先后担任过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一级教授,并致力于中、西绘画创作。1981年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聘任为院士,并颁赠金质奨章。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奨”,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金棕榈獎”,是享誉中外的一代艺术大师。
    张泽厚提到的另一位重要画家陈澄波,是留学上日本东京艺术专科学校的台湾嘉义油画家,他在肯定陈澄波作品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瑕疵,他的结论是: “陈澄波君底技巧,看来是用了刻苦的功夫的。而他注意笔的关系,就失掉了他所表现的集中点。如《早春》因笔觸倾在豪毅,几乎把早春完全弄成残秋去了。原来笔觸与所表现的物质,是有很重要的关系。在春天,家外树叶,或草,我们用精确的眼力去观察,它总是有轻柔的媚娇的。然而《早春》和《绸坊之午后》,都是颇难得的构图的题材。”
    陈澄波(1895-1947)作为台湾“二.二八”亊件被国民党独裁政府枪杀示众的文化名人,在台湾是享誉南北的文化英雄。但他的艺术作品很晚才尽显辉煌,2002年,他的《嘉义公园》以579万港元在香港拍卖成交,仅次于上年徐悲鴻《风尘三峽》664万港元的成交价。百度百科高度评价陈澄波的艺术成就,称其为“20世紀前半叶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陈澄波是台湾地区历史文化变迁中极具重要性与代表性的油画艺术家,其短暂而精湛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充满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与投入,作品在“中国文化”与“乡土特色”乃至“现代意识”的多重交织中,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造诣,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蒋兆和是张泽厚提到的又一位画家,张泽厚文中这样写道: “(十六)蒋兆和-时代是向民众开放,而艺术也不得不向民众走去。这时代的民众是怎样忧郁的,悲痛的,哭伤的!艺术家能够捉着时代精神,方不是落伍的无用的艺匠。《江边》这幅画,是怎样一幅代表时代的作品呢?它的色彩的表现,是用过脑的。贫民的破陋屋子是怎样颓郁!对岸洋楼高耸,是怎样辉灿光明!他用色底深刻确有点超过Courlet吧!”
    蒋兆和(1904-1986)是被称作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他是徐悲鴻写实主义绘画体系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于一体,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全新的笔墨技法,因而把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最大化,从而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他的代表作《流民图》(1943)以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起诉战争,代表所有不幸的战争受害人呼吁和平,为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艺坛上确立光彩夺目的地位。
    蒋兆和与张泽厚在上海美专曾作过一年的同事(1931-1932),因为都是四川老乡(蒋是四川泸州人、张是四川岳池人)、年龄相近,来往较多。但一年后他们都先后离开了上海美专。
《美展之绘画概评》虽然篇幅不长,又是一个23岁青年学人的处女作,但在文史资料匮乏的民国时期,它仍然是中国现代艺术史里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它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界前辈们,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学习西方艺术技巧方靣的种种努力与实践,因此文章至今仍受到重视,为各方靣反复引用和查证。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