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
  查看图片
曾庆平
1986-09-08 ~ 2015-10-11
 
到访:29005  墓地祭奠:67   留言:365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杂记
曾庆平  2015/11/5 18:16:00  浏览:436

独立自由的思想,深刻的人文陶冶的确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带来可以触及的利益,但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和生活幸福,这是必不可缺的。它能够抵御诸多既有观念的戕害和束缚,给人以最大限度的价值认同。生命的质量并不只表现在物质层面,因为人有可贵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渴望,这也是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原因。若忽略这一点,人必沦为物质的奴隶和精神的囚徒,失掉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无法体会自然和谐的奥妙,不断陷入困苦和扭曲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多,睁大眼睛发现美,为自己,保有纯真而坚定的心。

在中国这样一个制度文化环境中,尊严和爱总是处处碰壁,人不可以本色示人,且无法平等对待其他社会成员。这是孤立和猜忌,道德表演和道德绑架生存的土壤,人人自危而无暇东顾。所以,在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给人以爱与美的陶冶已经极其危急和必要。如果无法脱离这个扭曲的价值体系和政治文化环境,那么生活在其中则需要坚定而强大的内心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新的价值理论体系,在这样一个崭新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有效抵御外在糟粕文化的侵袭,寻找心灵的慰籍。从人到家到社会,宝贵的契约和良性的发展才有希望进行下去。

制度的形成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同样可以巩固制度的统治。中国的文化中的糟粕多如牛毛,这也是导致当今政治格局和社会现状的根源,人们的冷漠和麻木,无不与传统中的阶级尊卑文化有关又与现今的制度互为促进,这是一个无法输出道德和文明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必然会受到先进文明的抵触和排斥。制度与文化构成的恶性循环直接扼杀了人性的光辉,平等自由,友爱互助的契约精神无处扎根。这是中国人民广泛缺乏幸福感的原因,人与人之间互为工具和利益纽带,割断了爱与美的连接,放眼四目尽是道德绑架,情感塌陷和信任危机。

人格的缺失在这个国家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中国的文化里有深重的奴性,对皇权的崇拜发展到了将人造成神的层面,毛的成功与中国文化里千年的君臣等级尊卑思想有着必然的联系,文革正是一出借助争抢孝敬主子的表演引发的一场兽性大爆发,它并没有清洗掉国人深重的奴性,反而加剧了奴性的演变。人格的平等,这一思想只有在民国时期曾在中国开花,结出了西南联大,南开等硕果,大师辈出,但如今早已面目全非,中国的大学已经死于民国。加之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商品化大发展,知识沦为细化的工具,人沦为物质的奴隶。

独立的人格和自由思想的培养,并不是知识的堆积,社会化的人应该拥有其独立的价值评断标准,这个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有绝对自由的氛围才能保证其不被扭曲失衡,这在中国的大中小学教育体系里是没有的,而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则更加背离了这个宗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观念侵蚀每个人的内心,这直接导致人的自我认同趋向于外在的物质和能力,横向的功利并不能完成对生命本身的塑造,纵向的内在觉悟,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肯定和认同才是最终指导人们走向自由独立和平等契约精神的道路。否则,收获的只是思想和意识的奴役。

人文情怀和美对人的陶冶,是当今教育最为缺失的部分。这是人生的重要一课,事关个人情感和理性的培养与成长。这是功利主义者无法用工具化的手段完成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由原始散乱的群落演变到法律、制度国家,这使得人的社会关系变得越发复杂,理清这些关系和认识这个世界,并不能单纯的依靠知识的灌输,教育需要引导人不断的思考和发问,人究竟是什么?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社会化的人在理解和认识世界时,难免会被既有的权威束缚,所以不断的尝试去追问,对于一个人心智和思想的成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